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池流域蔬菜花卉基地,氮的流失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纯氮用量达到1200kg/hm^2时,直接淋洗量达到了79.5kg/hm^2,潜在淋洗量达到了266.55kg/hm^2,分别是低量施肥(450kg/hm^2)的2倍和3倍多。HF(高量施肥)处理的流失率是29%,LF处理流失率是11%。如果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使施肥量合理化。从目前1200kg/hm^2减少到合理施肥450kg/hm^2,那么每年将减少0.758万t纯氮进入滇池。  相似文献   

2.
随着氮肥投入量增加,各个层次土壤中硝酸盐也明显增加,在LF和HF处理中,各个层次土壤中硝酸盐与施肥量成正相关。HF处理土壤中硝酸盐是CK处理的数倍到数十倍。在各个处理中,硝酸盐主要在30~90 cm和150 cm土层中形成累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硝酸盐含量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3.
 选择以云南省呈贡县大渔乡为代表的滇池流域集约化蔬菜、花卉生产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典型农户调查和29种种植作物的养分吸收与养分平衡、15种轮作模式的周年养分平衡的研究,筛选出6种试验区域内现行的养分盈余量相对较小的轮作模式。结合合理轮作的基本原则,试验另外推荐出了3种适合于当地生产的养分流失风险较小,环境相对友好的轮作模式,即生菜-胡萝卜-西芹-茄子(氮、磷养分平均周年盈余量分别比常规轮作减少67.6%和55.6%)、甜豌豆-白菜-萝卜(氮、磷养分平均周年盈余量分别比常规轮作减少80.7%和77.9%)、勿忘我-瓢菜(氮养分平均周年盈余量比常规轮作减少68.3%,磷养分平均周年盈余量比常规轮作增加了37.4%)。  相似文献   

4.
利用密闭箱法对滇池流域西芹保护地在不同肥料用量下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流域蔬菜地通过反硝化途径损失的氮为4.47~11.88kg/hm^2,同时该值受施肥量的影响最大,其次土壤干湿交替作用影响也较大。在整个作物生育时期内,NOx-N排放通量的变化与施肥量和作物地上部分的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钙、硼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氮与钙、硼配施对设施西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与钙、硼配施条件下,硼对西芹的株高影响最大,最佳的配施组合为N2Ca2B3;钙对西芹的叶柄数和茎粗影响最大,最佳的配施组合分别为N1Ca1B1,N3Ca3B1;氮对西芹的叶柄粗影响最大,其中优化的配施组合为N1B1Ca1;在西芹栽培中,氮、钙、硼配施有利于改善西芹的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施肥对中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根据GAP要求,总结了中药材栽培过程中的合理施肥技术;并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通海县蔬菜种植制度、肥料结构、施肥水平、农药使用和杂草防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的分析,探讨通海蔬菜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同工酶与植物亲缘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工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的所有组织中,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同工酶技术的产生、发展、分类、应用原理及其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耐酸性紫花苜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要在占到世界可耕地面积的40%的酸性土壤上推广和利用,就必须培育耐酸性品种。现已获得的转基因苜蓿在耐酸性和耐铝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导入特定花椰菜花叶病毒35S作为启动子,引起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超表达,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苜蓿相比较,MDH的量增加1.6倍时,转基因苜蓿根尖有机酸的浓度增加了4.2倍,而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和醋酸在根部的分泌量增加了7.1倍;但是PEPC的超表达对增加苜蓿根部有机酸的分泌没有贡献。通过转基因苜蓿根际周围增加的有机酸来螫合铝元素,从而减轻酸性土壤中铝毒对苜蓿生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生产中鳞翅目害虫(大螟、二点螟等)和同翅目害虫(甘蔗绵蚜等)的危害已成为其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甘蔗组织培养和离体再生等技术体系比较成熟,十分有利于基因工程改良,利用基因枪转化和农杆菌介导法等已经建立了多种甘蔗受体系统与转化系统,成功获得甘蔗转基因植株。综述了甘蔗转基因技术、抗虫基因以及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氮磷和滇池水体污染的潜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不同角度探讨滇池水体氮磷污染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滇池东南岸的大渔乡台地土壤氮磷量、地表径流氮磷量以及滇池氮磷污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地土壤总磷量远高于我国农业土壤主要养分的分级标准的高量值,达7.5倍;速效磷则超过分级标准高量值的20倍。在面源污染中,滇池周边土壤高磷量是滇池磷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地表径流磷含量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尽管土表层中氮量不是太高,但地表径流氮含量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研究还表明,土壤中氮磷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流失是一个缓慢的、复杂的过程,土壤氮磷并不是几次降水后就流失殆尽的。土壤中氮磷对滇池的污染也是一个逐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模拟降雨条件下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太湖水网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在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小区的不同时期,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后稻田总氮(TN)流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初期是氮素流失高峰期.