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调查热研7-33-97、PR107、RRIM6003个品种橡胶树的不同割龄胶园单位面积存株数情况,并对存株类型进行归类。结果发现,存株类型可归类为正常割株、风害停割株、寒害停割株、割线干涸及产量挖潜株(阳线停割株、阴线割株、整树割线干涸停割株)、林下株、缺株等类型。其中热研7—33—97的1、5、10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96%、85%、71%;PR107的1、12、14、16、20、24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96%、67%、70%、75%、66%、46%;RRIM600的16、20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64%和48%。文中还对对有效割株和其它存株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搜集了近年来我国植胶生产上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橡胶树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定植株数、有效割株数、有效存株率和存株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胶园单位面积有效割株对胶园土地产出能力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胶园有效存株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采用气刺微割技术与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产量、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采用2种不同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在天然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方面:2015年和2016年,采用气刺微割技术的胶园年单位面积产量均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低,但2017年高于常规刺激割胶胶园;经济效益方面:2015—2017年间,采用气刺微割技术的胶园年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平均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高,收益率不如采用常规刺激割胶的胶园。但气刺微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胶工的劳动生产率,胶工人均产胶量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的胶园高30.7%。采用气刺微割技术是解决当前胶工短缺、提高胶工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垦区不同种植密度、种植形式胶园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形式与胶树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密植时,胶树茎围小、树高、树皮薄、单株产量低而单位面积有效割株多;采用疏植时,茎围粗、树矮、树皮厚、单株产量高而单位面积有效割株少。在胶园密度和形式的选择上,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密度和形式。初步结论,在地势平缓胶园,采用定植密度为555株/hm2、株行距为3.0m×6.0m形式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佳。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死皮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综合症,严重制约了天然橡胶产量的提高。为了解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分析了海南植胶区12个国营农场与5个民营胶园的橡胶树死皮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橡胶树的平均死皮率高达28.62%,其中3级以上死皮率与停割率分别为21.93%与14.27%,国营农场的死皮率较民营胶园低4.20%,死皮率和停割率均随割龄的增长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3个主栽品种的死皮率和停割率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RRIM600;死皮总体发病指数为22.24,民营农场总体发病指数高于国营农场。随着割龄的增大,发病指数也逐渐增加,3个主栽品种的总体发病指数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RRIM600。调研显示,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死皮发生严重,为橡胶树死皮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勐腊橡胶分公司在植胶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为将二代胶园建设成速生、高抗、高效,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橡胶园。充分利用现有更新胶园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采用宽行密株种植形式,合理密植、规范开垦,使土地资源利用率比更新前提高50.53%。并根据植胶小区环境,结合品种特性对口配置具有相应抗性的速生、高抗、高产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地力和品种的潜力。积极推广应用高吸水树脂春季抗旱、节水、保肥、速生栽培技术,促进胶苗速生,可比新植胶园提前一年投产开割,增加经济效益480.73万元/年。  相似文献   

7.
<正>1天然橡胶生产情况受前期低温和近期干旱天气影响,云南植胶区推迟开割时间,产量减少。云南南部地区(西双版纳)比2009年晚6d,3月8日开始割胶,后又因持续干旱,部分胶园被迫停割,至3月底降雨后才重新割胶。初步统计3月份云南的天然橡胶产量为0.66万t,同比减少39%。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磷的分布及与橡胶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西双版纳植胶区不同品系橡胶树生长对土壤磷的影响、了解土壤磷变化与橡胶生长的关系,分别在西双版纳不同植胶区(景洪、勐腊、勐海)采集了不同品系、不同割龄橡胶林土壤和橡胶树叶片,分析了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橡胶树叶片磷空间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壤磷与橡胶树叶片磷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双版纳不同植胶区、不同品系橡胶林土壤中磷的变化差异较大,橡胶林土壤中全磷以景洪植胶区最高,勐腊、勐海植胶区相对较低,并随橡胶种植品系而变化。RRIM600、GT1品系橡胶林土壤中全磷含量较高、云研-774相对较低,10~20割龄较高、0~10割龄和20~30割龄较低。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变异最大;橡胶树叶全磷含量表现为勐腊、景洪>勐海,RRIM600和云研-774最高、GT1较低,低割龄和老割龄磷相对较高。土壤速效磷与橡胶树叶片磷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速效氮磷比与对橡胶树叶氮磷比成显著的正相关。