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近年连续获40余次金奖的湄潭翠芽与西湖龙井的渊源关系,论述了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兼具的最佳茶叶生态环境,造就了茶叶富含内含物及香高味醇耐泡的典型高山茶品质风格,湄潭翠芽是绿色王国的珍品。  相似文献   

2.
试论湄潭翠芽与湄江翠片的差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世英  申东 《贵州茶叶》2009,37(3):8-10
根据湄潭翠芽和湄江翠片的品种、鲜叶要求、品质特点、加工方式等,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湄潭翠芽”加棒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翠芽的做形过程是利用压力棒在多用机槽锅中撞击摩擦而使茶芽扁直状,为了获取湄潭翠芽在做形过程中不同加入压力棒的最佳次数,通过设置4种(A、B、C、D)不同加棒次数处理,A为加棒1次、B为加棒2次、C为加棒3次、D为加棒4次。实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扁直率分别为54.0%、95.0%、96.0%、99.0%;碎末率分别为0.9%、1.2%、1.4%、2.4%。并发现不同加棒次数在对制品加工过程的影响中,处理A:翠绿微暗,微扁,尚直,扁直程度差,无结块粘棒现象。处理B:较扁直,翠绿,扁直程度尚好,无结块粘棒现象。处理C:较扁、较直,色深绿微暗,扁直度较好,稍有断碎,稍有结块粘棒现象。处理D:扁、较平直,色较深绿微暗,扁直度好,断碎较大,结块粘棒现象稍重。综品质以处理B得分最高,说明加棒2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湄潭翠芽是在“湄江茶”的传统手工工艺基础上,于1995年经茗茶公司研制改进以机制加工为主,手工辅助的新工艺,其产品优于传统手工工艺品质,生产工艺品质稳定,断碎茶明显减少,工效提高约十倍,为扁形名茶加工和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湄潭翠芽的三种干燥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翠芽是绿茶类扁形名茶,外形要求扁、平、直、绿润、光滑,内质要求香高持久、味醇。外形的的塑造、内质的形成与干燥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湄潭翠芽的干燥方式较多,主要采用手工辉锅,多用机炒干,瓶炒机滚干三种。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点,但都需要进行二炒(做形)茶坯水分含量的控制,以及三炒(干燥)过程中温度、力度及程度的掌握和适时变化。  相似文献   

6.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湄潭翠芽"自创制以来做形设备及工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设备发展对"湄潭翠芽"产业发展和茶叶品质变化的影响,结合龙井、太平猴魁等扁形名优茶自动化做形设备的发展,提出实现"湄潭翠芽"自动化、智能化做形,是推动"湄潭翠芽"产业升级发展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贵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促进地方茶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贵州名优绿茶"湄潭翠芽"为例,探讨了湄潭翠芽茶的发展现状及品牌打造和推广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把茶叶质量关、加强品牌授权管理、整合多元化营销渠道、丰富品牌宣传形式、提升品牌文化内涵等品牌发展策略,以此为地方茶产业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DB52/T 478-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指导原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代替DB52/T 478-2005《湄潭翠芽茶》。本标准与DB52/T 478-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差异:修改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保质期限,增加了净含量。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相似文献   

