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筛选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0%导向增效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不同配方组合在两个试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对甘蔗大螟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可在1—5月结合新植蔗种植或宿根蔗管理,将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与公顷施肥量混合均匀后,均匀撒施于蔗沟、蔗蔸及时覆土,于3—5月第1、2代大螟卵孵化盛期,将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兑水675 kg,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叶面喷施,对大螟枯心苗的防效可达89.8%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100%;两试点该组合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29 310、35 310 kg/hm2(增产35.6%、41.3%)和5.9个百分点;比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药剂处理节省600~1...  相似文献   

2.
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根施进行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可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最适宜用量为450 g/hm~2(有效成分315 g),可在2~6月,按hm~2用药量与hm~2施肥量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和蓟马的防效分别达98.4%和82.9%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34 290 kg/hm~2和6.8%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甘蔗螟虫、白蚁的有效药剂,分别在不同蔗区,选择不同甘蔗品种及不同栽培制度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月中旬结合甘蔗下种或施苗肥一起施用,5%异丙特丁硫磷GR 75 kg/hm2和3.6%杀虫双GR 90 kg/hm2对甘蔗螟虫、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二嗪磷GR 75 kg/hm2和8%毒·辛GR 75 kg/hm2对甘蔗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7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在甘蔗螟虫、白蚁的防治中,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施用,剂量以75~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0.12%噻虫嗪GR药肥混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12%噻虫嗪GR药肥混剂对甘蔗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0.12%噻虫嗪GR药肥混剂最适宜用量为675~750 kg/hm~2(有效成分810~900 g/hm~2),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达100%;甘蔗产量较对照增加29.6%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4.4个百分点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药肥混剂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61点(次)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川蔗23号新植、宿根的平均单产为150885kg/hm2,比对照种增产23.52%;平均甘蔗蔗糖分达14.07%,比对照高1.70%(绝对值.下同);甘蔗含糖量平均达21369.15kg/hm2,比对照高41.30%.在22点(次)全国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川蔗23号新植、宿根平均单产达115495kg/hm2,比全国对照种增产18.53%,甘蔗蔗糖分平均达14.49%,比对照高0.39%(绝对值,下同)甘蔗含糖量达16209kg/hm2,比对照种高18.40%.该品种还高抗黑穗病、花叶病和赤腐病;并具有某些果蔗特征和优良的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6.
选择8种杀虫剂对蔗螟和蔗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90kg/hm2和40﹪福戈水分散粒剂0.6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15﹪乐斯本颗粒剂22.5kg/hm2和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对蔗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药剂可作为蔗螟和蔗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结合3月底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和5月底6月初甘蔗大培土施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8.
对0.06%噻虫胺药肥混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06%噻虫胺药肥混剂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剂量a.i 180 g/hm2、270 g/hm2和36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73%~78.33%、83.61%~89.84%和86.80%~92.5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农药处理甘蔗,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以此研究不同农药处理对甘蔗枯心率、蚜虫为害株率、螟虫蛀率、有效苗数、株高、茎径、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农药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螟虫蛀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亩蔗茎含糖量在农药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以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大390条/亩、1.79吨/亩、0.267吨/亩;组合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70%噻虫嗪)产量比对照大1.59吨/亩。综合分析得出,施用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绵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甘蔗种植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弥勒5个主栽和主推甘蔗品种桂糖1 1号、ROC22、ROC16、福农91-21、ROC96-38等进行甘蔗温水脱毒种苗与常规种苗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较常规种苗新植蔗增产8.73~29.58 t/hm2,增幅8.5%~28.5%;宿根蔗增产17.055~32.37 t/hm2,增幅17.7%~43.7%,温水脱毒种苗更有利于宿根蔗增产.  相似文献   

11.
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45d和60d,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一次施药和两次施药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特别是进行两次施药的处理,药后60d时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防效分别为93.75%和94.63%.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不仅效果好,而且特效期也长.  相似文献   

