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鞍形花蟹蛛对苹果园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鞍形花蟹株(Xysticusephippiutus)是果园树上蜘蛛种群的优势种,它对苹果鳞翅目幼虫一尺蠖(Apochemiasp.)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鞍形花蟹蛛对该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曲线,由于蜘蛛个体大,活动力强,所以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也较强,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蜘蛛是捕食性天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蜘蛛对果园害虫持续性综合治理有重要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迷宫漏斗蛛Agelena labyrinthicaClerk在山东日照市沿海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林杂草、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孵化,若蛛经8龄,8月上旬开始交配,10月下旬产卵越冬。卵期179.75d,若蛛期126.4d,成蛛期83.4d。雌雄比为5∶2。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海拔高度、农药、天敌、食料等关系密切。封山育林、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是保护成若蛛,扩大繁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杀虫双水剂对稻田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室内和稻田研究了18%杀虫双水剂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毒杀作用。时间-死亡率曲线表明,食虫瘤胸蛛死亡高峰出现在药后3-6天间,拟水狼蛛死亡率曲线相对平缓,两类蜘蛛主要死亡时期均在药后10天内;测定用药后10天的致死中浓度,食虫瘤胞蛛为366.10mg/kg(1993年)和538.56mg/kg(1994年)拟水狼蛛为340.74mg/kg(1993年)。田间试验也以应药后7天  相似文献   

4.
星豹蛛捕食麦蚜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涪平  丁强 《昆虫天敌》1995,17(1):33-36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黑豹蛛雌、雄个体对不同密度麦蚜的捕食功能;以及在密度(x<64)时和密度(x≥64)时雌、雄个体寻找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日本隐石蛛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a发生一代,以不同龄的若蛛在乱土石缝下、落叶杂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4月中旬开始发育至成蛛,开始交配.5月上旬开始产卵、孵化,10月中旬产卵孵化结束.卵期平均13d,若蛛期平均326.2d,成蛛期平均58.4d.雌雄比为5∶1.成蛛日均食小绿叶蝉4.5头,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6.
星豹蛛捕食功能反应及数学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星豹蛛成蛛对不同密度的棉蚜的捕食功能,以及温度、性别对捕食功能的影响和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别按 Holling、Watt 模型模拟,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丛建国 《植物保护》1992,18(6):27-28
黑斑卷叶蛛(Dictyna felis Boes.and Str.1906)在山东广泛分布于胶东半岛、沂蒙山区、鲁中、鲁西南地区,是麦蚜、玉米蚜、叶蝉等捕食性天敌。笔者于1988-1990年在室内、外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捕食猎物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前后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星豹蛛捕食猎物前后其酯酶同工酶在数目、迁移率及活性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应用电泳方法研究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关系,具有简便、直接且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用陷阱法和目测法对丘陵区各个栖境的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C.L.Koch(Ly- cosidae:Pardosa C.L.Koch)做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5月下旬前主要在边界、沟渠、碎石路和斜坡处活动,而苹果园中相对较少。当边界、沟渠和碎石路植被长高后,星豹蛛迁移至周围的苹果园中。6月下旬7月下旬苹果园中星豹蛛受高温影响数量下降明显;8月下9月其数量又有较大回升。研究还发现,10月中下旬星豹蛛在背阴地带出现的频率明显少于光照较好的地带;同期星豹蛛可能还有趋向干枯杂草的习性。  相似文献   

10.
张永强 《广西植保》2000,13(1):22-24
捕鸟蛛属蛛形纲 ( Arachnida) ,蛛形目( Araneae) ,捕鸟蛛科 ( Theraphosidae)。现将其形态 ,生物学特性及蛛毒简介如下 :1 捕鸟蛛科的形态特征8眼集中为 1团。中窝横向。螯肢 (捕捉工具 )不具螯耙。无颚叶。下唇能活动。步足胫节及后跗节有 2~ 3行听毛 ,足末粘毛发达。后纺器末节较长。雄蛛触肢器末端不膨大 [1]。是蛛形目中个体较大的一类蜘蛛。2 种类与分布捕鸟蛛科蜘蛛国内已知在广西、海南、云南及台湾有分布的报道。广西的捕鸟蛛种类 ,目前有虎纹捕鸟蛛 ( Selenocosmia huwena etal.,1993) 1种[2 ,3] 。其外部形态特征如下 :  …  相似文献   