10.
霍山县下符桥有一座古窑址。经县文物部门会同有关专家发掘出大量黑色釉陶碎片。有些碎片上有赭铁色条状、云状和冰裂状的斑纹。就是所谓“兔毫纹”和“鹧鸪斑”。并有两个完好无损的小黑碗。口大而浅,通体釉黑滋润无冰纹,古朴凝重、敦厚小巧、惹人喜爱。口径12厘米深约5厘米。一只送省文博馆收藏,一只在县文博馆展出供广大群众观赏。据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斗茶活动中将茶产品品质作为判定优劣的唯一手段,通过仔细观察,反复实验,研究出可作为游戏活动的茗易斗茶基础法。本文对其基本器具、操作程序、要求、规则进行了论述,并就应用中关于输赢判定法则和处罚方法提出建议和选择。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斗茶技术,将改变长期以来斗茶依赖专业评茶人员作为结果判定的更类似于优质茶评比的状况,为推动斗茶活动向斗茶游戏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操作的实用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正按照贵州省委李军副书记关于在农交会、茶博会期间召开贵州茶产业"三绿一红"品牌建设推进会的指示精神,"要总结推广企业、政府成功经验,会前要做实地调研,了解薄弱环节"的批示要求,省茶办于2014年8月11~15日,成立了两个调研工作组,分赴黔南、贵阳、遵义调研,我组负责遵义市"三绿一红"品牌茶叶企业的调研工作,主要调研茶叶品牌"湄潭翠芽"、"遵义红"及"绿宝石"的运营情况。调研期间共走访了十一家企业,与每家企业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湄潭苔茶     
湄潭苔茶分枝多,生长快,苔子壮,持嫩性好,制绿茶味醇厚,香气高长,高产优质,是遵义地区当家品种。湄潭茶场苔茶大面积亩产干茶250—300斤,小面积500—700斤。1964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推荐为全国16个优良地方茶种之一,并参加全国茶树良种区域试验。据安徽省祁门茶科所试验,苔茶9年平均亩产鲜叶1621.1斤,比当地祁门种增产56.96%,制红茶品质亦优于祁门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斗茶”曾庆均(重庆商学院)斗茶也为茗战。兴于唐末,盛于宋,元代稍衰,明代基本绝迹。斗茶是在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宋代文人唐庚在《斗茶记》开篇就介绍了斗茶的实况:"政和二年三月壬成(1112年)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  相似文献   

16.
牡丹传统芽接是以芽换芽,简单地用方块法将品种牡丹的芽换贴到砧木芽子的部位,使砧木皮层与接芽皮层横断面对在一起,生命力不强。其原因是接芽同砧木新生分化的导管、筛管很难接通,即便成活,开过一年花后也容易退化、死亡。我们摸索的套芽换芽法,可解决以上矛盾。它可使接芽皮层两端形成层同砧木的形成层套在一起,吻合得好,所以新生分化的导管、筛管容易接通,易成活,不易老化。  相似文献   

17.
过去繁殖苏铁,多待蘖芽分化出新叶后再掰下栽植,成活率虽高,但繁殖率低。八年前我取分蘖芽扦插,八个成活了五个。经过分析,原因是未成活的三个蘖芽个体小,内部贮存可供发叶长根的养分不足,实际上是两年生个体。成活的五个蘖芽都是三年以上的。后来又多次试插证明,蘖芽的个体需在两年以上、直径三厘米左右,这是一个基本的选芽标准。  相似文献   

18.
萝卜芽也叫娃娃萝卜芽,是由萝卜种子萌发形成的肥嫩芽苗。萝卜芽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钙、镁、铁等矿物质,以及淀粉酶和纤维素等。萝卜芽可以炒、做汤、做色拉等。其生产方式有3种:一是像生豆芽式生产;二是在土壤中播种生产;三是浇营养液生产。一、生豆芽式生产将挑选后的萝卜种子用20℃水浸泡8小时左右,除去漂浮的种子(种子最大吸水量为  相似文献   

19.
茶子孵芽法     
嵊县囘山公社茶場,是在1958年公社化后建成的。全县茶园面积1250亩,其中有一部分一年生的茶苗已長得一尺左右,生長健壯。茶苗能获得成活率高生長快,是与采取了茶籽孵芽法分不开的。1958年茶場从公社領来茶籽4000斤,不飽滿的茶籽,占着相当一部分,为适应发展新茶园的需要,达到发芽齐发芽率高,便采取用谷子孵芽法  相似文献   

20.
何小辉  刘静 《贵州茶叶》2007,35(2):30-31
茶叶是一种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农产品,其最大价值体现在文化和精神的内含上。创造最大利润不是茶叶自身,而是茶叶所附属的东西,是企业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是吻合人类精神需求的东西,或者说是人类心灵的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