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桉木屑为栽培主料,分别加入棉籽壳、桑枝屑、麸皮,设计了6个栽培灵芝配方进行出菇试验,对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桉木屑65%,棉籽壳15%,桑枝屑10%,麸皮10%的配方表现较理想,生物学效率为21.95%。可在广西各地区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板栗附产物栽培灰树花配方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树花的栽培以往均采用杂木屑及棉籽壳、麸皮等为主料 ,辅以玉米粉、石膏、红糖。虽然杂木屑用量不是很大 ,但为积极响就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封山育林、保持生态平衡”精神和充分利用当地板栗附产物资源优势 ,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我们进行了用板栗枝丫柴和栗壳 ,栗苞替代全部或部分杂木屑栽培灰树花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报道高产配方的筛选。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配方 ①杂木屑 34%对照 ;②栗苞 34% ;③纯栗屑 34% ;④栗壳 34% ;⑤杂木屑 17% ,纯栗屑 17% ;⑥杂木屑 17% ,栗壳 17% ;⑦杂木屑17% ,栗苞 17% ;⑧杂木屑 8 5%…  相似文献   

3.
郑明海  余维良  邵云华  程国林 《食用菌》2011,33(3):36-36,38
为了筛选栽培金针菇的优良配方,笔者设计了桑枝屑、杂木屑两组12个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配方的金针菇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栽培金针菇适宜高产配方。现将金针菇配方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桑枝屑香菇与杂木屑香菇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枝屑和杂木屑为试材,采用标准及实验室常用方法对香菇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研究桑枝屑和杂木屑2种培养料对香菇产量和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多糖、纤维、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枝屑栽培的单袋香菇产量比杂木屑的低6.4%,但生物转化率比木屑的高1.7%,粗蛋白质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03倍,但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比杂木屑香菇中的略低一些;脂肪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82倍,纤维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01倍,多糖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34倍;重金属铅含量仅为杂木屑的11.3%,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矿质元素除钾元素外,钙、镁、铁、锌均高于杂木屑栽培的香菇。可见,用桑枝屑栽培的香菇子实体的营养性和药用保健性优于杂木屑栽培的香菇。  相似文献   

5.
粤北地区桑枝屑栽培松杉灵芝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粤北地区可再生资源桑枝替代伐木材栽培松杉灵芝,以桑枝屑为主料,加入麸皮等辅料用袋栽法栽培松杉灵芝。结果最适宜粤北地区栽培松杉灵芝的配方是配方②(桑枝屑79%,麸皮18%,石灰1.5%,食糖1.5%)。  相似文献   

6.
曾令奎  吴云  冯小俊 《食用菌》2008,30(2):32-33
以灵芝G9为材料。分别以木屑、棉子壳、玉米芯、术屑和棉子壳及玉米粉的混合料为主料培育盆景用灵芝。综合分析,表明,以棉子壳木屑玉米粉混合料为盆景用灵芝培养料最好。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Pe528栽培料配方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爱群  符鹏飞 《食用菌》2009,31(3):35-35
试验以桑枝屑、甘蔗渣及棉子壳为主料,麸皮、玉米粉为辅料,按一定的比例设计成8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通过栽培试验,采用熟料袋栽法.从萌发时间、满袋时间、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4个方面比较,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杏鲍菇栽培的最佳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7,(6)
以桑枝为主要基料,替代棉子壳、杂木屑等栽培黑木耳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对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鲜耳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等的影响,得出最优培养配方。结果表明,适量的桑枝屑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提高黑木耳的质量、产量;桑枝屑87%,麸皮10%,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各1%的配方栽培黑木耳菌丝满袋期最短、菌丝长势良好、生物学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王允勇 《食用菌》2019,(4):34-35
以竹屑、杂木屑为主料进行了京大、信州灵芝仿野生栽培比较试验,观察其生长情况,分析对比不同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出现时间、子实体生长情况、经济性状与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信州菌株可以作为大面积栽培推广,京大灵芝菌株可作为采集孢子粉用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4)
试验采用农林剩余物杂木屑、桑枝屑和象草等,进行不同配比栽培灵芝对比试验,结果配方3(杂木屑65%,象草20%,米糠6%,玉米粉5%,赤砂糖1.5%,石灰1.5%,过磷酸钙1%)污染率低,生物学效率高,是供试配方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11.
灵芝菌丝体转化无机锗为有机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加入无机锗(GeO_2)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培养灵芝菌丝体,可把部分无机锗转化为有机锗。结果表明,用2N NaOH提取锗,提取率较高,从固体菌丝体培养物和液体菌丝体中提取的锗含量随加入无机钻(GeO_2)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莆田市秋季种植的中熟花椰菜品种,引进4个中熟花椰菜新品种,调查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商品性、产量及抗病性,并对引进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台花65天和大地65天这2个花椰菜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佳,品质较好、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是适宜莆田市秋季栽培推广的中熟花椰菜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2种灵芝液体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赤芝和松杉灵芝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赤芝和松杉灵芝进行液体培养,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干燥菌丝体多糖,通过蒽酮-硫酸法测定赤芝和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得赤芝多糖含量为7.22%,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3.78%,液体培养赤芝生长速度比松杉灵芝快,多糖含量也比松杉灵芝高,因此,赤芝更适合用于液体培养生产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4.
鲍程  谢春阳 《食药用菌》2020,28(2):107-111
以灵芝生长特性、液体发酵、药理作用为切入点,综合查询近5年发表的收录于中国知网和艾斯维尔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就灵芝的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条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提供依据。指出现今灵芝的药理作用等基础研究较多,而生长栽培和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报道则较少,而其临床应用的机制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灵芝高产优质代料栽培最佳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人工栽培主要方式是代料袋栽. 本研究从培养料优化配方、最佳栽培出芝方式两方面进行试验设计,以不同处理的商品效值进行技术评定.着重探讨适合于我省原料、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以棉籽壳、阔叶树木屑、麦麸、米糠、玉米粉为培养料进行半地下大棚架袋一端交错出芝,为目前最佳技术模式,其综合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生长期(接种前、出芝前、出芝后、发酵后)菌草灵芝培养基的常规营养成分及Ca、P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且对出芝菌糟的粗多糖、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菌糟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富舍粗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在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且远低于有机肥料的标准。饲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发酵菌糟〉出芝菌糟〉未出芝培养料〉培养基质。菌草灵芝菌糟在用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无土栽培基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萧山区四季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个四季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通过开展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商品荚性状、产量等特征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各参试品种生育期相近,浙芸3号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商品性好,适合作为萧山区四季豆栽培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8.
灵芝盆景的栽培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灵芝品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专用菌种的制作、菌种培养条件及栽培方式、盆景塑型及装饰手段等介绍了灵芝盆景的栽培学原理及灵芝盆景的制作方法,以期为灵芝盆景的培育与制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将桉树木屑(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i)、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及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等4种食用菌进行栽培试验,探讨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配方D桉树皮杆混合屑(皮:杆=1:3)培养料中菌丝粗壮、茂密,生物转化率较高、子实体生长整齐,显示良好的适应性;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20.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子实体浸出液和木屑浸出液对灵芝母种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新6、K6、902、信州、18、韩1等菌株对绿色木霉具强拮抗作用;8、新6、6、12、13、18、19、韩1、韩3具良好的综合栽培性状,生长周期短,子实体形态好,产量高,产孢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