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9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1组及观察2组各45例,分别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及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住院时间,并对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评定,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术后1年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1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术后1年SF-36量表评分中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及总分均高于观察2组(P0.05),生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且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及生存质量均优于改良根治术,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44例,术后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使用医用量角器测量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变化;使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等活动范围较干预前明显扩大(P<0.05),综合组活动范围大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FACT-B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各项评分及总分略有提升(P>0.05),综合组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优于干预前及常规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患侧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癌TNM分期I~II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应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2、4、12周患侧肩关节功能,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术后2周患侧肩关节外展、后伸幅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时患侧肩关节外展、后伸幅度均大于术后2周(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12周时患侧肩关节外展、后伸幅度均大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时FACT-B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12个月FACT-B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6、12个月时FACT-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侧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围治疗期功能锻炼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系统性功能锻炼及常规功能锻炼。测定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2周患侧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及后伸活动度,采用主观用力感觉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2周时运动耐力,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患侧肢体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及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时最大心率时间、运动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恢复时间及主观用力感觉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功能锻炼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存活质量、社会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乳腺癌患者60例的相关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保乳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术组30例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改良根治术组30例采取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乳房美观效果、存活质量及社会状况、心理状态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保乳术组乳房美观优良率高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组乳腺癌术后生命质量测定表评分、社会适应问卷评分均较改良根治术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组术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改良根治术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组肿瘤复发、转移率稍高于改良根治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治疗乳腺癌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但保乳术更符合患者的审美需求,且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社会、心理状态及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两组患者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的变化和手术切口局部情况。结果血RBC和PLT:两组之间以及同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WBC、ALT、Cr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出现硬结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例)(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局部疼痛,其余未见异常。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可靠、方便,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经改良根治术患者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置管及住院时间。结果除上肢淋巴肿胀外,两组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置管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应用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能有效地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经改良根治术后的并发症,缩短置管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56例,在术后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阶段性护理措施与功能锻炼计划,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56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侧上肢上举、旋转、外展优良率分别为94.64%、96.43%、94.64%;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3.93%、82.14%、82.14%.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阶段性护理指导,同时结合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可明显减轻疼痛,消除水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按摩配合针灸与单纯按摩或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 运动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按摩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按摩组采用单纯按摩治疗,针 灸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各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暂停治疗2天,2个疗程后观 察并比较3组之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按摩组及针 灸组,按摩组与针灸组之间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按摩配合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优于单 纯按摩或针灸治疗,且无不良反应,适合应用于运动员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72例行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观察组),118例不予保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肢水肿、皮肤感觉异常、胸肌萎缩等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肢肿胀、皮肤感觉异常、胸肌萎缩者分别为20例(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制定的综合干预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围治疗期间实施基于ERAS理念制定的综合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和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14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SSS、FMA、GQOLI-74以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5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行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29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4例(11.4%),其中位于腋窝处2例,胸骨旁2例;皮瓣坏死2例(5.7%),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切口边缘;同时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1例。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坐式八段锦对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患者PCI术后均依据改良七步法进行心脏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参照“坐式八段锦”动作要领进行康复训练。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心功能,出院当日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患者活动能力,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PCI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术后CO、LVEDV、LVEF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时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坐式八段锦可促进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提高其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式的5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n=32)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B组(n=22)术中没有特别注意保护上述神经,其余手术相同。比较两组术后的胸肌萎缩情况、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上臂运动障碍、近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发生重度胸肌萎缩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A组术后出现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胸肌萎缩、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情况的发生,明显改善患侧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依据应用EEN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TPN)方案分为EEN组及TPN组各30例,采集2组术前及术后1周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方法:将I、II期乳腺癌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简称A组,n=30)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B组,n=32)。A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B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等。结果: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常规组各40例,康复组患者于术后24 h内由护理人员协助、指导下进行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常规组术后行常规处置。使用剖胸术后疼痛定量评测法(Prince-Henry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第3、4、5天时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术前及出院时肺功能指标变化;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康复组患者术后第3、4、5天Prince-Henry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FVC、FEV1及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FVC、FEV1及6MW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QLQ-C30评分量表中认知纬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情绪、躯体、角色、社会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可缓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 91例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总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发生便秘7例(17.5%),对照2组发生便秘29例(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4.527,P〈0.01)。结论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能有效预防癌症化疗患者药物性便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于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 122例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58例),分别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干预与常规康复干预。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洼田饮水评分、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吸入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于第2、3、4周及出院前1 d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吸入肺炎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早期康复干预对吞咽困难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