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灰色预测与马尔柯夫预测各有优缺点。本文将此两法有机结合起起来,实现了优缺点的互补,形成了一种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方法。根据临沭县1949—1989年花生耕亩单产序列资料,运用此方法对本县1990年年花生产量的年景预报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常德市油料作物产量的预测模型,其模型的精度达到了一级水平,模型值的精度在95%以上。模型的预测值评估结果良好,说明油料作物产量的预测值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黄永春  谢名洋 《广西蔗糖》2001,(2):27-29,3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近年来世界食糖产量、全国蔗糖产量和广西蔗糖产量的数据分别建立各自GM(1,1)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预测值可信,方法可行、简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灰色GM(1,1)模型马尔可夫预测相结合的理论,对我市人参单产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较高。从而为我市人参生产提供精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SOYGRO模型在大豆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军 《大豆科学》1999,18(1):67-71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美国《农业技术推广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模拟大豆生长,产量预测的大豆子模型(SOYGRO)及其应用。作者采集了KANSAS州四个地区,7个年份,12个品种的田间试验数据,早,晚2个播期,这,窄2种行距,共计110个组合。气象数据为:日最高,最低温度,降雨量和日照,及土壤剖面参数,通过DSSAT3.0软件的子模块SOYGRO对大豆的产量和成熟期进行预测。结论是:利用SOYGR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品种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利用相关分析及采用通径分析等方法已有研究。大多数认为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是生育日数、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且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生育日数、株高、主茎节数之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但各种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很少有明确一致的顺序,给性状的正确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明确各性状对产量作用的大小,找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为选育夏大豆高产新品种提供…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理论在大豆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荆建国  范彦英 《大豆科学》1995,14(4):365-37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参加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只对品种单一性状评价的弊端和不足,为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和方法,根据选育种目标,对青稞F1代杂交组合的株高、千粒重、抗病性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确定出优良组合,为青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种较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青稞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和方法,根据选育种目标,对青稞F1代杂交组合的株高、千粒重、抗病性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确定出优良组合,为青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种较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照光处理的增产效果不同,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最为明显,花期增加光照增加单株荚粒数,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增加百粒重.鼓粒期增加光照处理,百粒重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增产不显著,说明鼓粒期后的光照条件对大豆产量及百粒重的调节有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剪叶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去荚大,即源在产量形成中更加重要些,而在花期的增加光照处理条件下,库也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可见,光照条件在源库关系中起着显著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3个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大豆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大豆亩产>230公斤、亩净产值>380元的优化施肥方案。3个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顺序:磷肥>氮肥>钾肥.  相似文献   

13.
大豆产量预测预控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芳 《大豆科学》1991,10(3):187-193
本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综合效应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亩产225公斤以上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还利用特定产区大豆的历史资料,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产区的大豆气象趋势产量模型,并将气象因素引入栽培模型,建立了具体产地的大豆产量预测预控模型。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大豆开花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洁敏  杨方人 《大豆科学》1998,17(3):225-230
通过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开花结英规律的调查,建立了大豆开花模式,结果表明,在大豆开放小花数量累积的概率与开花日序呈对数函数关系。回归模型为:YP=A+B.Lnx;确定了不同播种时期处理的,“有效花期”范围;分析表明“有效花期”较长,落花落英率较小,产量罗高。“有效花期”长短与结英率及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不同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北疆地区春播大豆高产优质灌水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大豆品种黑农33为材料,以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为决策变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产量的综合影响显著,而对百粒重、硬实率和脂肪含量的综合影响虽显著,但却受年份的影响。灌水次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水量;偏早年份灌水量对硬实率的影响大于灌水次数;偏润年份对百粒重的影响亦如此,但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则反之。在北疆地区黑农33达到3000kg/hm2以上产量指标的最佳灌水模式为:从开花期开始,到8月20日截止,每隔11~13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1020~1110m3/hm2;偏旱年份每隔13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1023~1260m3/hm2,以保持硬实率在1%以下;偏润年份每隔13~16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825~1026m3/hm2,以保证百粒重达21g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1%以上。  相似文献   

16.
灰关联分析与聚类在大豆食心虫预报因子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与聚类分析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1987-1992年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对与大豆虫食率有关的十个因子进行了选择。根据符合程度将其分成五类,筛选出最有应用价值的二个因子,为大豆食心虫的科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1至2005年先后作大豆有性杂交620个,同时结合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共育成13个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南部、陕西省和四川省推广,其中中黄13、中黄17、中黄19、中黄20和中黄22等5个品种被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在30多万公顷.2004年中黄13在山西省襄垣县良种场经专家组实收667m2产量达312.4kg.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以蒙豆5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旱作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施氮、磷、钾量和密度四项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建立了四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优化解析,提出了单产175kg/667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组合方案,即密度以2.05-2.19×104株/667m2、施磷(P2O5)量4.0-5.5kg/667m2、施钾(K2 O)量3.7-4.4kg/667m2、施氮(N)量4.0-4.7kg/667m2.经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和提供的优化方案可行,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除单株荚数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外,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随密度、施肥量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