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帮助农户有效利用信息,顺应生态经济、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持续稳定增收,本文基于山东寿光786户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认知、获取、分析、应用"4维农户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素养、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路径,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信息素养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和农户收入;2)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收入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是否采用和采用数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73.09%和62.72%;3)蔬菜种植年限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 4)受教育年限、家庭规模、蔬菜种植年限和蔬菜收入占比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蔬菜销售市场距离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因此,信息素养不仅对农户收入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中介效应对农户收入具有间接影响。据此,提出通过开展农户信息素养专题培训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等途径,以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对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行为态度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主观规范、控制认知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从而通过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参与遗产保护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92、0.442。2)参与遗产保护的能力和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3)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3个维度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两两存在显著地相互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控制认知的相互影响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652。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落实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深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SEM的农户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主要投资者,是施用化肥的主体,因此关注农户的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281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过量施用化肥的认识、有机肥施用效果认知和提高施肥技能对农家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94 6、0.634、0.486,对商品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02 8、0.335、0.568,而对化肥合理施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42 6、-0.024、0.194,了解化肥信息对化肥合理施用行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87。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农户对化肥过量危害的负面认识,农户对有机肥施用效果的认知程度,完善农家肥补贴措施和重视施肥技术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面对传统小农经营方式无法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构建"外部环境→内在认知→行为意向→行为实施"的绿色生产决策机制框架,并利用山东省293家蔬菜家庭农场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从作用机制来看,外部环境通过内在认知和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实施产生影响,相关假设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决策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2)从影响效应来看,市场激励、政府规制、行为态度、控制认知和行为意向对行为实施的影响效应分别为0.393、0.177、0.260、0.423和0.296,总体来看,市场激励和控制认知2类因素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3)从因素载荷来看,产业合作和消费需求、生态补偿和技术培训、经济价值认知和行为障碍感知,分别是形成市场激励、政府规制、行为态度和控制认知的关键因素。4)从组群分析来看,不同规模和不同代际的家庭农场,其绿色生产决策机制有一定差异性。应从培育市场环境、降低禀赋约束、立足经济导向和坚持分类施策等方面引导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转型。  相似文献   

5.
不同代际传递方式对稻农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以“家庭关系”为核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大背景下,稻农对有机肥的施用意愿是否受家庭内部代际传递因素的影响?既有研究尚未给出相应的证据。鉴于此,利用在湖北省实地调查获得的563份有效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重点分析了互动性代际传递与示范性代际传递对稻农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中,52.93%的稻农愿意施用有机肥;2)互动性传递程度每提升1个层次,稻农愿意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会下降10.10%,而示范型传递程度每提升1个层次,稻农愿意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会提升20.64%;同时,示范性传递对稻农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会随互动性传递影响程度的下降而显著增强;3)互动性传递、示范型传递及其交互项是影响中青年组稻农对有机肥施用意愿的重要因子,而老年组稻农对有机肥的施用意愿主要受交互项的影响;4)稻农对有机肥的施用意愿还受土壤肥力、教育水平、农业年收入、风险感知、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父代采用相关绿色农业技术的正向示范效应,弱化父代务农经验对稻农的消极影响;适当加大教育投入,发展低风险绿色农业技术,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支持中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有机肥等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户资源禀赋日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影响的规律性,对于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江西省2 06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显著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常年在家务农人口、加入合作社、被认定为家庭农场、耕地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耕地面积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人口则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在"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不同阶段农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参与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基于江苏省5县53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阶段农户参与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阶段,显著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2)所有因素中,农户整理内容认知对农户整体参与行为、决策制定参与行为影响分别在5%及1%的水平上显著;农户参与能力认知对农户决策制定参与行为、施工建设参与行为的影响分别在1%及10%的水平上显著;来自外部环境中的政府支持度对农户整体参与行为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农户施工建设参与行为以及后期管护参与行为的影响则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3)农户受教育年数以及家庭年收入均未对任何类型的农户参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建议未来应制定差别化政策激励农户全过程参与,并着重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农户参与能力的提升、参与程序的制定以及参与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顺应农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期待,本文基于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4省69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研究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价值与技能感知、成本收益感知与市场回收条件感知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引入环境规制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感知-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能感知、成本感知、与回收渠道间的距离感知、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均显著地影响其参与意愿;其中,农户技能感知和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引导型规制对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感知与技能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约束型规制对农户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重要性感知、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激励型规制对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感知与技能感知、收益感知、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与回收渠道间的距离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增设更多补贴款项、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机制,提高农户参与意愿,充分发挥3种规制政策的互补作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保护者受益"原则为基础,从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确定状态下政府对农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函数和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函数,得到符合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的取值区间;再以湖北省为例证,利用条件价值法估算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分析了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制定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对应湖北省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5 541.15~6 778.20元/hm2,低于这一标准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不足以对农户形成有效的补偿激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2)受访者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的心理期望对于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受访者年龄、家庭劳动力比例和家庭承包地流转情况对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农业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作用路径的影响,选择典型代表县域陕西省吴起县,基于农户行为的视角构建了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首先设定水土保持政策、农户行为、农业资源环境、农业产业发展、耦合状态的5个潜变量及其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对研究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的感性认识,提出了9个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揭示研究区水土保持背景下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政策显著改善了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条件(路径系数为0.62),政策与其生态目标相吻合,但对农户资源利用及产业经营的正向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路径系数为0.22),政策与农户行为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在系统耦合过程中,农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系统耦合状态(路径系数为0.42),同时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而间接影响耦合状态(间接路径系数为0.61×0.35=0.21),农户生产决策行为构成系统耦合关系中重要的中介,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由于政策对资源利用的强制规定以及对农户行为的抑制作用,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产业发展未起到支撑作用(路径系数为0.24),二者之间存在局部相悖。基于以上结果,在黄土丘陵区区域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条件,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11.
从微观层面厘清生猪规模养殖户污染防治的行为逻辑,对宏观层面优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为分析养殖户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福建省406个生猪规模养殖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养殖户心理认知对其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心理认知-防治行为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生猪规模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行为是其在心理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下,并由环境规制的综合调节而形成的理性选择。2)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行为决策源于其对责任意识、生态理性、治污能力自我评估等的认知,是对其他养殖户的参照和对政府、非养殖户环境诉求的积极响应,也是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3)激励性和引导性措施是对约束性环境规制的重要补充,约束性规制措施对无害化处理行为具有更显著的调节效应,激励性规制对资源化利用行为更具调节作用,引导性规制对污染防治行为具有综合调节效应。4)据此,提出加强对市场激励性规制和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手段的应用,充分考虑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依赖性及其污染防治的行为控制能力,兼用引导弃养、产业转移扶持和警示惩戒手段等促进生猪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蔬菜残体堆肥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清洁生产技术,由于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且耗时、费力,导致技术推广存在障碍。通过补贴政策激励农户采纳技术行为,是弥补因"政策失灵"造成生态效益外溢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方法引导获取农户对于堆沤池建设费用的支付意愿,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基于河北省藁城区142份农户调查数据,探明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方向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经营的显性成本是影响技术补贴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个别劳动时间与信息来源是影响支付意愿的内部制约因素;以技术补贴为主的政策手段是影响支付意愿重要激励因素;对于土壤污染的认知因素与支付意愿呈反向关系。基于此,提出引导农户应用堆肥化技术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蔬菜生产安全优质高效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作用;完善蔬菜清洁生产技术补贴政策机制,提高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3.
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研究进展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其变化既有内在因素:家庭结构、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经营规模等,又有外在因素:政策、自然条件、社会服务机构等综合制约。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内在动机是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在外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户的水土保持主要是以投劳为主(或不愿投劳的按当地劳动力价格进行以资代劳,这类农户较少),农户在进行水土保持过程中得到经济收益较少,农户水土保持行为主要表现为非经济特性。农户与政府行为存在博弈关系,博弈对局中的政府和农户要经过多次博弈和达到多次动态均衡:对局中农户和政府根据自身与外界条件的变化、行为结果的反馈不断进行决策调整,从而形成均衡-非均衡-均衡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农户保护黑土地的行为在于客观评价土壤质量和合理适用化肥等投入品。两者关系是“知而行之”还是“行而知之”,尚无定论。  方法  依据辽宁省北镇市944户葡萄种植户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施肥行为与土壤质量认知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两者关系;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验证农户土壤质量认知形成机制。  结果  农户存在土壤质量认知反常现象,即施肥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土壤质量认知水平,而非土壤质量认知决定施肥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较高,这种认知与行为的反常现象消失,说明较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有助于修正农户对土壤质量认知偏差程度;另外,邻里效应在农户施肥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  应深入开展农业培训活动,重点提升农户知识素养,树立“榜样”力量,促使农户正确认知土壤质量,进而采取合理化施肥行为。  相似文献   

