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玲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35-136
目的:建立石刁柏中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3%茚三酮及pH6.0醋酸钠-醋酸缓冲液为显色剂,置沸水浴中显色20 min,于568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线性方程为Y=0.128X-0.0539,r=0.9993。线性范围为1.1296~11.296μg/mL。回收率为99.72%,RSD=1.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石刁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3.
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34-13234
[目的]探索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采集于青海省贵德县的苦马豆果实为材料,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该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总含量。[结果]采用微波技术从苦马豆果实中提取出黄酮类物质,对其进行全波长扫描操作,样品在波长510nm处显示最大吸收,吸光度为0.242,计算出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2.17%。5次平行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RSD为1.14%。样品液稳定性实验表明,吸光度值在5—45min内基本不变。回收率实验表明,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2.73%。[结论]采用微波技术可提高总黄酮的提取效率。采用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银鹊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银鹊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并用硼酸-柠檬酸比色法和硝酸铝比色法2种方法测定了银鹊树叶不同季节总黄酮的含量.硼酸-柠檬酸法测定银鹊树叶总黄酮含量为:新叶O.221,老叶O.282;硝酸铝法测定银鹊树叶总黄酮含量为:新叶0.350,老叶0.414.提出了测定非羰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70%乙醇为溶剂,运用超声辅助和加热回流法提取了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根、茎、叶、果和花中的总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五色梅根、茎、叶、果和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五色梅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16%,其次是叶,含量为3.54%,根、茎和果的总黄酮含量依次为0.18%、1.76%和1.17%.五色梅叶的乙醇粗提物具有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6.
贝盏临  张欣  曹君迈  雷茜  卢维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40-1241,1244
依次以水和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法提取获得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花的提取物,采用Al(NO3)3法测得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为2.95 mg/g.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评价枸杞花中的总黄酮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新疆伊犁垦区引种的香青兰是否具有药用价值,本实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香青兰地上部分总黄酮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垦区引种的香青兰中含有5类黄酮类物质,分别是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黄酮碳糖苷和异黄酮类,其中黄酮类物质包含28种化合物,黄酮醇类物质包含15种化合物,二氢黄酮类物质包含8种化合物,黄酮碳糖苷类物质包含4种化合物,异黄酮类物质包含7种化合物,共计56种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极为丰富。因此,该香青兰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可以在新疆伊犁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蓝靛果中黄酮类成分初探及总含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蓝靛果中黄酮类成分初探及总含量测定李淑芹,李延冰,都昌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QUALITATIVEANALYSISOFTHEFLAVONOIDCOMPONENTSANDMEASUREMENTOFTHEFLAVONOIDCONTENTOF...  相似文献   

9.
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仙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83-4983
[目的]比较淡竹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用75%的乙醇回流浸提2 h,用NaNO2-A l(NO3)3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求出黄酮含量。[结果]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茎叶1.13%、须根0.51%、花序0.36%、块根0.21%。[结论]淡竹叶总黄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占植株总黄酮量51.13%。  相似文献   

10.
石刁柏 (AsparagiofficinalisL .)又名芦笋、露笋、山文竹等 ,属百合科天门冬属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长 1年后形成根状茎 ,根状茎发生肉质储藏根 ,肉质根上着生吸收根 ,根尖肉质白嫩。根状茎向上长出地上部分成茎 ,嫩茎为食用器官 ;地上茎为圆形 ,正常管理条件下茎呈绿色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工业生产中芦笋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生产中芦笋总皂苷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模拟生产条件,在单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生产工艺。[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芦笋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均显著(P0.05)。通过Box-Behnken试验所得的结果和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确立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即料液比0.05 g/m L、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82 min。试验得到芦笋总皂苷提取率可达到(8.71±0.3)%。[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业生产中芦笋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石刁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石刁柏萌芽种子48h,获得了较好的诱变结果。最后得到了四倍体。其诱变率为36.8%。对四倍体石刁柏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数的鉴定,其染色体数是n=20,2n=40,井初步分析了四倍体嫩茎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16种氨基酸及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含量均比二倍体高。  相似文献   

13.
芦笋两性株调查与初步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第3届国际芦笋品种区域试验中国区内36个芦笋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中的两性株进行了调查研究,详细描述了芦笋两性株的花、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并提出了两性株实用的调查方法;分析比较了芦笋两性株发生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调查明确了芦笋两性植株共37株,收集其自交或异交后代种子,构建了157株芦笋两性株S1群体,可望从中筛选超雄株进行芦笋全雄品种选育;并以Backlim的112株两性株S1群体作为试验样本,对芦笋性别决定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其雌、雄比例符合1对等位基因差异所表现的3∶1的分离比例;通过Backlim中的两性株连续自交2代,获得了该品种的S2后代,可用来构建芦笋"纯系"。  相似文献   

14.
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病株在新栽芦笋田多为随机分布,在栽植3年以上的芦笋田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发病轻重无关.造成多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与病害本身的侵染和传播特性有关.抽样方法中,以棋盘式抽样最佳,其次是对角线式.同时给出了不同病株率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分析芦笋茎不同部位中氨基酸含量,为芦笋营养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芦笋茎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8种氨基酸在不同部位均有检出,嫩尖中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嫩茎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支/芳比最高。[结论]芦笋茎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为芦笋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刁柏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石刁柏10个品种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经预冷处理后对石刁柏的花药接种,采用不同诱导培养基,并相应添加氨基酸及有机附加物。结果表明:有5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均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品种基因型差异;同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花药在4℃预冷处理4 d后经1 mol/L的高糖溶液中浸泡30 min接种于培养基,黑暗培养10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芦笋田杂草及地膜覆盖除草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浙江省芦笋田杂草有19科、44种;多发、重发杂草有看麦娘、早熟禾、旋鳞莎草、牛繁缕、水蓼、一年蓬、益母草、猪殃殃等8种。地膜覆盖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达72.29%~94.98%,其中,黑地膜覆盖的除草效果达92.18%~94.98%。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控释肥对芦笋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控释肥对芦笋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的整体效果要优于习惯施肥。施用控释肥能够提高芦笋产量、提升芦笋品质、提高芦笋中的养分含量。通过控释肥之间的比较,控释肥Ⅰ在提高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方面最为显著,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2.79%和1765%;控释肥Ⅱ在提高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效果显著,提高、降低的幅度分别达到337%、56.87%;控释肥Ⅲ则可使芦笋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19.
对芦笋的6个农艺学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和一级笋率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芦笋产量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和茎数。影响芦笋一级笋率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产量。植株越高,产量越高,一级笋率也越高。茎粗、株高、茎数构成芦笋产量、品质特性,同时也是新品种选育的必备性状。通过对产量和一级笋率的多重比较发现,全雄品种在产量、一级笋率和其它农艺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种,因此芦笋全雄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目前芦笋育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危害芦笋的蚜虫有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asparagiMordvolki、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sypiiGolver和豆蚜A.craccivoraKoch等4种,芦笋小管蚜是绝对优势种。受害植株节间缩短、矮缩,甚至死亡。有翅蚜对芦笋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Franklin上降落的有翅蚜数量最多。不同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反应差异明显,根据这种差异,用系统聚类法对供试的12个品种(系)进行了分类,其中86-22,Idalea,86-21和86-13等品种的抗性较好,UC-157,UC-72和86-20等品种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