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生态足迹方法核算了陕西省各市1990年~2008年生态资本,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8年陕西省各市生态资本供需态势可分为三类: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市为I型(生态赤字扩大),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和榆林市为Ⅱ型(盈余转赤字),商洛市和延安市为Ⅲ型(盈余转持平);(2)生态压力变化表现出高压力高速扩张(如西安市)、中压力中速扩张(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低压力低速扩张(如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安康市、商洛市和汉中市)的特征;(3)关中地区人均资本需求量普遍较大,但是人均资本供给量普遍偏小,陕北和陕南地区人均生态资本需求量较小,但人均资本供给量较大。因此,关中地区生态资本供需缺口最大。2008年,生态赤字总量占陕西省89%。其中,西安市是陕西省最大的生态赤字贡献城市,占到了陕西省的41.4%,咸阳市第二(17.7%),渭南市第三(15.4%),宝鸡市第四(13.2%)。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54a来农业干旱灾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灾害是影响陕西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54a来的农业旱灾灾情资料对旱灾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预测,得出陕西省旱灾有发生频率加快、灾情加重趋势,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干旱受灾面积有3~4a的变化周期,农业旱灾成灾率和受灾率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32+0.73x。灾害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陕北灾情最严重,关中次之,陕南最轻。灾害主要集中在渭南市、榆林市、商洛市、咸阳市、汉中市、延安市、铜川市、宝鸡市、洛川县、定边县。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陕西省渭北不同地区优质示范园红富士果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并运用DRIS、M-DRIS和DOP三种不同方法对果树的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地区的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延安市、铜川市和宝鸡市苹果叶片内最缺的养分是Cu,渭南市苹果叶片内最缺的是Ca,咸阳市苹果叶片内最缺的是Mn.五个地区相比,铜川地区苹果叶片内养分最不平衡.最后,给出了陕西省渭北各市示范园红富士果树各种养分需求顺序.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粮食安全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经济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逐渐削弱,粮食安全重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陕西省的11个地区为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陕西省粮食安全水平的区域差异,表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最大,人口与其他农业产业也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渭南市、咸阳市和西安市的粮食安全综合得分最高,分别为12.903、11.513、8.693,粮食安全水平较高;粮食安全综合得分较低的三个地区是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和商洛市,粮食安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陕西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文采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测评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评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大气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进行测评,并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别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上升趋势,10年共增加205.37亿元。各组分贡献率中,涵养水源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最小;2)从市域尺度分析,2000~2009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共增加96.95亿元;而减少最多的是安康市,10年共减少77.24亿元。从价值组分分析,大气调节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间共增加39.55亿元;水土保持价值增加较多的是西安市、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12.74亿元、10.7亿元和8.02亿元;涵养水源价值增加较多的是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31.23亿元和49.39亿元;而净化环境价值变化较小,除铜川市保持不变外,其余各市均呈小幅度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近10年来水资源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3]。文中以陕西省为例,运用产品虚拟水研究方法测算并分析了陕西省1998-2007年的水足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98年来陕西省水足迹总量稳定在239-267亿m3,人均水足迹保持在660-730m3,两者总体呈上升趋势,10年间陕西省水资源集约利用度提升迅速,水资源压力指数由于受到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总体有所升高。将陕西省水足迹与同期全国其他城市以及国外一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陕西地区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根据2003年塔里木河流域的资料,计算了主要农产品单位质量的农产品虚拟水含量、城乡居民消费的虚拟水含量、生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在不同的情境下虚拟水战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西北其它地区相比较,塔里木河流域生产单位质量的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相对较低;从塔里木河流域虚拟水消费总量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相差不大,分别为37.14×108m3和32.95×108m3。而对于其中一些消费产品而言,如粮食、猪肉、家禽、鲜蛋、糕点和鱼虾等的消费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全社会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实际生产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70.09×108m3和219.63×108m3,可以看出在塔里木河流域实际生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远远大于各项消费的总虚拟水含量;在塔里木河流域实施虚拟水战略可以缓解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压力,若通过虚拟水战略,将节约的水资源用于恢复天然植被,则可以局部的逆转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2003年水资源足迹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足迹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虚拟水消费量,较完整刻画了人类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和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利用水足迹模型计算2003年陕西省全省资源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2003年的水足迹为248.862亿m3、人均水足迹为671.656 m3,水资源集约利用度为9.638元/m3,2003年陕西水资源压力指数为331.4%。