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茶叶感官审评的生理学基础和误差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茶叶感官审评的定义和目的、生理学基础、依据;探讨了影响茶叶感官审评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方法因素、评茶员自身因素等,提出了茶叶感官审评中的误差控制方法:1、建立满足茶叶感官审评需要的适宜工作环境;2、配备适宜的茶叶感官审评设备;3、规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4、提高茶叶审评人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茶叶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分级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茶叶审评标准及审评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应不断更新标准内容,确保茶叶标准品的标准化和供应,不断提高审评人员素质与能力,加强与行业专家的沟通合作,进而推进茶叶产业化,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茶叶感官审评的角度,查阅相关资料,梳理从古至今对茶叶外形的简单鉴赏,冲泡方式的严格规范,评茶斗茶的条文.从茶叶形态、冲泡方式与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演化阐明茶叶审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茶叶感官审评是指利用人的眼、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对茶叶的色、香、味、形等质量指标进行鉴定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指导生产,提高品质的作用。长期以来,这种方法被全世界茶叶产、销国家普遍采用。但是,有人对此方法产生异议,认为感官审评的方法不科学,评茶术语模糊,应该用仪器测试来鉴定茶叶品质才是科学的,才有说服力。这种认为用仪器验测是科学方法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用感官审评方法来鉴定茶叶品质也并  相似文献   

5.
减少茶叶感官审评误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利平 《茶业通报》1999,21(3):35-36
在茶叶检验中,感官审评一直是茶叶品质优次和等级评定的重要方法,它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已被国内外茶业界认可并运用。由于感官审评是利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耳、鼻、眼、舌、手),佐以科学的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来鉴别茶叶色、香、味、形的优次并对照标准样定其等级的。因此,感官审评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和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审评人员和同一个审评人员在不同的生理及环境下,对同一个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怎样避免和减少这一误差,提高茶叶审评结果的准确度,笔者经多年…  相似文献   

6.
卢福娣 《茶业通报》2002,24(4):36-39
世界茶叶产销国家对茶叶品质的鉴定普遍地采用感官审评作为主要手段,而评茶术语是感官审评结果的主要表达方式。评茶术语(以下简称术语)是记述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结果的专业性用语。准确运用术语是评茶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掌握了这项基本功,才能对所评茶叶的品质情况作出确切的表达和评价。印度早在1966年就制定了评茶术语国家标准。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6月19日发布了《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4487-93(以下简称术语标准)。标准规定了一套评茶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相似文献   

7.
目前,采用任何物理检验与化学分析手段,还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茶叶的级别、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故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都依靠感官审评。它具有准确、快速全面的优点。茶叶感官审评的具体内容包括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商业上对茶叶感官审评,将外形一项分拆成条索、整碎、净度和色泽四项,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构成了八个检评项目,简称“八项因子”。采用八项因子评茶,其操作方法与五项因子方法类同,但我从茶叶审评实践中体会“八项因子”评茶缺陷很多,不利于全面评定茶叶品质,其…  相似文献   

8.
试验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审评因子及权数、评分原则及标准、操作方法等三方面介绍了茶叶科学研究试验茶(以下简称试验茶)的感官审评。  相似文献   

9.
论茶叶品质的构成及品质评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继轸 《茶业通报》2000,22(2):19-21
茶叶外形、色泽是茶叶外观特征 ,茶叶品质主要由香气、滋味构成。茶叶品质评定用感官和理化审评相结合 ,滋味、嫩度评分用化学法 ,香气、劣变因子审评用感官法。品质总分 =滋味分× 4 0 %+嫩度分× 4 0 %+香气分× 2 0 %-劣变分。绿茶类 ,滋味分 =氨基酸总量mg/g数 +多酚类 %+氨基酸 /多酚类× 3 0 ,嫩度分 =纤维素含量的倒数乘以 7.3 0  相似文献   

10.
茶叶内部含有的物质(简称内含物)是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物质基础。茶叶的级别是茶叶质量的一种数量描述。所以,内含物与级别之间应该有相关关系。茶叶定级现在主要靠人的感官审评:香颜色,嗅香味,尝滋味等。利用感官审评,速度慢,不适合生产第一线大量收购工作的需要。这些评级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茶叶生产、茶农和国家进出口的利益。因此,如何实现快速且客观地评定茶叶的级别,一直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计算机快速准确地科学计算(程序能体现概率统计原理),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的智  相似文献   

11.
从洞庭碧螺春茶叶的感官审评、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电子舌和电子鼻、光谱分析等方面对洞庭碧螺春茶叶的品质评价进行综述,旨在为洞庭碧螺春茶叶的品质控制和优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前,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与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联合举办的“茶叶感官审评结果比对及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国内首部缲叶感官评审方法》国家标准已从近期开始实施。至此,各类名茶评比将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十大名茶滋味与化学成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茶叶是一种饮料,人们一般凭自己的嗜好去评定其品质的优次。如果要在感官审评上统一茶汤的滋味是很困难的,因此必须借助于化学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影响茶汤滋味的主导因素及其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寻找科学的审评方法,而且有利于定向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评茶诀窍     
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和茶叶价格的确定,都靠感官审评。物理检验和化学分析,都还不能全面地判断品质的高低,而只具有某种因子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茶叶的某些物理因子与化学成份含量的多少,都不能作为确定茶叶价格的依据。感官评茶有不少诀窍。如孤立地以茶评茶,不了解茶的特性、个性、加工、贸易等  相似文献   

15.
真空冷冻干燥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舒茶早鲜叶为原料,杀青后将不同干燥程度的茶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以含水量、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总量、咖啡碱为指标进行理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与传统干燥方法做比较,判断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的绿茶更绿,香味较鲜爽,滋味较纯爽。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的茶叶中有效成分的保留量较多。但是对不同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茶叶保鲜剂对绿茶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茶叶和不同包装茶所作的使用保鲜剂贮藏和不用保鲜剂贮藏的对比试验,发现不论是烘青茶还是炒青茶,不论是铁听包装还是复塑袋包装,采用保鲜剂贮藏的茶叶在感官审评和生化指标测定上均明显优于对照茶叶。另外,从保鲜剂的相对保鲜效果来看,烘青茶比炒青茶更显著一些;复塑袋包装也比铁听包装略好一点。  相似文献   

17.
叶颖君  安琪  戴前颖 《茶业通报》2021,43(3):115-119
感官评价是一门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知觉进行感知评价产品感官特征的学科,具有完整的体系、丰富多样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日化产品等研究.我国茶叶品种多样,各具特色,但目前大多茶叶感官评价仍沿用评分法和术语定级,采用更客观有效的感官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感官评价定义和评价方法的分类,对评分法、模糊数学法、定量描述分析、CATA(Check-All-That-Apply)选择合适项目法、成对偏爱检验、接受性检验在茶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汪勇  胡绍德  杨泽兴 《茶业通报》2006,28(4):161-162
本实验通过叶面喷施液态生物肥的方式,早春对茶树追施“绿之源”生物有机肥,观测其与对照之间的感官审评和内含物的差异,来探讨液态生物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各种茶类的成分是不同的,这是茶叶工作者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但用各类茶同时进行分析比较的报告,尚属少见。这次用煎茶六档,玉露、番茶、锅炒茶、焙茶各三档,共计十八档市场所销售的茶叶,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综合的理化测定和感官审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绿茶配比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波绿茶为原料,探讨了宁波绿茶配比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从生化成分以及感官审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茶叶的配比以龙井茶与炒青茶质量之比为40∶60为最好,滋味具有龙井茶香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