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探究康县太平鸡的体尺性状、屠宰性状及两者间的相关性,以40周龄的健康太平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并对所有测定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周龄太平鸡体斜长为21.87 cm、龙骨长为10.70 cm、胫长为9.01 cm、胫围为4.32 cm、胸围为28.05 cm、胸深为10.65 cm、胸宽为6.82 cm、骨盆宽为7.65 cm;宰前活重为1 920.7 g、屠体重为1 712.5 g、半净膛重为1 533.4 g、全净膛重为1 314.3 g、胸肌重为277.6 g、腿肌重为395.5 g、屠宰率为89.1%、半净膛率为79.3%、全净膛率为67.8%、胸肌率为20.8%、腿肌率为27.1%、心重率12.2%、腹脂率3.0%。太平鸡体斜长、胸围、胫长、胫围与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太平鸡产肉性能好、低脂,体斜长、胸围、胫长、胫围可以作为太平鸡屠宰性能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乌蒙凤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实验选择210、240、270、300日龄乌蒙凤鸡各6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与屠宰测定,同时对其体尺与屠宰性能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日龄公鸡的龙骨长、胸宽、胸深和骨盆宽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日龄母鸡的胸宽、胸深和骨盆宽存在极显著差异.心脏重在210日龄与300日龄乌...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的体尺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将宁都黄鸡分为笼养组和散养组,分别记为N,NL,两组各随机取8只,编号后称活重,测量体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屠宰,进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体尺各项指标NL组都不同程度高于N组;其中胸围、胫围显著高于N组(P<0.05);肉质性状中的剪切力NL组显著高于N组(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揭示威宁鸡体尺和屠宰性状的性别差异情况及体尺与屠宰指标间的相关性,参照中国家禽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标准对65只(♀:33;♂:32)180日龄公、母威宁鸡的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威宁鸡体斜长在公、母鸡之间呈现显著差异,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 0.05);冠高和胫长公鸡极显著高于母鸡(P< 0.01),体尺和屠宰性状均呈性别差异,较国内其他地方鸡种,威宁鸡表现出了优异的体形外貌特征,体质健壮,肉用性能好,抗逆性强,其中,公鸡较母鸡表现为体形结构大,肉用性能更佳;另外,威宁鸡各体尺性状、多数屠宰性状及多数体尺与屠宰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指标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 0.05;P< 0.01),这对今后威宁鸡的选育尤其是早期选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硒都黑猪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准确高效地选择优良种猪,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硒都黑猪的20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归类。结果表明,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硒都黑猪屠宰性状和体尺性状可以综合成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18%,并构建综合评分方程:Y=0.14X1+0.16X2+0.08X3+0.06X4+0.14X5+0.06X6+0.06X7+0.03X8–0.05X9–0.09X10+0.08X11–0.02X12–0.07X13+0.04X14+0.10X15+0.04X16+0.14X17+0.13X18+0.10X19  相似文献   

7.
萧山鸡的体尺性状、屠宰性状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0日龄萧山鸡的体尺性状、屠宰性状、肉色进行测定,并对所有测定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萧山鸡平均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肉色分别为1 646 g、1 469 g、1 227 g、1 030 g、247.12 g、168.82 g、0.78;萧山鸡的屠宰率89.25%;半净膛率74.54%;全净膛率62.58%;胸肌率24%;腿肌率16.39%;体尺指标(胸深、胸宽、骨盆宽、胫长、胫围、体斜长、龙骨长)间的相关系数为0.302~0.750;屠宰性状(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的各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为0.423~0.964。  相似文献   

8.
9.
平武黄牛体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黄牛体尺性状的13个性状指标进行了处理,选择累计贡献率85.938%的7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明确了平武黄牛的体型特征,提出了平武黄牛体尺性状的选育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山东地方鸡种屠宰及体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随机选取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的170日龄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莱芜黑鸡各3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并进行品种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70日龄的活体重济宁百日鸡为1532.03 g,莱芜黑鸡为1431.20 g,汶上芦花鸡为1369.83 g;莱芜黑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比率值均为最高,且与其他品种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3个地方鸡种的肌肉pH在宰后15 min至宰后24 h内均呈下降趋势,各时期pH均符合正常肌肉要求范围。肌内脂肪含量以济宁百日鸡最高,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均以汶上芦花鸡最低;各品种的体型特征比较接近,胫围和髋骨宽以汶上芦花鸡最小,莱芜黑鸡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德南牛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对对河南省南阳市某德南牛某养殖场中的321头德南牛成年母牛,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5个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德南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十字部高、具有极显著相关(P<0.01);从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和贡献率来看,主成分1反映了德南牛的整体外貌结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了尻部特征。本研究为阐明德南牛的体型外貌特征和选育思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牦牛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体尺性状数据表现和相关性,实验采集146头健康的牦牛性别、年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分析牦牛各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相关性,并用SAS软件分析性别年龄对牦牛体尺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牦牛的胸围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权衡数值最大,有较高的选育价值。此外,性别和年龄会对牦牛的选育产生很大影响,根据牦牛性别和年龄制定合适的选育标准。根据体尺估算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牦牛,发现体尺数据表现良好的牦牛在体重上同样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2):6-9
为了提高测定效率,运用SPSS软件对30只赛加羚羊初生羔的体尺、体重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赛加羚羊初生体重(Y)与体直长(X_1)、体高(X_2)、胸深(X_3)、胸宽(X_4)、胸围(X_5)、尾长(X_6)、耳长(X_7)及管围(X_8)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直长(X_1)和胸围(X_5)是体重(Y)的最主要决定变量。初生羔羊体直长(X_1)和胸围(X_5)对体重(Y)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219+0.052X1+0.072X5。  相似文献   

14.
黄牛体尺的聚类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取56头蒙古牛,测定了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十字部高、头长、头宽、尻宽和体重等9个体量地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牛的体量指标可分为高(长)度类、围度类和特征类三大类,体高和管围间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对蒙古牛选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皖东黄牛、皖南牛和广丰牛为试验对象,利用PCR-RLFP技术检测牛MC4R基因1069C〉G的遗传突变,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MC4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牛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位点所对应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其体斜长在西门塔尔牛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体斜长和胸围在皖东黄牛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把MC4R基因作为肉牛生长发育的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秦川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30头成年秦川牛进行主要体尺、体重和剩余采食量统计分析,选择累计贡献率达81.06%的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秦川牛之间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剩余采食量、胸深和胸围变异幅度较大,选育潜力大;体重与体高、平均日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高、腹围与平均日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主成分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来看,第1主成分反映体型外貌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后驱特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采食特征。本研究为阐明秦川牛体尺体重和剩余采食量之间的关系,为秦川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8个地方鸭品种(巢湖鸭、高邮鸭、山麻鸭、广西小麻鸭、金定鸭、荆江麻鸭、攸县麻鸭、临武鸭)的体尺、体质量及其中心产区生态特征的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0.854%),并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藉以进行聚类分析,8个地方鸭品种可划分为2类,这说明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