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几年来,我县农村涌现出许多程度不同、规模不等的生态村.它们是在一个自然村落或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它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在农村生态建设中起着先锋和示范作用.现从我县比较好的典型生态村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和途径,是农业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碧岭生态村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并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特点,将生态农庄、生态农业园、生态村发展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该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建设模式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区生态村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浙江省部分地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山区生态村建设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山区生态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此,本文提出加强高效实用生态技术创新、实行生态农业企业化经营和建立“以工建农”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方法的“五配套”生态果园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以"猪-沼-粮"、沼气生态村及单一苹果种植模式为参照,应用能值方法对研究区内"五配套"生态果园系统进行能值评价和温室效应减排分析。结果表明:"五配套"生态果园整体上符合其他各类沼气循环农业系统的典型特征,即自我更新能力强、环境负载小、生产效率及投资收益率高、系统可持续性强。"五配套"系统的环境负荷率(0.16)明显低于单一苹果种植系统的环境负荷率(2.77),而能值产出率与"猪-沼-粮"系统类似,分别是11.10与11.89,均显著高于单一苹果种植系统的2.69,这表明该模式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力较小,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该系统的能值废弃率为1.03×10-3,显著高于其他沼气系统,且能值投资率偏低(4.76),可见该模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系统内能值流动性不强。系统的ESI指数为69.10,相比沼气生态村系统和单一苹果种植系统具有更强的环境可持续性,充分体现了"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良好的系统活力和发展潜能。此外,通过对系统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整体上的GHG减排效益,且潜力高达1 251.99 kg CO_2-eq·a-1,减排效益来源主要是猪粪发酵、沼肥农用以及燃煤替代。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一)经营模式 由于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不同,农业产业化呈现多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则是各种模式的共同特征。主要模式有:(1)企业(公司)加农户。(2)中介组织加农户。(3)服务体系加农户。(4)专业合作社加农户。(5)市场带动型。……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施肥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盲目施肥不可避免的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致使氮、磷、钾的流失风险加大,水体富营养化,能源浪费,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该文阐述肥料在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了不合理施肥对盐城市土壤、水、大气产生影响情况,提出了科学施肥促进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立的对策,以便正确认识施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及建立农业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盐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盐城市生态农业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实例,讨论沿海地区观光农业园模式结构,总结了该模式的重点技术要点,并评价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长沙县隆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湖南省生态村——长沙县黄花镇万龙村,是一家以家禽科学化养殖推广、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的农业科技公司,以家禽规模饲养、林下生态散养、种养结合等多种模式协同发展,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打造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投资千万元建设了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和林下生态家禽养殖场,存栏蛋鸡10万羽、生态散养1万多羽,年产鲜鸡蛋超千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下对推进合作农场的解读,选取江苏省太仓东林农场为例,分析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制度的基础要素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讨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机制。结果表明,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合作农场),呈现出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就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管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了集种植业(稻田和果园)、养殖业(猪场和羊场)、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阐明了推进合作农场的制度创新机制主要体现为,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三种制度共同约束;三位一体的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运行。提出了多途径提高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绩效,多维度加强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发育等建议,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提供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林业生态模式试验示范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生态模式属于高效农业新技术开发领域。本文介绍了三种林业生态模式,即:林、草、畜(禽)复合经营模式;枣粮(棉)间作复合经营模式;保护地果、菜套种经营模式。通过三种模式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不同作物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土、肥、水、光、气、热等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解决了造林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了以短养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为农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我国农村家庭农业经营模式改革的进程,文章针对文件发布后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地区新建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分析,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探讨新型自助农场(即家庭农场)的经营发展模式:集生态农场、开心农场、旅游休憩农场优势为一体,使其具有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打造"城市的后花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管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就业以及城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启动于1997年,2001年起全面推进。8年来,一场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已深深扎根于全市城乡人民心中,依据标准来生产、经营、消费农产品正在变成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产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融合。2001年5月,农业部刘坚副部长在听取盐城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后评价说:“盐城市抓农业标准化抓在点子上,思路新、措施实,走在全国前列”。同年7月,江苏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在盐城市召开,来自全省的100多位会议代表观摩了盐城市标准化现场,充分肯定了盐城市的做法,并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应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一批以先进科技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开发,依循产业化经营模式运作的先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应运而生。其中,坐落于江城武汉的武汉如意生态农业园区,就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全新的工厂化理念,多方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了一场集现代农业生产与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盛宴。近日,本刊记者实地参观了武汉如意生态农业园区(图1),特此成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农业发展,从2004年起,连续6a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2006年农业部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十一五"期间在500个县(场)建设10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更明确了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生态农业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几年来,试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已有7个生态村(场)被授予"全球环保500佳"称号.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湖南省结合农村沼气转型升级的契机,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以沼气和沼肥应用为牵引,创新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积极推广"猪-沼-果(蔬、茶、林)"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农庄模式湖南省休闲农业主要是以餐饮、娱乐、住宿和种植、养殖一体化为主的综合性农庄。在经营过程中,农庄的中小规  相似文献   

18.
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1.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以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为途径的“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采用政府干预和保护下“市场主导”推进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为支撑,以机械化、规模化和公司制农场管理方式为主要途径,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商品率、经营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市场机制 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土地丰富,劳力短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1)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显著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美国农业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一号文件”精神,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改良农业生态系统、建立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问题,并创出了多种类型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多物种共生的生产结构,以及形形色色的生态村、生态户。但究竟什么叫农业生态系统?怎样才叫良性循环?如何探索较好的模式?为此,我们访问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徐锡纯同志。现将他的谈话简要整理如下,供研究参考。农业生态系统,是生物、环境与人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把人作为重要的组成者,  相似文献   

20.
衡南县工联村地处湘中衡阳盆地,属紫色土丘冈地貌。1996-2005年,由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试验与示范研究”项目在该村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项目针对该村“坡耕地覆被低,水土流失严重”这个突出矛盾,定位以土地类型为单元而设置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实践了由单项技术突破向综合建设方面跨越。遵循生态原理,重点实施2个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和庭院生态工程);开发与建设并重,优选了3种生态农业模式[粮经结合模式、果-粮(肥)复合经营模式、农牧复合型生态模式];吸取传统农业精华,推广5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及覆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乔灌草结合技术、病虫鼠统防统治技术),以期实现该村经济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建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村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