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1年,51团大力推广高密度栽培技术,使用高密度铺膜机35台,播种棉花5333hm2,比上年每公顷均增产籽棉565.5kg,共增产 301.6万kg,增效820万元。 1999年,该团使用普通铺膜机,667hm2理论株数13150株,收获株数11000株,平均籽棉单产3405kg/hm2。 2001年,推广高密度栽培技术,667hm2理论株数14013~15140株,收获株数13738株,每公顷籽棉单产最高4201.5kg,最低3619.5kg,平均籽棉单产3970.5kg/hm2,每公顷增产…  相似文献   

2.
2001年8团正播棉花面积4673.3hm2,其中机采棉模式种植2049hm2,占43%。经测定,平均单产4803kg/hm2(籽棉),总产籽棉965.4万kg,其中:机械采收籽棉总量为688.33万kg(不包括清地籽棉)占总产的71.3%。1 机采棉农艺配套技术 品种选择中早熟品种中棉所35号。1.1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中早熟品种中棉所35号。1.2 株行距配置 配置方式为:1.2m膜:(10+66+10)cm×11.4cm,2m膜:(10+66+10+66+10)cm,膜间距66cm,接行 60cm…  相似文献   

3.
农七师127团今年适时调整农业结构,以提高单产和棉花品质为突破口,在春耕春播中,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1)棉花高密度丰产栽培技术综合配套推广。该团采取3膜12行高密度栽培技术,每667m2保苗株数达1.4万~1.8万株,播种面积3200hm2。(2)精量播种新技术的推广。全团全部采取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节约用种30%以上,全团节约成本45万余元。(3)棉种包衣配套技术推广。该团5667hm2棉花的棉种全部采取包衣技术。(4)推广棉花喷滴灌节水农艺配套技术。全团喷灌面积2667hm2,膜下滴灌2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疆不断涌现出棉花每667m2产皮棉150kg和200多kg的高产田,其显著的技术特征是密植技术。密植地膜机是实现棉花密植栽种技术的关键,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现将各种类型的密植地膜机及其选用作一分析。1 密植的实现及类型 密植技术实质是充分吸取了新疆多年来形成的“矮、密、早’”栽培技术和宽膜植棉技术的综合成果,将各种先进技术加以有效整合。具体是在保证棉花个体发育及单株铃数不受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合理增加密度,依靠增株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核心技术是将每667m2收获株数由1~l.l万株增加…  相似文献   

5.
农一师1团从1997年试验机械采收13.3hm2,到2001年发展到4210hm2,规模效益非常可观。2002年计划机械采收面积4267hm2,到“十五”末机采收面积将达到棉花播种面积的80%以上。 我团2001年拥有采棉机8台,总资产1100多万元。 我团2001年机采棉种植面积4333hm2,以新荒地、偏远植棉单位和万亩以上植棉大单位为重点,辐射全团15个植棉单位。采用(66+10)cm×12.5cm的株行配置栽培模式,取代了传统的60+30cm的宽窄行栽培模式,以新陆中7号和中棉所35为主栽…  相似文献   

6.
129团场修造厂研制成功新型3膜12行棉花播种机。为推广超高密度栽培与滴灌技术配套而研制的这种新型播种机,采用1.15m宽地膜,膜上膜下点播方式,行距配置17+45+17+65cm,穴距9cm,每667m2理论穴数20577;与滴灌技术配套,采用1膜1管滴灌4行棉花的灌溉方式。 该播种机经播种试验,播后滴灌,每667m2用水15m3,7~8天苗出齐。空穴率2.9%,实际出苗19380株,出苗率97%,达到并超过了设计和农艺要求。新型棉花播种机的研制成功,为团场推广栽培和灌溉新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1…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机械收获,是促进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迈进和实施精准农业的重要举措。2001年29团大力推广应用机械采棉,使棉花产业走向优质、低耗、节能、高效的发展之路。1与机采棉配套的农艺技术与农机具(1)种植模式:按适应于机械采收的要求和贯彻“矮、密、早”的丰产栽培技术路线,株行配置66+10cm,理论每667m215266~16709株,株数较30+60cm行距(常规棉田)增加3398~4851株。(2)播种机械:采取与机采配套的精量半精量播种机,空穴率小于3%,二籽粒在90%以上。(3)机采棉品种选择:棉…  相似文献   

8.
机采棉项目自1996年起在兵团实施以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全兵团已有一、二、三、六、七、八等6个师的9个团场实施机械采棉。机采棉种植近5330hm2。参与机采棉项目的铺膜播种机70台。从2001年起兵团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计划种植2~3.3万hm2机采棉。仅农一师就要发展到6666hm2。满足机采棉种植模式的铺膜播种机是实现机采棉大面积种植的必要条件。1 目前机采棉地膜机的模式 新疆棉花区属于陆地早熟棉区,无霜期较短,在长期的植棉实践中,探索出棉花“矮、密、早”的栽培模式。生产上广…  相似文献   

9.
莎车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自治区和喀什地区重要产粮产棉基地,全县拥有耕地面积8.6万hm2,辖7个镇,22个乡,6个国营农场,人均耕地0.17hm2,劳均耕地0.46hm2, 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4.2万hm2,小麦万3.3hm2,夏播玉米2.3hm2,水稻4360hm2。2000年粮食总产量33.16万t,棉花收购量120.14万担。1 农机化稳步发展 1975年莎车县成立农机局,当年全县拖拉机270台、4605kW2000年底,各型农用拖拉机达 7428台、11.6万 kW,大中型拖拉 1128台…  相似文献   

