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玉米优势群划分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义江  高进军 《玉米科学》2006,14(1):016-017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的玉米种质分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和热带优势群3个;杂优模式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外引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和中国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2004~2017年28个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采用系谱分析法可将其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8种杂优模式,其中,温热I群×瑞德黄、旅大红骨x温热I群、瑞德黄x热带种质、温热I群x高油4种杂优模式最具代表性,其中,归为温热I群的有16个系,有14个品种含有其血缘,占28个品种的50%;有13个品种达...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群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七五”、“八五”河南省已审定命名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Reid系统(A),塘四平头系统(B),旅大红骨系统(C)及Lancaster系统(D)。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是:(A×B)、(A×C)、(D×B)、(D×C)。基于这一分析,提出了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优模式配对群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模式在辽宁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标记解析京科968等系列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京科968、京科665、NK718和京农科728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40对SSR引物在37份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70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6.7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6。UPGMA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一致,所测自交系被划分成8个杂种优势群,京科968母本京724等5个自交系单独成群,命名为X群;两个骨干父本自交系京92、京2416与自交系黄早四、昌7-2划为一群,同属黄改群(塘四平头群);其他6个群分别为旅大红骨群、瑞德群、P群、兰卡斯特群、改良瑞德群和Iodent群。京科968等系列品种的杂优模式为"X群×黄改群"。通过近年来育种实践和大面积生产证明,"X群×黄改群"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快速上升的主要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7.
旅大红骨种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旅大红骨种群自交系是我国玉米育种界公认的五大优良自交系之一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 ,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育种者对旅大红骨种群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扩增与创新 ,选育出旅 9、旅 9宽、E2 8、丹 340等 31个优良自交系 ,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种有丹玉 6号、丹玉 1 3号、沈单 7号、掖单 1 3号等 5 6个 ,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 ;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 ;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群等 3种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辽宁省“十五”期间审定及生产应用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及生产应用种质可归于旅系统、瑞德系统、先锋系统、黄改系统、兰卡斯特、外杂选等系统类群中,多数为旅系统、瑞德系统、先锋系统。涉及的杂优模式主要有瑞德系统×旅系统、外杂选×旅系统、先锋系统×旅系统、外杂选×黄改系统、先锋系统×黄改系统等。瑞德系统×旅系统占绝对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生产仍然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应从拓宽种质资源、深入研究和利用多种现有杂优模式、挖掘新型优势模式入手,不断提高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塘四平头、黄早四、515、444、昌7-2等和杂交种掖单2号、掖单4号、烟单14、鲁玉3号、京早7号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塘四平头杂优群与Lan.杂优群Mo17亚群和改良Reid杂优群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型玉米生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拔600m处夏播玉米,对平丘紧凑型(A)、平丘平展型(B)、低山中熟型(C)、中山晚熟型(D)和高山早熟型(E)5个生态型玉米品种生长特点的研究表明:(1)D生态型的植株和穗位最高、穗高系数最大、叶数最多、单叶和单株面积最大、生育期最长、单株干物重最大,E生态型的这些值最小,其他生态型介于它们之间;(2)后期时间系数、后期干物质积累系数和后期净同化率的变化规律是E型>A型>B型>C型>D型;(3)收获指数A型>B型、E型>C型>D型,分配指数B型>C型>A型>E型>D型。不同生态型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点,这与各品种的地域来源、所适应的生态环境以及所处的育种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杂优模式分析及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  景希强  何晶  赵文媛  刘君  刘俊  李卉 《玉米科学》2014,22(1):15-17,22
