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7年-2019年通过对合肥地区鸟类的实地多样性调查,结合合肥地区的鸟类记载文献整理,形成最新的合肥地区鸟类名录。截至2019年底,共记录合肥地区鸟类19目68科187属371种3亚种,占我国鸟类1445种的25.88%。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安徽省新纪录4种,即普通雨燕、双斑绿柳莺、北长尾山雀、粉红胸鹨。发现合肥地区新新纪录斑头雁等8种。通过分析,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59种。被IUCN列为受威胁鸟类的共17种,其中有极危种(CR)2种,为白鹤和青头潜鸭;濒危种(EN)5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丹顶鹤、草原鵰;易危种(VU)鸿雁、红头潜鸭、白枕、白头鹤、仙八色鸫等10种;“三有”鸟种274种。在居留型方面,有冬候鸟119种,占32%,留鸟87种,占23%;夏候鸟73种占19.5%,旅鸟93种,占25%,迷鸟2种,占0.5%;在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233种,占62.3%,东洋界种类101种,占27%,广布种有40种占10.7%。中国有3条鸟类迁徙通道,合肥地区位于东亚一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北缘,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提升,这也是合肥地区鸟类如此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合肥园林绿化和分析管养体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完善的措施;结合合肥森林城现状,提出了合肥森林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对济南的主要道路、校园、公园、居住区等4种城市森林类型的树木种类和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城市森林类型中,公园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道路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道路、校园、公园、居住区树种均匀度相差不大,道路的树种单调性最高,公园的树种单调度最低;在道路、小区森林系统中,道路的前4种主导树种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bolleana)、垂柳(Salixbabylonic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小区的前5种主导树种悬木、垂柳、毛白杨、国槐、香椿(Toona sinensis)出现的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超过60%,树种的构成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在道路、校园、小区森林类型中悬铃木、毛白杨出现比例都超过10%,优势度十分明显.道路、公园、校园、小区的树木株数随树高的分布都成近似抛物线状.校园树木的株数随胸径大小的分布和天然杂木林株数随胸径大小的分布图相似,呈下凹的双曲线.行道树株数随胸径大小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公园和居住区树木的株数随胸径大小的分布呈偏左的正态分布.4种城市森林类型的树木在不同高度等级、胸径等级、冠幅等级的株数分布表明,校园和道路的树木个体较大,不同体量的树木株数分配较为合理,能发挥较大的环境与生态效益,公园、居住区的树体体量较小,是今后加强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广州城市森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在天然次生林、改造人工林和未改造人工林设置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华润楠、罗浮柿、木荷、红花荷、马尾松、鼠刺等,改造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造林树种与其他引进树种,未改造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天然次生林大径木和特大径木株数比例较高,改造人工林中小径木较多,未改造人工林径阶-株数曲线表现为双峰状正态分布;天然次生林树高分布在10~14 m的植株较多,改造人工林树高近似于正态分布,未改造人工林树高结构呈现为接近该林分平均高的植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改造人工林次之,未改造人工林最小。  相似文献   

5.