第一次施氮后5 d(降雨前有田面水),0、225、300和375 kg/hm~2 4种施氮水平的稻田TN流失量依次递增,依次相差均在0.15kg/hm~2以上;第二次施氮后15d(降雨前无田面水),施氮量对TN流失量影响不大,各施氮水平的稻田TN流失量依次相差均在0.05 kg/hm~2以下.氮素流失形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为主,在第一次施氮后3d的稻田径流TN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所占比例近50%.此外,在一次降水过程中,无论降雨前有无田面水,产生径流的初期都是氮素流失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肥施用量对稻麦轮作土壤中麦季磷素及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径流水中磷素的浓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的径流损失量呈现相同趋势。每公顷施磷量为0、15、30、60、120kg时,磷的当季径流损失量分别达到了623、703、1062、2337、6823g·hm^-2。试验还表明,施磷水平对于麦季径流水中氮素的浓度及损失量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排放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代表性的两个功能区——居民生活区和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放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在2.18~29.40mg·L-1,总磷浓度在0.18~3.90mg·L-1,氨态氮浓度在0.87~18.48mg·L-1,硝态氮浓度在0.02~3.64mg·L-1,CODCr浓度在22.51~362.92mg·L-1,TSS浓度在7.00~882.00mg·L-1之间。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降雨径流中氮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态氮、颗粒态氮和溶解有机态氮,磷的主要污染物以颗粒态磷和PO34--P为主。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时间发生变化,开始产生径流时污染物浓度较高,之后随着雨强的平衡而趋于下降。降雨径流各污染物浓度是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大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径流大于屋面径流;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普遍高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降雨径流EMC变化表现出更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5.
地表管理与施肥方式对太湖流域旱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太湖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其中农业非点源氮污染对太湖富营养化有着相当大的贡献,探明该地区农田土壤氮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的形态与通量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旱地氮素随地表径流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常规管理下典型旱地氮向水体迁移的年负荷为12.66kg·hm^-2左右,约占年施肥量的5.63%,其中硝态氮和颗粒态氮是径流损失的主要形式,分别约占总流失量的48.74%和38%左右。随着降雨的进行,NO3^--N浓度逐渐增大,而NH4^+-N浓度逐渐降低,氮向水体迁移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和秋季为氮高负荷季节,6~11月占全年氮输出总量的83.4%。地表覆盖和氮肥深施均能有效地降低氮流失量,其中地表覆膜、秸秆覆盖、肥料条施及穴施分别可降低60.3%、59.8%、50.1%、52.4%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16.
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流失与入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损失与人渗规律。结果表明,径流损失是土壤矿质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土壤硝态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土壤矿质氮素在地表流失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累积流失量均不断增大,可用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模拟;降雨16h后,硝态氮发生深层渗漏现象比较明显;坡中部硝态氮发生向下迁移的现象相对严重,而铵态氮径流或泥沙损失主要集中在坡上和坡中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培养,研究了底泥氮营养的释放及上覆水体中氮营养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扰动下,底泥向上覆水体明显地释放氮营养,而消亡的水华更可以激发底泥中有机氮的释放,底泥中有机氮的矿化释放与沉积到底泥表层的水华量密切相关。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中氮首先以铵氮存在,并快速向亚硝氮转化,此后才向硝氮转化。水中铵氮浓度高,存在时间长,是比较主要的氮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滇池柴河流域地区蔬菜地氨挥发损失规律,以昆明市晋宁县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基于3种蔬菜(荷兰豆、西葫芦和甜玉米)的氨挥发损失监测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呈正比;不同施氮量在施肥初期,氨挥发速率均较高;相同施氮水平下氨挥发累积量荷兰豆>西葫芦>甜玉米。各施氮处理下3季作物产量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减少20%施氮量对该地区蔬菜产量无显著影响,并可减少氨挥发损失约44.87 kg/hm2,说明减少施氮量是在稳产的情况下滇池柴河流域减少氨挥发损失的重要方法,对改善环境和提高农业生态文明程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在滇池流域桃树/大豆间作模式中施用不同比例的缓释肥作为处理,研究了不同缓释肥施肥比例[处理Ⅰ(2/3缓释肥+1/3复合肥)、处理Ⅱ(全部施用缓释肥)、对照(全部施用复合肥)]对桃树/大豆间作模式的径流、泥沙流失量和径流中氮磷流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桃树/大豆间作模式中,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比例的缓释肥显著地降低了径流中氮磷的浓度和氮磷流失总量中泥沙所占的比例;3种处理条件流失过程相似,均表现为初期增大中期减小后期趋于稳定的状态;与对照(CK)相比,处理Ⅰ与处理Ⅱ的径流流失量分别削减了8.15%和23.60% ,泥沙流失量分别削减了5.25%和18.55% .说明在桃树/大豆间作模式下,施用缓释肥对于径流流失、泥沙流失和氮磷养分流失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