橡胶树及土壤磷含量随橡胶树品系、割龄、生长环境而变化;不同割龄、不同品系橡胶树生长对土壤磷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植胶区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橡胶树死皮率高达24.71%,停割率为14.55%;三省国营农场死皮率和三级以上死皮率大小顺序依次均为:云南海南广东,死皮率分别为20.77%、28.08%和30.90%;死皮率随割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死皮率与停割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GT1RRIM600南华1号。此外,死皮树存在连株分布的现象,且随着割龄的增加,连株分布的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推广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由于能较大程度地提高胶工的割胶劳动生产率,节约树皮延长胶树的经济寿命,受到了植胶企业和胶工的好评,推广应用面积也正逐步扩大。本文总结了气刺微割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制的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死皮停割的‘云研77-4’和‘GT1’进行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个月后,参试的‘云研77-4’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防效为23.1%,且死皮级别在3级以下的橡胶树死皮长度恢复率(45.1%)要好于死皮级别4~5级的橡胶树(17.6%),而参试的‘GT1’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对恢复产胶的植株持续割胶后,处理的产胶量与对照相比也较稳定。由此得出,该药剂对‘云研77-4’3级以下死皮的恢复效果较好,对4~5级死皮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刺微割技术在GT1胶树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在GT1更新胶树上采用S/4U d3+ETG、每周期5刀的刺激方式,株净增产率达61.1%,增产效果显著。在提高割胶速度、减少耗皮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两割年试验分析认为,在计划更新的GT1胶树上采用气刺微割采胶技术对挖掘胶树潜力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程的小麦株型指标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小麦株型指标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株型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株型品种的小麦田间试验,通过连续观测主要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型和茎型指标,分析并模拟分层叶面积、叶向值、株高构成指数等株型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播种密度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株型品种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的分布特征,并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向中上部集中,且冠层中上部总是高密度群体LAI较大。所有品种高低密度间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与倒二节间长度之和与株高的比值,IL)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品种株高构成指数(n节间长与n节间加n-1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In)表现为从下至上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上部节间受密度影响较大。较为紧凑的矮抗58叶向值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平稳,随生育进程略微表现为增大-减小-趋缓的趋势;较为披散的扬麦12号中高密度下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平缓-减小-平缓的趋势;扬麦16号则表现为平缓-减小-略微增大的趋势。在分析株型指标变化趋势和课题组已有形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冠层切割和叶面积积分的方法模拟了叶面积指数的分层动态变化,利用组合的形态参数模拟了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对形态指标的归类分析,构建了综合性株型构成指数,综合体现了叶型和茎型的动态变化。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分层叶面积指数、株高构成指数和叶向值的动态变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其平均RRMSE分别为17.44%、7.64%和10.66%。【结论】经检验,该模型对上述小麦株型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以"津研四号"、"新津春四号"和"玉蛟龙"3种黄瓜为试材,通过比较影响发状根诱导率的条件,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农杆菌(A_4)对3种黄瓜发状根诱导能力,为建立一套高效的黄瓜发状根诱导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黄瓜均成功诱导出发状根,转接培养后仍能正常生长。诱导条件分析表明,选择带叶茎段为外植体,菌液侵染10 min、菌液浓度为OD_(600)=0.3和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浓度为10 mg/L时诱导效果最好。隶属函数分析表明,A_4对3种黄瓜发状根诱导能力依次为"玉蛟龙""津研四号""新津春四号"。PCR分子鉴定表明,A_4菌Ri质粒的T-DNA基因已成功整合到3种黄瓜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云南最早进行橡胶树微割采胶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微割采胶的株产、株次产都高于对照常规割胶,年平均净增产率为5.78%,干胶含量比对照低1~4个百分点;割胶速度为对照的2~3倍;耗皮量为对照的20%-25%;累计死皮率为4.04%,低于对照(5.91%),为常规割胶的68.36%,胶乳生理参数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近10年来严重影响国有红峰农场橡胶开割树生产的寒害和风害等进行调查分析,资料表明寒害和台风是制约红峰农场橡胶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这2种极端天气的交替发生,对橡胶开割树的危害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割胶生产。生产上需要关注灾害的发生,同时合理安排种植抗性良好的橡胶品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橡胶树新品种热研7-33-97适宜的割胶制度,在充分挖掘橡胶树产胶潜力的同时又能保证胶树的安全。对热研7-33-97进行1/2阴阳线轮换与单阳线割制的比较。通过5年的田间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3天1刀的情况下,热研7-33-97优良无性系采用1/2阴阳线轮换割胶制度,其产量比单阳线割制增产10.6%,干含提高0.9%,死皮发病率下降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