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实现森林永续为目标来进行森林收获调正,始终是森林计划的中心。随着林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收获调整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皆伐单层林作业为基础的有区划轮伐法、平分法、法正蓄积法、龄级法、以及理财原则的林分经济法等;二是以单株择伐作业为基础的检查法等。从理论与实践看,龄级法和检查法仍是确定森林采伐和编别森林计划的基础。龄级法的指导思想是法正林。它的要领是在作业级内按龄级高低顺序,将最近应采的老林编入施业期,以控制其年伐面积。采伐面积。采伐面积的大小根据法正龄级分配以现实龄级分配的差异加以词整,追求每个龄级组面积相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采伐量接近生长量,才能获得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3.
4.
在已有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资料,而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进行总体设计的林区,制定林业建设规划时,要认真贯彻我国《森林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如何估算规划期年限额采伐量,以达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长期经营,永续作业及保持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呢? 相似文献
5.
6.
为了确定合理的采伐量,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并能调整森林的龄级结构,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本文提出了计算合理采伐量的数学模型——LAW模型。 相似文献
7.
8.
9.
线性规划^[1]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其作用是寻求整个问题的某个整体指标的最优。在林业经营管理中,采伐量是影响经营单位经济效益和林分结构的重要因素。以往的采伐量计算方法均只考虑某个方面。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说明线性规划在计算采伐量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我国“四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林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周总理生前提出“林业一定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高度概括了林业的经营方向。林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林业具有资源的再生性和经营森林的长期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长富 《绿色中国(A版)》1985,(4)
在林业科学的学说或理论中能与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林业经营一定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相提并论的,就我所知是不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无论谈到何种再生产经济过程,都把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周总理所阐述的上述理论,是属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但是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或讲义中以及文章中,对这个理论设专题加以论述的恐怕是凤毛麟角,未能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我认为有论述的必要。但又限于自己的理论水平,权作抛砖引玉,披露于此,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18.
李万杰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2,(2)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仅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木材及其林付产品,而且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进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净化空气、卫生保健,美化环境,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多种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被视为“人类呼吸的肺叶”“地球的肺部”,没有森林地球上的生物就难以生存,发展林业、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实现大地园林化,使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我国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林业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永新 《绿色中国(A版)》1983,(6)
根据我国三十多年的实践,在经营利用森林上,不是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就是越采越少、越采越了。两者之间无调和之余地。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100多个采运企业,大部分已处于越采越少、越少越采的恶性循环之中。如何使之变为良性循环,已是当前从林业发展战略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历史的经验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地球上的大陆部分,原来有三分之二面积被森林所覆盖。但是,由于对森林作用认识不足,随着社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森林的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多年来由于重采轻造,造成采育失调的矛盾。这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采育失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采伐量过大,采伐集中以及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原因,给生产上造成的损失很大,轻则森林资源枯竭,生产停滞,林场搬家;重则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拖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后腿。调整采育失调,实现永续利用,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学科或者一个部门范围的事,它将涉及森林经营学、森林生态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