15.
探讨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在深化已经研究基础上,为政府制定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33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经济因素特征、农户自身条件特征和耕地自然条件特征这3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耕地质量土壤质量保护认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自身条件特征是影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耕地土壤质量保护认知程度会提高0.877个单位;(2)可观测变量对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且显著水平、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农产品价格、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典型地块面积分别对这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好。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稳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将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针对这种类型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和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是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两次连续温室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具有调节微生物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传统平板计数法与BIOLOGECO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中3大菌群的数量;AWCD值及微生物对不同碳底物利用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尤其土壤中的羧酸、胺类和其他类碳源等。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增加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改善微生物营养条件,使微生物保持较高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郭艳芹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318-323
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法,基于2001—2012年新疆布尔津县主要农作物类型、产量、牧民定居数量等统计数据和376名移民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牧民定居政策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民定居政策可显著提高移民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水平和产量。而户主从事农业生产时长、是否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户主接受过政府的农业技能培训和参加农业合作社、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农资价值等变量对农业生产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户主性别对农户农业生产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而家庭抚养比和户主是否为村民代表等两个变量则对移民农户农业生产没有影响。结果说明在生态脆弱地区,合理的牧民定居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户应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而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促使定居牧民通过农业生产实现安稳致富。  相似文献   

18.
产权认知及外部环境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佳  宋戈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5):248-256
农民的产权认知及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决策。该文基于陕西关中地区545户农户调研数据,按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和承包地经营规模分异将农户进行分组,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将非农水平和承包地经营规模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农户产权认知及外部环境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外部环境次之。农户对土地抵押权的认知对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非农收入水平高、经营规模小的农户更容易将土地流转意愿转化为土地流转行为。研究产权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能为制定土地流转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了米脂县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与行为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包括对政策的认知、判断和意愿)与其具体的行为选择存在群体的一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耕地收入,副业收入,打工收入,户主年龄,是否种植经济作物,行政村是否有后续产业因素是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主导因素,同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具有差异性.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政府制定的相关惠农政策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探究蔬菜种植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行为选择逻辑,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蔬菜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蔬菜种植菜农农药施用行为选择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菜农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种植面积、务农年限、对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的认知、对优质品牌农产品知识的认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农药残留检测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蔬菜种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有影响。建议规范施用农药的激励机制,确实落实农产品生产的主体责任;鼓励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加大优质蔬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创新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抽样检测模式,促进菜农农药规范施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