10.
从1996年开始,兵团农一师8团、11团,引进多种国外采棉机不断进行采棉农艺栽培种植、机械化采棉、机采棉加工等全方位的试验。经过6年多的试验,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大面积推广机械采棉奠定了基础。1推广机采棉的综合技术1机采棉农艺栽培模式的合理确定,是保证获得高产的基础(1)1996年机采棉试验初期,单纯为追求适应采棉机械行距的需求,我们设定了两种适应机采棉的栽培方式:①76cm×11.5cm等行距,667m2理论株数7628株,收获株数6650株,平均单株结铃7.73个,单产籽棉243kg。②81×10.…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是兵团推广机采棉这项高新技术的第一年。兵团在农一、二、三、六、七、八师的38个团场开展了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种植适应机械采收作业栽培模式的棉花由上年的3533hm2增加到3.8万hm2;投入资金 6亿元,建起机采棉清理加工厂28座,其中引进美国拉姆斯清理加工生产丝 10条,美国大陆清理加工生产线1条,国产清理加工生产线17条,引进美国采棉机91台,其中迪尔9965型采棉机1台、9970和9976型采棉机73台,凯斯2555型采棉机34台,新联集团4MX-2型和4AIX-3型采棉机各 1台…  相似文献   

12.
双低优质油菜苏油1号肥料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低优质油菜苏油1号不同肥料、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确定了苏油1号在本地种植的适宜密度为0.7-0.8万株/667m^2,适宜施氮量为18-20kg/667m^2,最佳肥料密度组合为20kg,0.8万株。  相似文献   

13.
农二师30团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333hm2,采收棉花成了困扰团场的一大难题。今年该团以股份制形式购买了两台美国凯斯-2555型采棉机。在棉花播种时,按照机采棉技术要求播种棉花667hm2。在今年采棉季节这两台采棉机已投入使用。30团以股份制形式引进采棉机@孙文芳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2000年,自治区农机局给全疆各地州农机部门安排了33.3万hm2(500万亩)粮食、33.3万hm2(500万亩)棉花,6.7万hm2(100万亩)特色农业高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即“551”项目)任务。经两年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551”示范区项目实施槽况和取得的增产效果 两年来,全疆11个地州共组织实施粮食高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区面积为32.5万hm2,其中小麦19.1万hm2,平均公顷产量5877kg,比非示范区公顷增产412kg,共新增小麦7…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情况小麦9523系江苏省丘陵地区农科所利用杂交本K258选育而成的花皮、中抗穗发芽、品质好的新品系。1998年秋播在丹徒县高资镇引种0-24hm2,平均产量5002-5kg/hm2(333-5kg/亩)。1999年进一步扩大示范。现将其引种观察的生育特性和初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2 9523生育特性2-1 产量较高据实产测定,在同等条件下,比扬麦158增产7-44%。其产量构成为穗多,千粒重高。据考察,9523每667m2有效穗26-5万,每穗33粒,千粒重42g,比扬麦158有效穗25-…  相似文献   

16.
喷灌节能在实践中的体会郭继泽,褚先仁(友谊农场水利科156900)友谊农场地处三江平原,海拔高度为63~73m,年降雨量500mm左右,平均气温为2.6℃,总面积18.9万hm2,耕地8.67万hm2,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7.
1 兵团机采棉技术试验推广简况 棉花是兵团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棉花直接经济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单产、商品率、出口率均居全国前列。但与国际上先进植棉国家相比.兵团植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有较大差距。兵团人均管理面积只有2hm2左右,而美国一个植棉人员管理棉花面积为80hm2澳大利亚人均管理面积为66.7~100hm2,分别是兵团植棉业的40-50倍。为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加速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解决人工采棉制约棉花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兵团从1996年开始在南疆农一师1团和8团进…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兵团推广的机械化采棉新技术是我国植棉史上的又一次大的历史飞跃。2001年兵团已有38个团场推广了机采棉新技术,共种植适应机械采收作业模式的棉花面积3.8万hm2,建设机采棉清理加工厂28个,购置采棉机数量已达110台,利用采棉机采收棉花面积1.88万hm2。几年来,兵团通过对机采棉新技术的反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在提高机采棉采净率和生产效率上已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加速推广机采棉新技术奠定了基础。1农艺栽培技术与机采棉技术相配套(1)土地选择。种植机采棉的土地要选择防风条件好,盐碱小,肥力适中…  相似文献   

19.
1 高产群体质量的生育指标11 群个体关系协调  宁麦8号是穗重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是两个最活跃的因素,相比较而言,不同产量档次之间千粒重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因此,高产田块要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综合考虑,单产450kg/667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5~27万/667m2,每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38g以上。12 茎蘖数合理增减在获得高产所需穗数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基本苗有利于挖掘增产潜力。宁麦8号单产450kg/667m2的基本苗以10~12万为宜,有利于分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阳城县上伏村在新造的13.4hm2棉田里安装了管灌设施 ,采用节水喷灌技术 ,连续2年取得了好收成 ,1999年在比较干旱的情况下 ,产量仍达到了1275kg/hm2。该村的具体作法是 :(1)播前喷灌。亦称贮水灌溉或播前浇地 ,时间掌握在播种前20d左右结束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蓄墒。如采用大水畦灌 ,每0.067hm2需水量至少为60m3~70m3 ,既浪费资源 ,又容易降低地温 ,造成土壤结块 ,影响播种和出苗。而采取播前喷灌技术 ,需水量少 ,还不会影响地温 ,地表、地下不会形成板结。(2)播种喷灌。当0cm~2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