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此酱油品质纯正,别具风味,酱香浓郁,滋味鲜美,含有22种氨基酸,特别是有丰富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调味佳品。1 主要设备 小型液体通气制曲装置;列管式加热锅;电动磨浆机;夹层保温发酵缸(池);配兑罐(池);瞬时灭菌器;储料罐;压榨过滤机;小型通气泵。2 工艺流程 金针菇浸泡→磨浆→渣浆分离→浆汁灭菌→接曲发酵→过滤→配兑→再次灭菌→进储料罐→灌装→包装→入库。3 操作要点①金针菇浸泡必须在100℃以下,50℃以上热水浸泡2小时以上再磨浆。②发酵前浆汁必须通过瞬时灭菌器进行灭菌。③浆汁… 相似文献
2.
3.
在食用菌生产中应用二次套袋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感染,使菌株成活率保持在97%以上。外袋宜选用比内袋周长长2cm、长度长5cm的塑料薄膜袋,一头打结封口。高温灭菌结束后,取出料筒套上外袋,拧紧袋口后搬入培养室,使料筒温度降至25℃以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四种药剂的四种浓度对食用菌眼菌蚊(Lycyloasp)进行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DV、敌百虫和杀灭菊酯三种药剂在稀释1000倍的浓度下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又兼顾到防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6.
“变法”防杂菌污染,是笔者十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它可使杂菌污染率下降到5%以内。现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变种”防污 选抗污力强的食用菌种,把握好品种对生产原料与季节的最佳性,每生产一批(季或年)变换一个新优品种。 相似文献
7.
组织分离技术是食用菌获得种源的常用方法,但在操作中经常受细菌及霉菌污染。除了在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外,在培养基中抗生素及抗霉素是防止细菌污染主要方法。本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青霉素和链霉素)及抗霉素(多菌灵),测定抑菌抑霉有效浓度测定、抗菌有效时间、抗菌药物热稳定性、食用菌对抗霉药物灵敏性着手,探讨培养基中有效抗菌抑霉药物比例,为食用菌保存、储藏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当抗生素浓度≥500单位·L-1时,对指示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完全抑制,抗生素的热稳定性差,含抗生素培养基在自然存放的30天内抗细菌能力无明显变化;当加入抑霉药物(多菌灵)体积分数为0.07%~0.10%时,对青霉﹑木霉、链孢霉抑菌能力显著,且此范围内对大部分食用菌菌落生长及灵敏性没有显著影响。对部分食用菌灵敏性在后期的观察过程中并未发现有霉菌的生长现象,因此加入抗生素及多菌灵的培养基可作为食用菌组织分离的专用培养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绿霉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没有发菌的菌块或未经彻底消毒的培养料上,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易孳生绿霉菌。其孢子在空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如处理不及时,将损失惨重。一旦发生绿霉菌,可采用以下方法及时进行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生料栽培新材料——促酵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酵剂是根据真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性而设计的,利用催化发酵的原理,在料温70~80℃的条件下,将培养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脲酶和特效催化酶,进而挥发、渗透进入培养基中,促使培养基分解成栽培食用菌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微生物蛋白酶等;促酵剂在70~80℃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可产生氨气和微生物,加速杂菌微生物的死亡,达到灭菌的目的。它不需要专设物理灭菌程序,实现生料栽培食用菌,带来多种经济、生态效益。此项成果已通过科技管理部门专家鉴定,在全国26个省(区、市)推广应用20亿袋。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所含的氨基酸有三大特点:一是氨基酸含量较高:二是氨基酸种类齐全;三是含有一些其他食品所少见的稀有氨基酸。早期一些研究者曾断言,食用菌缺乏某些主要的氨基酸,恰恰相反,现已证明某些食用菌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食用菌的氨基酸有25~35%是游离状态,其余的则结合成为蛋白质。在总的氨基酸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25~40%。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东方的国家里,自古以来,对食用菌广泛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传说,诸如吃了食用菌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等等。这反映在远古,人们已经把食用菌视作珍贵的食物。至于利用食用菌作为药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香菇和木耳可以治病。食用菌是美味的食品,又可以治病,但自然界里野生资源有限,于是人们进行驯化,扩大栽培.今天食用菌在一些国家里已成为大规模的商业产品.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有关介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的防治和采收加工等的书籍和文章陆续出版。然而,对食用菌所含的化学成分,全面、系统论述它的营养价值,目前报道不多.为此,我们将多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借《食用菌》这个园地,分别以食用菌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类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风味物质为题,组成一个《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讲座.但限于篇幅和水平的关系,不妥之处望大家赐教.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交流食用菌科研、生产经验,加速发展我国食用菌事业,经双方共同研究决定,《食用菌》杂志从今年第五期起,由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两家联合主办。农牧渔业部何康部长,还特地为本刊题词:“办好食用菌杂志,发展食用菌事业”。这是加强领导,办好本刊的有力措施,也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8.
核酸(nucleic acid)是米歇尔(Miescher,F.)在1869年首先发现的,但直到1944年以后才开始认识到核酸与生物的遗传性的遗传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核酸是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由一定序列的核苷酸(nucleotides)组成,因此通常也称之为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s)。核酸有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sbonucleic acid,DAN)两类。他们是动、植物和微生物共有的成分。核糖核酸的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