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树移植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而气候条件往往是限制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本试验选择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移植1年、2年、3年后的13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采用Li-6400测定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及叶水势的日变化,从生理生态角度了解影响成活的关键因子,调查其树势恢复状态.结果表明:①由于移植成活时间不同,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有不同的响应程度,使得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差异不大.②随着移植成活时间的增加,油松每个时间段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③不同移植成活时间油松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移植成活1年后油松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0.9356,移植成活2年后油松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837,移植成活3年后油松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1308.移植成活2年、3年后油松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移植成活1年后油松.由此可见,油松移植成活2年、3年后树势恢复状况明显并趋于稳定.由此可知,大树移植第一年为养护的关键时期,应采取特殊养护办法促进其成活及树势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油松容器苗木质量的影响,设置了常规施肥、指数施肥、2倍指数施肥3种不同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油松容器苗的形态指标及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油松容器苗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与其他处理相比指数施肥有利于油松容器苗生长,可提高苗木质量,利于培育优质油松容器苗。  相似文献   

3.
油松不同时间,不同栽植方法,对油松成活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油松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阳街路油松生长现状调查分析与养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油松生长现状如:生长状态、生存环境、土壤条件等调查结果,分析土壤环境、生存环境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同时实验恢复油松生长的养护措施,并利用生理实验结果来分析养护措施对油松促进生长的作用,提出了适用于街路油松养护的、可行的综合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阳煤集团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现状,采用标准地调查法,通过制作解析木、数理统计综合分析,对阳煤集团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在10a以后就应该开始抚育间伐;抚育间伐对油松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间伐的起始年限从13~15a后开始;并对林分间伐的保留密度和间伐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油松在青海的生态地位及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阐述了油松的分布和适生环境,总结了西宁南北山不同油松苗木种类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同时总结了油松的旱作造林和灌溉造林,并总结了油松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我国作为常见的造林树种之一,因为其具有抗风性、耐寒性、根系发达、四季常青等优良特质,常见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油松是北方地区造林率化的主要树种,且油松作为木材在家居建筑、搭建桥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社会各界对油松的需求量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提升油松的育苗技术、管理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对油松树种的概述入手,主要从油松育苗的前期准备、油松育苗的环境选择、油松育苗的播种以及播种后的油松树种管理四个方面,论述并分析当下油松育苗的主要技术手段,以探寻油松育苗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决定和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及其在各主要时间段的气候因子。以河北遵化地区15年生油松幼树为对象,通过连续9 a对油松幼树高生长的调查,结合收集遵化当地气象站相应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油松高生长量与气候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油松幼树高生长的重要因素;前一年冬季(12月—次年2月)的气温、地温以及前一年夏季(6—8月份)的降水量是影响油松高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当年油松高生长季前期的温度和前一年油松高生长结束期的降水量对油松高生长的影响最大,关联度都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9.
崔文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81-7882
总结了国内对油松移植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恒山以北地区市镇绿化油松大树移植、管护及成活、生长情况的观察,结合当地气候及环境,分析节间生长量、土球完整性、移植季节、污染物对油松大树移植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今后该地区油松移植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辉荣 《乡村科技》2023,(17):108-110
为寻找适宜的油松幼苗培育基质,试验以园土、珍珠岩、蛭石、腐熟猪粪有机肥和菇渣为材料,按照不同配方配制了6种基质,研究其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油松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中以40%园土+30%珍珠岩+15%腐熟猪粪有机肥+15%菇渣处理的油松幼苗根系发育最好,生物量最大,生长状况较好,是培育油松幼苗较适宜的基质。  相似文献   

11.
油松在我国的北方,对于荒山造林、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并且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突破。本文主要讨论了油松的生长习性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油松容器苗的播种与容器苗造林实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油松容器播种苗出苗率高于大田苗,容器苗造林、定植成活率高于大田苗。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的栽植方法对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的对比,结果表明,背光栽植法可明显提高油松容器苗造林的苗高、地径及成活率,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半干旱区宜林荒山合理利用方式,于2016年7月和8月对兴和县低山丘陵造林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通过对38个样地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高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包括土壤厚度和平均土壤含水率,影响草本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包括表土含水率、表土全氮质量分数、表土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砾石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选取和验证了地貌、地形、坡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作为立地划分因子,最终将研究区荒山荒坡造林地划分出8种立地类型。林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第1级的立地同时适宜油松和草本植物的生长;第2级的立地较适宜油松生长,但不适宜草本植物生长;第3级的立地较为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油松生长状况略差;第4级的立地不适宜油松生长,但草本植物生长稍好。根据各立地类型情况提出相应的林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油松菌根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在林业生产上,在虎榛子群落的土壤上培育油松苗,形成了很多菌根、苗水生长的好、质量高的现象;而探讨油松苗天然接种油松菌根真菌的机理、以期在造林工作上,充分地利用菌根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起测胸径对判定油松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测胸径是影响调查结果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对森林结构的合理划分、森林资源的准确计量以及对林分内部特征的正确把握。该文在对100m×80m的油松林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RipleysK函数分析了不同起测胸径下油松林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松林的胸径结构分布不均匀;油松种群呈现明显的集群分布,且分布格局随着尺度和起测胸径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尺度下,油松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判定与起测胸径的大小有关,起测胸径不同,分布类型也会有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没有规律性。因此,在分析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时应采用相同的起测胸径。  相似文献   

17.
以嘉陵江源头风景区7种林型(锐齿栎林、红桦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巴山冷杉林、针阔混交林及灌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地土壤不同层次pH、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华山松林、油松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趋于中性,锐齿栎林、红桦林、灌木林的土壤趋于弱酸性,而巴山冷杉林的土壤呈酸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pH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综合肥力优劣为华山松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锐齿栎林<灌木林<巴山冷杉林<红桦林。  相似文献   

18.
油松蒙古栎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松纯林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随林型和土壤深度变化的差异极显著.在0~30 cm土层中,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比纯林低0.006~0.052 g/cm3,总孔隙度提高了-1.668%~1.838%,最大持水量提高了-2.672%~17.555%.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对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贮水保水能力均较油松纯林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入不同物质组成的抗逆配方,对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和油松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逆配方对侧柏和油松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配方A13、A22、C3和C5在侧柏苗木成活率、生长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其他配方;配方B5在提高油松苗木成活率、生长量和地径等方面的作用普遍优于其他配方。初步说明上述配方可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入渗、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水分动态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油松林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受林龄和林分结构的影响,林龄越大,水土保持效益越显著;混交林的水保效益高于纯林。本文还对影响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各因子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并用谐波分析方法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建立了土壤水分含量拟合方程,找出了影响水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