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揭示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本研究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1995—2015年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1995—2015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研究县域经济差异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 、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近20年来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20年期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各区域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以便促进甘肃省区域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笔者根据2012年《甘肃发展年鉴》的统计资料[1],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并对各市州在甘肃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依然是甘肃省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和经济因素,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整体显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河西地区处于优等水平(1类区),中部和陇东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类区),南部山区处于差等水平(3类区)。灰色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法的结合,能够为农业经济评价提供一种科学、客观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基于灰色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灰色综合评价理论,基于甘肃省2011年科技进步监测数据,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促进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分层次进行评价,进一步得到各市州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各市州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宏观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对策建议,为地方政府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甘肃省1999—2012年相关经济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三大产业结构以及区域支柱产业和资本投资规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由于甘肃省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缺乏支柱产业、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带动能力较弱。由此,提出加快中心-外围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合作;完善区域金融与政策投向,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了解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念,构建了林业体系中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我国长期以来遵循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形式,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和破坏,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社会公众对经济发展的目光逐渐向环境生态聚焦。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能满足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现代林业发展中,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林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甘肃省定西市的生态环境特点,结合现代林业发展趋势,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定西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重庆市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从资源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资源环境耗散系统、资源环境保育系统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2002—2013年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3年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不断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该结果为重庆市资源环境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福建省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极差正规化综合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实证评价并分类。研究结果将福建省67个县(市、区)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较薄弱、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分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各地级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珊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3):193-198
探究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情况,旨在全面认清各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度现状,为各区域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借鉴,实现河南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对河南省18市2008—2012年各项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经济与环境内部各因子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用定量方法分析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其中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最大,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对生态环境胁制作用最大。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空间分异规律显著,大致将其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4种类型,其中以磨合、拮抗类型为主;2008—2012年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耦合度时序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新疆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以期为促进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从土地利用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构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法确定权重,并通过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9—2014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2011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处于勉强协调,2012—2014年处于初级协调;②2011—2014年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各个子系统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长,表明尼勒克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开始进入良性有序的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尼勒克县一方面要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合理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区域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 urban develop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six aspects of economic strength,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government managem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level of opennes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entropy method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2) the qua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extremely uncoordinated;(3) cities with stronger economic strength had low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valuation;(4)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ities in a quality optimization stage, cities in a quality improvement stage, and cities in a quality lagging stage that could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兰州市环境质量,促进其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经济效益和综合环境效益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兰州市2000-2009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及其类型。结果表明兰州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类型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并且发展水平逐年稳步上升,2000-2001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型;2002-2005年为中级协调发展类型;2006-2007年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型;2008-2009年为优质协调发展类型。另外,2009年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环境发展水平,其余年份经济发展水平均滞后于环境发展水平。表明兰州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整体水平比较合理,但是协调发展的背后问题依旧很多,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促进兰州市整体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平瑛  徐洁  王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7):38-43
为了对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发挥该省在全国的示范带头作用,运用AHP-SWOT分析方法,结合目前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对其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环境机会和外部环境威胁进行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休闲渔业的发展战略模式。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应采用扭转型策略与防御型策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因此建议该省充分开拓休闲渔业的市场潜力,并加大休闲渔业的科研水平,同时利用好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以更好地促进休闲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对食用菌有性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营养、保健价值的绿色食品,同时食用菌产业又是一项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笔者简述了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等化学因素,温度、光照、通气等物理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对食用菌有性发育的影响。指出食用菌有性发育启动和产量都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同时提出食用菌有性发育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对食用菌覆土机理和调控环境因素的主要功能基因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2 方面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因子出发,选取了14 个评价指标,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1)2000—2014 年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各因素指数不断上升,生活水平和人口构成增长的幅度明显快于产业结构和人口素质,2000—2006 年,城镇规模指数>产出水平指数>投入水平指数,2008 年投入水平指数超过城镇规模指数和产出水平指数;(2)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发展阶段(2000—2004 年)、过渡阶段(2005 年)和协调发展阶段(2006—2014 年),协调发展度由0.15 提高到0.99;(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 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步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该研究得出了河南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