12.
早熟高糖新品种德育95/7选育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 《广西蔗糖》2007,(1):11-14
德育95/7是从新台糖1号为母本,崖城73/226为父本杂交而育成的甘蔗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好,分蘖中,成茎率中,中茎种,宿根发株率高并特好,大生长期生长快,节间长,有效茎多,粗生耐旱,抗风,抗病虫力,宿根性特强.品种比较结果:德育95/7新植、宿根平均产蔗量为106553 kg/hm2,含糖量16935 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分别增产24.2%、43.7%,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5.95%,比对照种增2.5个百分点;德宏州和潞西市区试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产蔗99410 kg/hm2,比对照种粤蔗93/159增产2.7%,含糖量14948 kg/hm2,比对照增产4.3%,平均蔗糖分15.24%,比对照粤蔗93/159增0.2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勐海县甘蔗螟虫和绵蚜危害严重问题,进行3.6%棵棵无损杀虫双6kg/亩+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40g/亩盖膜(A)、不盖膜(B),当地常规农药毒死蜱1kg/亩、不盖膜(C),不施任何农药(CK),防治新宿甘蔗螟虫和绵蚜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防效最好,对新宿甘蔗螟虫苗期枯心率防效为70.12%~93.46%,比常规用药高12.57~38.52个百分点,对后期螟害节防效为49.42%~52.70%,比常规用药高9.38~41.93个百分点;对甘蔗绵蚜防效为100%,比常规用药高60.00~66.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三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月中下旬,结合甘蔗苗期施肥,施用3.6%杀虫双颗粒剂、4.5%敌毒粉剂或3%杀螟丹粉剂75~90kg/hm2,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防治黑色蔗龟和蔗螟枯心苗防效达75%以上,可用作防治蔗龟、蔗螟的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次性施用甘蔗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旨在解决甘蔗生产中施肥次数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缓释甘蔗专用肥6个配方肥一次性施用,进行一新一宿2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甘蔗的农艺、经济性状及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缓释肥具有增加甘蔗分蘖的功效,前期甘蔗株高显著增高、茎径增粗;其中,新植蔗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产量比CK增产10.27%~15.36%,差异显著;宿根蔗施用缓控释肥A、B、C、D、E、F处理产量比CK增产2.05%~9.28%,但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具有提高甘蔗产量的功效;尤其新植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可提高甘蔗分蘖,增加有效茎数,增产效果显著;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虽然甘蔗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劳力成本显著下降;新植蔗或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中,E处理施肥量2 250 kg/hm~2(含增效剂8 kg/t)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安全性和防治蛴螬的效果,采用砂培法,评价20℃和25℃下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烯啶虫胺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对照药剂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和25℃下,除烯啶虫胺外,其它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无影响;与对照相比,吡虫啉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花生幼苗的促进生长作用均不显著;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无影响。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种子包衣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差异不显著,其中噻虫胺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均最高,在两地田间防效分别为68.91%、71.60%,保果率达67.42%、72.50%。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蛴螬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显著低于吡虫啉和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氟虫腈种子包衣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有效成分剂量均为140g/100kg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试验,探讨其对甘蔗萌芽、整齐度、苗期生长、甘蔗分蘖、产量性状及宿根性的影响,为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对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桂选B9为材料,设5个药剂处理,分别为200 mg/L浓度的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多效唑(PP333)、萘乙酸(NAA)溶液和1个对照CK (清水),浸种24 h后种植;调查新植和第一年宿根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药剂处理中,新植蔗ABA和NAA处理的甘蔗出苗受到严重抑制,分蘖率则分别为115.6%和98.0%,明显高于CK的97.5%,而有效茎不足(分别为67 260条/hm~2和70 515条/hm~2),低于CK的73 050条/hm~2,因此产量也比对照略低。而GA和6-BA处理发现出苗率分别为41.2%和19.1%,远低于对照82.6%;分蘖率分别为28.9%和43.1%,同样低于对照的97.5%;说明GA和6-BA抑制了甘蔗的出苗和分蘖,导致甘蔗产量显著低于对照。PP333处理后甘蔗出苗率为90.8%,高于对照的82.6%,而分蘖率92.3%低于对照97.5%,产量上差异也不明显,在新植蔗中各种性状的表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新植甘蔗品质分析发现PP333处理甘蔗糖分最高,但不同激素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在宿根蔗中的发株率、有效茎和茎径均高于对照,产量为111 841.65 kg/hm~2,高于对照的105 435.75 kg/hm~2,说明PP333浸种有利于宿根蔗高产。各处理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PP333浸种处理在新植蔗中能促进甘蔗出苗,在宿根蔗中表现能促进产量增加;PP333浸种处理要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甘蔗浸种剂进一步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一种甘蔗新害虫——东亚蔗粉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蔗粉蚧(Pseudococcus saccharicola Takahashi)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自1928年发现于中国台湾甘蔗上以来,已记录于12个国家或地区。本文标本采自于海南三亚甘蔗上,为该虫在大陆首次发现。文中介绍了该粉蚧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寄主、地理分布、生物学、天敌及共生蚁、经济重要性;并首次记述了该虫的一龄若虫。最后,编制了中国甘蔗粉蚧已知种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对桂糖30号进行3个种植期、5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不同施肥水平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桂糖30号新植蔗早春植(2月份种)和中春植(3月份种)产量都比晚春植(4月份种)极显著增产,而宿根蔗早春植和中春植都比晚春植产量减产。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的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75 000芽/hm2)的产量。在中肥水平(N525-P900-K450)下产量最高,施肥偏高或偏低产量都有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桂糖30号于2月中旬到3月中旬种植,种植密度在90 000~120 000芽/hm2,新植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450~550 kg,P2O5:700~900 kg,K2O:350~450 kg;宿根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550~650 kg,P2O5:900~1 200 kg,K2O:450~600 kg,其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及蔗糖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 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