辽宁省玉米种质分为旅大红骨、改良Reid、外杂选、PN、Lancaster、塘四平头6个类群。通过对20年来审定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以及不同生态区主要种植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改良Reid×旅大红骨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旅大红骨种质在辽宁玉米育种中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育种观念,明确育种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明玉米籽粒呈色机理。[方法]以含花青素基因C1的F5代株系及不同杂色玉米F2代为材料,进行考种和籽粒颜色观察,测定了籽粒和果皮花青素值,研究了不同pH提取液的色泽。[结果] F5代株系单穗重、粒重及100粒鲜重比京501大,籽粒有红、红黑和黑等色;F2代穗籽粒有红、红黑和白等色,红黑和红色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白色高;F5代株系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京501高;酸性条件下籽粒、果皮提取液颜色由浅红到紫红,碱性条件下提取液颜色由浅粉到黄绿。[结论]玉米籽粒呈现不同颜色与花青苷及pH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瑞丽育种站为了获得突破性创新亲本,在F1(栽培原种×栽培原种,或栽培原种×野生种)间相互杂交获得对等F2代,再以F2×F2获得对等F3代,按此“对等杂交”方式着力构建独立亲本系统。在云瑞15系列123份创新材料中,有56份对等F2代(A类)、22份对等F1-BC1代(对等F1代与商业种杂交1次,B类)、11份对等F1-BC2代(对等F1代与商业种杂交2次,C类)、23份对等F2-BC1代(对等F2代与商业种杂交1次,D类),以及11份传统高贵化杂交F3代(野生种与传统亲本或品种杂交3次,E类)。本研究通过采用DTOPSIS法对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蔗产量、锤度、含糖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⑴接近度Cg值最大的10份材料分别是:云瑞15-88(对等F1-BC1,B类)、云瑞15-150(对等F1-BC2,C类)、云瑞15-153(F3,E类)、云瑞15-158(F3,E类)、云瑞15-127(对等F1-BC1,B类)、云瑞15-155(F3,E类)、云瑞15-90(对等F2-BC1,D类)、云瑞15-29(对等F2,A类)、云瑞15-97(F3,E类)、云瑞15-134(对等F1-BC1,B类),E类有4份(最多),占40%;⑵在123份材料中,超过ROC22(CK1)有37份,占30.1%,超过粤糖93-159(CK2)有71份,占57.7%,有52份材料未超过双对照。在超过对照ROC22的37份材料中,F3代(E类)占相应同类材料的比例最大,为45.5%,其次是对等F1-BC2(C类)、对等F1-BC1(B类)、对等F2-BC1(D类),对等F2代材料(A类)最小,为21.4%。在56份对等F2材料(A类)中,野生血缘F1代超过对照ROC22的比例达到50%;⑶从各类材料相对接近度Cg的平均值来看,A类(对等F2代)B类(对等F1-BC1代)>D类(对等F2-BC1代)>C类(对等F1-BC2)>CK(对照)>E类(F3代)。所以,传统高贵化杂交F3代(E类)整体上综合评价最好,按“对等杂交”方式利用甘蔗野生资源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自交系聚类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不同年代广泛推广玉米品种的32个自交系为材料,利用40对引物对每个自交系的单株样品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基本可以划分为6大类群,Ⅰ类为唐四平头群,包括黄早四、黄野四、昌7-2、吉444、西502、K12、掖81515和LX9801;Ⅱ类为改良Reid群,包括掖478、郑58、U8112、C8605-2和PH6WC;Ⅲ类为P类群,包括豫自87-1、沈137、齐319、X178和丹598;Ⅳ类为综合杂优群,包括矮金525、掖52106、综31和黄C,该类群与改良Reid群血缘相对较近;Ⅴ类为Lancaster群,包括本7884-7ht、C103、Mo17、Mo17ht、获唐黄、自330和PH4CV;Ⅵ类为旅大红骨群,包括E28、丹340和掖107。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但存在差异性,说明SSR标记技术基本可以应用于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分析我国不同年代单交种杂种优势模式演化规律,认为Reid×唐四平头、Reid×Lancaster是今后我国玉米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玉米品种回顾,把内蒙古玉米品种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农家品种阶段;双交种阶段;单交种开始应用阶段;单交种普及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杂交种遗传组成、杂优模式分析认为:Mo17亚群、塘四平头群、330亚群是内蒙古玉米应用的主要种质类群;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Mo17亚群×330亚群为内蒙古的主要杂优模式.最后对今后玉米育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玉米花期性状的主效SSR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姜涛  才源  王丕武  陈雪峰  马科  周元元  卢石 《玉米科学》2015,23(1):33-38,44
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与玉米花期相关性状主效QTL(贡献率10%)连锁的SSR标记中,选取30对SSR标记引物,筛选玉米花期性状的主效SSR标记。选用花期不同的玉米自交系P014、P037、E1312为亲本,分别组配得到两个杂交后代F1(P014×E1312)和F1(P037×E1312),F1经自交获得两个F2(P014×E1312)、F2(P037×E131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亲本、F1代对30对引物进行筛选,获得的特异性引物再通过F2群体单株花期性状与单株SSR标记的符合度和准确率验证,筛选出符合率大于50%的主效标记。结果表明,bnlg1505、bnlg1666、umc1663、bnlg128为玉米花期性状的主效SSR标记,其中,标记bnlg1505适用于筛选抽雄期晚、散粉期晚、吐丝期晚的材料,筛选准确率分别为56.5%、65%、60%;标记bnlg1666适宜用于筛选散粉期早、吐丝期早的材料,筛选准确率分别为65%、57.5%;标记umc1663和bnlg128适用于筛选散粉期早的材料,筛选准确率为68%和61.5%。  相似文献   

18.
四大玉米杂优类群自交系的全株饲用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我国现行的四大玉米杂优类群中25个自交系的全株玉米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四大玉米杂优类群中,瑞德群的粗蛋白(CP)含量最低,粗脂肪(CF)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居中;兰卡斯特群的ADF含量比其它类群低;塘四平头类群的CF含量最低,NDF和ADF含量却最高;旅大红骨群的NDF含量最低,CP含量最高。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四大类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旅大红骨群与塘四平头群之间的NDF含量有显著差异;ADF含量在兰卡斯特群和瑞德群、塘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品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霞 《玉米科学》2002,10(1):026-028
通过对黑龙江省20年来玉米主栽品种的情况及杂优模式分析,反映出黑龙江省玉米杂优模式单一,原有的地方综合种×外杂选亚群模式逐渐衰退,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地方种质资源应用越来越少.指出今后应注意地方种质资源改良利用,组建黑龙江省核心种质,确立当地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影响硬粒玉米苞叶发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to.  H 李社荣 《杂粮作物》1998,18(6):35-38
某些玉米品种的苞叶因能有效地运输光合产物而对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Sawada等,1995)。尽管其效率较高,因其叶面积较少,导致形成籽粒产量的光合产物总量仍相对较少。苞叶面积因马齿型玉米、甜玉米和硬粒型玉米等不同玉米类型而有所差异。且苞叶面积与其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