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探讨了今后水足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进行了虚拟水贸易研究和虚拟水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鄂尔多斯市是一个虚拟水净出口地区,该地区工业产品虚拟水净输出量最大,占虚拟水输出总量的63.87%,消耗虚拟水量较大的粮食和牲畜等农业产品的净出口比例明显降低,由现状年的42.42%下降到36.13%;2020年鄂尔多斯市的水资源进口依赖度为3.42%,水资源自给率为69.76%,说明规划年鄂尔多斯市的水资源可以自给,能够满足本区域居民所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水资源需求,但水匮乏度为147.80%,从虚拟水角度来看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须通过区域外调水来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关中地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DEM)、地貌类型等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关中地区1986-2007年NDVI变化图谱,并从栅格、地貌单元、坡度带及行政区划等多个尺度上,分析该区近22 a来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6-2007年,关中地区年度NDVI]增加了20.91%,2000-2007年年均增幅约为1986-2000年的2.31倍;各地貌单元NDVI增幅表现为:黄土台塬>黄土墚峁>山地>平原>黄土塬;各坡度带NDVI]基本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且均呈增大态势;各地市年度NDVI增速为:渭南市>铜川市>宝鸡市>西安市>咸阳市。关中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结果,“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促使了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重心迁移模型、比较优势模型以及统计学和GIS分析方法,探讨了1980-2009年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生产总体变化显著,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将危及区域粮食安全;根据粮食产量高低和生产稳定性特征,将陕西省分为高产低变型(宝鸡、咸阳、渭南、汉中)、低产低变型(安康、商洛)、高产高变型(西安)、低产高变型(榆林、延安、铜川)四个粮食类型区;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较大,铜川、西安和商洛粮食紧缺,宝鸡、咸阳、渭南和榆林粮有盈余,延安、汉中和安康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生产总体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重心移动的阶段性明显,总体呈"北上东进"的移动趋势;各类粮食作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小麦、玉米和大豆、稻谷生产具有优势的地区分别在关中、陕北、陕南。研究结果以期为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区域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以及农业的结构调整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颇具生态地理意义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在借鉴杨志峰等将生态活度位理论从自然生态系统推演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这一思想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活度位评价指标体系;消除原始数据量纲的影响,拟定标准化原则,对陕西省省辖各地市的总生态活度位及其属性进行分析评价;在SPSS统计软件环境中,以各区域总生态活度位为分类实体,进行模糊动态聚类,提出市域生态活度位的三种发展模式。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咸阳、汉中的总生态活度位为优越型,其综合值界于0.774~0.847之间;西安、安康、商洛、延安的总生态活度位为过渡型,其综合值界于0.497~0.706;铜川、榆林、渭南的总生态活度位为贫乏型,其综合值界于0.295~0.427。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陕西省耕地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详细调查数据 ,应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速率、土地利用类型新增速率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全面刻画了陕西省 1 991— 2 0 0 1年耕地的动态变化。结论是 :在 1 991— 2 0 0 1年间 ,陕西省全省耕地在减少 ,各地减少的程度不同 ,延安减少最多 ,渭南减少最少 ;耕地变化存在明显地区性差异 ,耕地变化比陕西省耕地变化大的地区有延安、铜川、咸阳和商洛 ,其它地区耕地变化比全省耕地变化小。耕地转移的方向各地明显不同 ,增加耕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频率和遗传多样性,利用34个含有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和5对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分别对2016年渭南、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和安康等6市的15个乡镇160个小麦白粉菌单孢子堆菌株进行毒性频率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白粉菌群体对Pm1Pm2Pm3bPm3cPm3ePm3fPm6Pm7Pm8Pm19Pm1+2+19的毒性频率在60%~100%之间,表明这些抗性基因已丧失抗性,在生产上已经丧失利用价值,对Pm4bPm24Pm2+6Pm2+MldPm2+6+?Pm4b+MliPm"Era"Pm"XBD"Pm21的毒性频率低于20%,表明这些抗性基因抗性良好,可在生产中利用。选取其中93个单孢子堆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粉菌地理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20 4~0.103 7之间,其中宝鸡和渭南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汉中和咸阳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体变异的12.82%,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7.12%,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Mantel Test分析表明,小麦白粉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近500年陕西旱涝序列重建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和降水资料恢复重建陕西省各气象站1470—2008年旱涝等级,分析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为将来的旱涝预测提供依据。选取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安康5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分析这5个站1470—2008年长达539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发现:榆林和延安有由旱向正常发展的趋势;宝鸡和西安旱涝交替阶段性变化显著,存在偏旱向偏涝转变的趋势;而陕南的汉中和安康539年来主要以偏涝为主。17世纪40年代前后陕北、关中和陕南先后出现了旱涝突变点,其中,陕北1640年前后有由偏旱转为正常的突变;1643年前后宝鸡和西安发生偏旱转为偏涝的突变;而汉中和安康在1648年前后发生了正常向偏涝的突变。对陕西5个站点539年的旱涝级别的时间序列进行EOF分解,前三模态方差贡献达91%,反映了陕西全省旱涝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第一模态方差贡献为60.3%,这539年陕西全省旱涝一致型占主导地位;第二模态方差贡献为19.8%,即南北旱涝相反型;第三模态方差贡献较小,为10.9%。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耕地变化驱动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陕西省以及11地市(区)1997-2006年耕地变化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陕西省各地市(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省省域耕地面积变化第一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因素,第二驱动力为退耕还林政策;根据驱动因子内容划分,咸阳、宝鸡、渭南、榆林、商洛属于产业拉动型,铜川和延安属于投资推动型;西安、汉中和安康属于社会经济综合驱动型;10个地级市均受到退耕还林政策的驱动,杨凌示范区则由于特定的发展时期受到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影响。陕西省11地市(区)耕地变化的第一驱动力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第二驱动力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