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茱萸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山茱萸的药用、营养价值和发展前途.根据山茱萸的生长习性和结实特点,阐述了山茱萸适宜的生态环境及培育优质壮苗的方法,同时对选择合理的经营方式、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及促进早实、优质丰产的抚育管理措施等作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效果,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木本中药材,医药用途十分广泛;在园林中常作绿化树种。在栽植过程中若任其自然生长,产量低。修剪是提高山茱萸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通过修剪调整树体形态,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可调节山茱萸生长与结果、衰老与更新及树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促使山茱萸早结果、多结果、稳产优质、增加经济效益。为广大药农提高山茱萸的种植效益,介绍了山茱萸的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园林树种,早在唐代就被应用于庭院绿化。山茱萸具备春赏黄花、夏看碧叶、秋观红果、冬品白雪美景与红果黄花相映衬无限野趣的四大观赏价值。山茱萸在园林应用上分为孤植、片植、列植和小品点缀四大栽植模式。它不仅是经典的园林珍品,同时还具有深厚的诗词文化和中华寿文化特色和底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药业基地山茱萸进行对比观测试验,找出山茱萸适宜生长的气候指标。利用洛南景村中药材生长基地的山茱萸发育期观测数据和实地小气候观测资料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在实际观测、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山茱萸适宜生长的气候生态指标和生育期内主要气象灾害及指标,为政府部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及有效管理山茱萸这一需求量大的大众药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害虫种群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内乡县、西峡县和南召县等地的山茱萸果树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山茱萸树害虫70种,隶属8目36科,并对近年来南阳山茱萸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也是常用的特产中药材.以果肉供药用,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抗癌、抗艾滋病毒的新功能,市场供不应求,前景广阔.为规范山茱萸种植,确保山茱萸质量,我们课题组于2003年开始对山茱萸GAP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与实践,现将山茱萸GAP栽培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7.
炮制对山茱萸中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考察了炮制对中药山茱萸药效成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山茱萸炮制前后其药理作用发生变化的相关物质基础。[方法]结合试验研究与文献综述,分别对山茱萸生品、酒蒸品中各类药效成分的含量进行考察。[结果]山茱萸酒蒸后苷类成分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有机酸类成分、多糖类成分、与肝肾有关的药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山茱萸炮制前后药理作用的差异与其物质基础密切相关。山茱萸临床入药是否进行加工炮制应取决于其具体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是我国的常用大宗中药,其推广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意义。然而,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山茱萸产量的提高进入瓶颈期,且由于各产区的环境、栽培技术、加工方法等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山茱萸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管控管理没有统一明确标准等问题,质量因素已经制约了山茱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生产基地选址、种质种子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与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以期为山茱萸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在保证高产的同时提升山茱萸质量,推动山茱萸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山茱萸中多糖的结构,对提取纯化后的山茱萸多糖进行酶解和衍生,分析构成多糖的单糖成分。分别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山茱萸多糖,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对酶解产物进行衍生,并通过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构成其的单糖组成。结果发现构成山茱萸多糖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和木糖。气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山茱萸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品(醋制、酒制、盐制、蜜制、蒸制)中多糖含量进行提取分析。[方法]采用恒温水浴法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品的多糖进行提取,测定多糖含量,考察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炮制辅料用量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工艺(醋制、酒制、盐制、蜜制、蒸制)的影响。[结果]得出山茱萸在不同炮制条件下多糖溶出的变化规律,酒制和蒸制可使山茱萸中多糖含量明显增加。[结论]研究可为合理制定炮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舒晓燕  阮期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08-609,639
[目的]研究山茱萸中山茱萸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四川产山茱萸鲜果为材料提取山茱萸总苷,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50%乙醇是山茱萸总苷的最佳提取溶剂。当料液比为1∶4时,提取液中总苷的含量最大。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山茱萸总苷的含量逐渐增加,2~6h增幅最大,时间再延长,总苷含量没有明显增加。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总苷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提取3次后,所得固形物很少。提取次数对山茱萸总苷含量的影响最显著,然后是料液比、提取时间。[结论]山茱萸中山茱萸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是50%乙醇提取,料液比1∶3,提取6h,提取3次,总苷含量达10.016mg/ml,RSD为2.52%。该研究为山茱萸总苷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滑皮金桔、滑皮变异、普通金桔三种融安本地金桔常温贮藏试验,观察其外观指数 及品尝其风味,研究融安金桔贮藏性状,为金桔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运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ere applied to somatic chromosomes preparations of Oryza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ith labeled probes of C0t-1 DNA and genomic DNA from the cultivated rice.