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流浪少年 我的家乡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位于驻马店市与周口市的交界处,这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加之身体条件较差,小学毕业后,我就没再跨进过学校门,开始了“打工创业”的闯荡生涯。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范县通信公司.面对全县47万弱势群体和日趋竞争残酷的通信市场.通信人在总经理邢玉芬的带领下.无怨无悔,不等不靠.自我加压。牢固树立“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时刻以“工作不要在我这里中断.差错不要在我这里出现,客户不要在我这里失望.企业形象不要在我这里受损”为警示,让客户在此感到亲情、舒心、安心。该公司在去年集团公司“10万户大走访”活动中获得了98%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科学施肥示范点就像化肥厂家、经销商逐鹿农资市场的“根据地”,这里有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的典型,比起销售人员单纯的“说教”更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4.
王震同志逝世后,本刊特约采访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原党委书记吴信达。他深情地讲述了王震同志对他也是对一代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关怀。“1956年春,我在国家农场管理局任技术员,”他回忆道,“一次,随农垦部长王震到东北考察待开发的三江平原。我们边踏看地形边谈论开垦规划,王老对我说,‘这里今天是荒原,明天就是粮仓。你是学农机的,年轻人,留在这里干吧!’不久,我就离开北京,来到了北大荒,一去三十年。”吴信达说起,当年在沼泽地开荒,陷车陷犁,进度上不去。那时他在开荒大队三中队蹲点,改装成功了开  相似文献   

5.
李佳 《农家致富》2014,(12):64-64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谢凯手机的音乐播放器里,常常循环播放这段时间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里的主题曲。  相似文献   

6.
一夜与一生     
沈莉 《新农村》2007,(11):44
很多年以前,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要求订房。“很抱歉,”柜台里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里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看到老夫妇一脸的遗憾,服务生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再遭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晚,那里虽然不是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天晚上要在这里加班工作。”第二天一大早,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的时候,那位服务生婉言拒绝了,说:“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昨天晚上在这里已经挣取了额外的钟点费,房间的费用本…  相似文献   

7.
正6年前,我告别象牙塔,告别灯红酒绿的城市,带着期望和梦想,踏上了新洋这片热土。我学的专业是中文,于是被安排到场志办工作,从此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编志和其他工作不同,和人打交道极少,没有复杂的程序,更不需要跑来跑去。几乎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渐渐磨平了我火急火燎的性子,每天徜徉在文海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在这里,我坚定了扎根新洋、奉献青春的决心;在这里,我拥抱着梦寐以求的写作梦,给自己定下"一天一文"的目标。到农场工作不久遇到的一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那是2011年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位白  相似文献   

8.
“住在这里我骄傲,生活在这里我有尊严,种地在这里我有瘾!”街旁桂玲商店店主王桂玲发自肺腑地倾吐心声.她介绍,管理区有5万亩耕地,年人均收入超过3.3万元;自己家种了500多亩水稻,开了一个店面,年收入超过30万元,购置了2台小轿车.  相似文献   

9.
维权声明     
沈莉 《新农村》2007,(11):44-44
很多年以前,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要求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里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看到老夫妇一脸的遗憾,服务生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再遭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晚,那里虽然不是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天晚上要在这里加班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是去了安徽泾县的查济古镇,才知道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傍晚,乘坐一辆面包车匆匆从泾县赶到60公里外的查济,一路寒冷,飘着小雨。素来不喜阴雨的我,先有了几分郁闷。当晚就住在查济。第2天一早醒来,推开窗户又看到雨,彻底掉进了清冷的秋。  相似文献   