11.
武昌油菜害虫天敌有50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5种,以蜘蛛类为主,占48%;寄生性天敌15种,以蚜茧蜂和油菜潜蝇姬小蜂为主,寄生率分别为64.29%和60—80%  相似文献   

12.
菜园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控制棉花害虫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4年在山西省夏县五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菜园每亩释放10000—15000头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卵的寄生率可达73.91—80.76%;整个生长季节,其它蔬菜害虫卵的寄生率也比不放蜂菜园的显著为高。 放蜂菜园的毗邻棉田,6—8月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和小造桥虫(Anomis flava)卵的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为66.0—80.76%和60.69—80.71%;不放蜂菜园的毗邻棉田,寄生率都很低。 利用菜园早期接种释放赤眼蜂,可以大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赤眼蜂的种群。一亩菜地能繁蜂70万头,对多种菜虫和棉虫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1983—1984年夏县每年菜园放蜂面积达4000亩,受益的毗邻棉田为21000亩。  相似文献   

13.
两种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南京江浦稻田8月上旬前以稻虱缨小蜂为主,主要寄生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卵,8月中旬以后则以拟稻虱缨小蜂占优势,主要寄生于褐飞虱卵。水稻苗期灰飞虱卵寄生率平均为27.3%,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寄生率,杂交稻田为10.87%和21.5%,晚粳稻田为20.67%和19.6%。白背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里直线相关,而褐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呈幂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128+0.2075x和Y=0.006807x~(1·4887)  相似文献   

14.
捕虱管蓟马是柑桔盾蚧卵和幼蚧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广州地区各虫态均可越冬。该虫常在隐蔽场所活动和取食。种群数量在5月上旬有一显著的高峰(22.1头/叶),此后虫口数量就逐渐下降。在室内(平均气温22~27℃)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35.4天,产卵量为22.2±6.5粒。雌雄性比平均为3:1。成虫寿命雌17.4±5.6天,雄7.4±4.2天。雌成虫在室内平均一天能捕食褐圆蚧雌虫3.3头,或糠片蚧8.4头。当食料缺乏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相似文献   

15.
龟纹瓢虫残食同种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根  魏建华 《昆虫天敌》1990,12(3):101-104
本文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残食同种卵的行为。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均有明显的残食同种卵行为。初孵幼虫取食2粒卵即可完成一龄发育,但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以其卵作食料可完成幼虫发育,但发育历期较慢;成虫残食同种卵则无生殖能力。因此认为,当自然界缺乏猎物时,龟纹瓢虫卵可作为增加它的生存机会及种群延续的一种替换食料。这种残食同种卵行为对于种群自我调节和繁衍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卷毛蚧是我国南方油茶产区重要经济害虫,周期性暴发,常造成油茶果蒲大量减产,经济损失严重。防治策略上,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日本卷毛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潜蝇绿凹面姬小蜂的取食寄主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蝇绿凹面姬小蜂通过取食和寄生两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明显选择成熟的豌豆潜叶蝇幼虫寄生,不寄生初孵幼虫,对初孵幼虫的取食量也比较少。在雌蜂一生中,杀死的寄主总数,取食致死占 59.4%。寄生致死占40.5%。取食致死数与寄主致死数密切相关,说明补充营养对该蜂产卵寄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山茶花根部针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龙岩市山茶花(Cameliajaponica)根部采集到一批针线虫标本,对雌虫唇部、侧带和尾部以及雄虫尾部等部位的细微结构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确认为突出针线虫(ParatylenchusprojectusJenkins,1956)。此线虫在福建属首次记录,山茶花为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9.
早稻抛秧田病虫发生特点与为害损失调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20.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nding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和豆灰蝶(Plebejus argus L.)对黄淮流域大豆生产影响较大,防治指标亟待改进。人工模拟剪叶建立了叶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的函数方程。逐种测定日食量,求取了每种幼虫不同阶段的校正等量系数,建立了为害当量系统。在考虑多维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复合防治指标。田间调查表明,应用该指标能较好解决4种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虫龄参差不齐,难以确定防治指标的困难,具有较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