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 and size (Mb) of C0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47.1 ±0.16, 38.61 ±0.13, 44.38±0.13, and 212.33± 1.21,269.42 ± 0.89, 532.56± 1.68 Mb,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and size of genomic DNA from O. sativa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91.0, 93.6% and 634, 1 123 Mb, respectively, in which 365 and 591 Mb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from O. sativa genomic DNA, but not from repetitive sequences of O. sativa, and the uncoverage genome size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64 and 78 Mb,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karyotyp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ignal bands of C0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ly and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s in Oryza genus were conserved as the functional genes during evolution. The repetitive sequences reduplication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genome enlargement of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and O. officinalis genome enlarged more slowly when compared with O. meyeriana.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formed by reduplication, rearrangement, and gene selective los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栽培稻C0t-1 DNA和基因组DNA(gDNA)作为探针,分别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结果】C0t-1 DNA覆盖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比例(%)和大小(Mb)分别为47.10±0.16,38.61±0.13,44.38±0.13和212.33±1.21,269.42±0.89以及532.56±1.68。栽培稻gDNA在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中的覆盖率约为91.0%和93.6%,含量分别约为634 Mb和1123 Mb,各有365 Mb和591 Mb不属于源自栽培稻基因组的中高度重复序列,未被栽培稻gDNA所覆盖的部分,分别为64 Mb和78 Mb左右。此外,以C0t-1 DNA的组成为依据,对这3个种核型进行了同源性聚类。【结论】稻属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和功能基因一样,在不同种中也存在着高度同源性和保守性,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加倍的结果,药用野生稻这种序列扩增相对疣粒野生稻要缓和得多。另外,这两个野生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存在加倍、重排和基因选择性丢失等现象,形成了具有自己种的特异性的基因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川牛膝是我国重要大宗药材,但近年来品质退化严重,品种真伪混杂。为深入研究川牛膝有效成分积累的分子基础,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川牛膝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AByss进行初步组装,得到一个包含大量基因组序列信息的数据集,并对其进行重复序列及编码序列注释。在该测序结果基础上,初步预测得到川牛膝体内甾体合成途径,并对鉴定川牛膝真伪的SCAR分子标记进行了初步定位,为研究川牛膝主要有效成分杯苋甾酮的合成途径,改良川牛膝品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底肥对川牛膝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农家肥、生物菌肥、油枯3种常见的肥料作为底肥,开展川牛膝林下种植试验.[结果]油枯底肥的平均产量145.46 g,平均地径2.61 cm,平均根径2.99cm;混合肥中平均产量106.59 g,平均地径1.61 cm,平均根径2.07 cm;完全不施用底肥中平均产量84.33 g,平均地径1.58 cm,平均根径1.97 cm.施用底肥后,平均产量最高是油枯为底肥的145.46 g,最低的是对照组(84.33 g).[结论]通过对不同底肥对川牛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林下川牛膝种植底肥为油枯的最佳底肥种类.  相似文献   

17.
锰胁迫对3种花卉植物生理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花卉植物应用于锰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锰胁迫对紫茉莉、金盏菊、万寿菊生理抗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花卉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锰处理紫茉莉、金盏菊、万寿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不添加锰处理的下降36.00%、5.29%、10.50%。3种花卉植物细胞膜系统所受伤害程度的大小顺序为万寿菊>紫茉莉>金盏菊。锰胁迫时金盏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最大,锰离子最高和最低浓度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相差近25倍。[结论]金盏菊对锰胁迫的耐受能力高于紫茉莉和万寿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凹叶厚朴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找出其主要抗寒相关功能基因。[方法]随机挑选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检测,对837个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拼接得到97个unigenes,将97个unigenes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后进行BLAST2GO功能分类,推定出11个相关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CHS、APX、TRX、ERF、DREB、LHCB、WRKY、HSP、PP2C、GAPDH 10个基因在凹叶厚朴受到低温侵害时出现差异表达,推断这10个基因在低温时可能表现出防御机制。[结论]该研究为与凹叶厚朴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抗低温特性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不同林龄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氮磷钾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7年生、11年生凹叶厚朴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土壤全钾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群落土壤养分的大小排序为4年生凹叶厚朴7年生凹叶厚朴11年生凹叶厚朴.[结论]随林龄的增长,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和肥力水平降低,可对中高林龄的凹叶厚朴群落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园林废弃物堆肥和牛粪有机肥用于金盏菊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添加珍珠岩和蛭石体积比(各占育苗基质10%)不变的条件下,以泥炭作金盏菊育苗基质主要材料为对照(T0),将园林废弃物堆肥和牛粪有机肥用于金盏菊育苗,并且按照V(园林废弃物堆肥)∶V(牛粪有机肥)=4∶0(T1)、3∶1(T2)、2∶2(T3)、1∶3(T4)和0∶4(T5)配制育苗基质,以期筛选出适合金盏菊的新型育苗基质,达到减少或完全替代泥炭的目的,增加园林废弃物堆肥在花卉无土栽培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室内实验指标测定和温室育苗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6种育苗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通气孔隙、pH值、电导率(EC值)、全N、速效P和速效K等9个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探讨了不同育苗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对金盏菊出苗的影响。通过为期15d的金盏菊育苗试验,得出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金盏菊出苗率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T1>T3>T2>T4>T5>T0。园林废弃物堆肥和牛粪有机肥可替代泥炭可作为金盏菊的育苗基质,其中T1处理(10%珍珠岩+10%蛭石+80%园林废弃物堆肥)最有利于金盏菊的出苗,出苗率可达81.7%;其次是T3处理(10%珍珠岩+10%蛭石+40%园林废弃物堆肥+40%牛粪有机肥)的出苗率达7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