11.
石生 《吉林农业》2005,(10):37-37
刚看到这里,电话响了。我忙接听:“是明吗?我是芳,我现在在楼下,快扶我上楼。”  相似文献   

12.
我于60年代初期自愿由北京来新疆工作,已在祖国西北边陲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工作近30年,为边疆建设献出了最宝贵的青春与年华。同样,当大批知识分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时候,我也没有为来新疆工作后悔过。我认定自己的事业在新疆,我始终怀着满腔的热情在这里耕耘,在这里奉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教材被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列为“八五”教材建设规划招标选题。笔者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又开展了一些教材研究,这里谈一下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恐惧症     
杰克对精神科医生说:“医生.我每次上床睡觉,都觉得床下有人。你要帮帮我!”.“你每星期到我这里三次。连续来两年,我就能治好你的恐惧症。”医生说:“每次只收二百美元诊金。”  相似文献   

15.
<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经过几年的大胆实践,笔者明白了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里的"夸"指的是给学生最真诚、最公正的评价。让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在美好的童年和谐、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1恰如其分的评价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缺乏自我评价意识,常常需要通过老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有的教师不加辨析,盲目鼓励,评价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 ,幼儿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幼教研究领域日新月异。人们已经开始从传统的重视“怎样教”和强调“教育结果”的习惯思维 ,逐渐对幼儿教育“怎样学”和“教育过程”引起了足够的关注。笔者从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 ,对幼教理论的“教法”与“学法”、“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这两对范畴 ,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期望在幼儿教育的教学改革中 ,略许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一、关于“教法”与“学法”  这里所说的“教法”,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17.
《茶艺学》是范增平先生“茶文化业书”系列之一,他将二十年对茶的研究,为天下人开辟一条既拥有理想,又不失去现实生活之路的“茶文化丛书”。《茶艺学》可以教人过得既有意义又从容愉悦的生活,不只是喜欢品茶的雅士该读,想开设茶艺馆的人更该要读,尤其讲授茶艺的人可以将这本书作为教科书。我是好饮茶之老人,但我并不能称为是品茶的雅士。我为自己的休闲生活找好活动,于是,我就仔细的选书读,自然地,《茶艺学》最合我的要求了。我认真地读,印证我平日虽嗜茶如命,但在茶知识方面实在是很浅薄,只凭着对幼年时父母薰染而有的“茶…  相似文献   

18.
走进淳口镇,便想起了许多农村民间谚语,比如“人勤地不懒”、“学百艺不如精一艺”、“梧桐引得凤凰来”等等。这里是处处引人细看,美景不胜收。淳口,一个从定名起就与烟草结缘的地方。当人们抽烟时评价烟叶上佳而“淳口”时,不经意讲把这个地方很带赞赏口吻地说了出来。初到淳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湄潭是位于贵州高原北部、遵义东部,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美誉,更是远近闻名的“贵州最美乡村”“中国第一茶县”。湄潭县城南郊的象山,是贵州茶叶名山,外婆家就住在象山脚下的土坝村。小时候每到放假,我就吵着闹着要到外婆家玩。那时从县城去往外婆家只有一条土路,路的右边是蜿蜒柔美的湄江河,左边,便是林木葱茏、茶园遍布的象山。牵着外婆满是皱纹的手,走在溢满茶香和花香的土路上的情景,是我童年最美的画面。如今,这里已被建设成为象山公园,绿树成荫的江滨步道、整齐漂亮的洋房、摇曳多姿的樱花,与秀丽的湄江河相得益彰。记得外婆说过,这象山是湄潭茶场的茶园,外公年轻的时候曾在这里开过荒、种过茶,大舅一家也在茶场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老家寻乌县澄江镇族亨村新厅下老屋的背后,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山,当地人都叫它“寨岗”。寨岗原是个乱葬岗。本村的老人百年之后,或许有的村民不太相信“风水”,或许有的村民因为家里穷请不起“风水先生”,便将过世的老人随意葬在这里,所以寨岗也就成了乱葬岗。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寨岗并没有树,只有满山的芦箕和零星的灌木,但自从我祖父仙逝后安葬在这里,寨岗便多了一种树种———杉树。种杉树,自然是我父亲的功劳。那是1970年清明节,祖父仙逝的第二年,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来到这里,趁扫墓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