鸟类对森林生境片断化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境片断化对生活在其中的鸟类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鸟类的种群动态、种群遗传和局部进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同的鸟类对片断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边缘效应对物种具正负2种效应。片断化对鸟类基因库的影响也随种类而异,它取决于物种遗传变异的数量和性质。鸟类的森林栖息地片断化的反应不仅取决于栖息地及其质量,还取决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行为的可塑性和内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留白增绿”,让森林进入城市。城市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森林功能类型及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营建策略,以期实现特定城市背景下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使城市森林成为解决不同城市问题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尺度城市森林所能发挥的主导功能、周边用地类型、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三大因素对城市森林功能类型进行论述,并对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营建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提出生态型、生活型、生产型3个一级分类,包括栖息生境型、环境调节型、景观游憩型、科普教育型、康养服务型、设施防护型、经济生产型共7个二级分类。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锐减,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的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提出目标物种选择、林地生境、水体生境营建策略,并以横街子城市森林为例,对营建策略进行实践。结论对城市森林功能类型进行论述,能够为城市森林营建提供目标指引。对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进行营建策略研究可以为未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鸟类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对城市鸟类多样性造成显著冲击,横向比较不同城市鸟类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城市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21个城市鸟类数据,发现763种城市鸟类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51.87%,分布于92科289属,鸟类物种在高级分类阶元分布差异显著,城市鸟类的科内种数较非城市地域更加单一,聚类分析发现约50.00%的城市鸟类种科(属)比维持在低水平,反映出城市鸟类多样性系统的脆弱性;城市鸟类居留类型结构及食性类型结构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及分布规律,该结构可反映出城市鸟类内部资源利用及种间共存关系;通过单因子回归分析,鸟类多样性分解及Mantel检验分析,发现对自然地域鸟类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的降水因素对城市鸟类影响较小,影响城市鸟类组成差异及物种替换的主要是自然环境因子,而造成城市鸟类丰富度差异的主要因子是植物丰富度及面积效应.  相似文献   

8.
小五台山西台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绿地的破碎化,严重威胁了城市鸟类多样性,河流生态廊道在鸟类栖息地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各类群鸟类多样性受多尺度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针对不同类群的城市生态廊道鸟类栖息地格局优化与栖息地营造亟待理论研究的支撑。本文在分析北京温榆河生态廊道春季鸟类物种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栖息地斑块和微栖息地3个尺度下的环境因子对各类群鸟类物种构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为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河流生态廊道栖息地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春季对温榆河生态廊道内部鸟类物种构成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流域栖息地类型进行目视解译和格局分析,通过冗余分析法(RDA)对鸟类物种构成特征与多尺度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50 ~ 200 m内的景观格局环境因子对廊道内鸟类总体物种构成解释度最高。鸣禽类群物种构成与微栖息地内的乔木均匀度、小范围内的水体、湿地面积以及较大范围内的草地、落叶林地相关指数相关;陆禽类群物种构成与耕地和灌丛相关;游禽和涉禽类群物种构成与较小范围内的水体面积、湿地面积相关;猛禽与湿地水体相关性强。相同生态类群下不同居留型鸟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多数鸟类的多度与100 m范围内湿地面积、湿地最大斑块占比和湿地结合度以及2 000 m范围内水体分离度等指数正相关。  结论  不同类群鸟类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存在差异,但水体和湿地相关指数对河流生态廊道内各生态类群鸟类均有影响。在未来的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建议考虑不同类群鸟类的栖息地偏好,注重廊道内部湿地水体格局的优化,针对目标物种开展鸟类栖息地营造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城市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群落的动态研究、群落树种的选择与人工群落配置模式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城市森林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结合4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合肥市1989年、1995年、2003年和2007年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森林面积由1989年的5532.66 hm2下降到2003年的4218.12 hm2,2003年后城市森林面积虽有所增加,但还没有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城市森林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加, 斑块形状指数和斑块边界密度变大,表明斑块的形状更加不规则,趋于复杂.18年间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度增大,聚集度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类型分布趋于分散,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今后的城市森林建设应结合城市改造在中心城区适当增加城市森林斑块,尽量增加城市森林面积.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 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市区二环以内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0个街旁绿地进行景观现状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游憩满意度,探寻街旁绿地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街旁绿地的综合游憩满意度不同,10个街旁绿地满意度得分范围3.044~4.320,整体满意情况一般;其中建于2010年的瑞园游憩满意度最高,建于2000年的长江东大街与南陵路交口游园最低。建立满意度和绿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市民满意度较高的街旁绿地表现为,绿地和铺装表面比例恰当,常绿和落叶乔木搭配比例合适,有较好的树荫,人行步道宽度合理。运用SPSS 23.0分析软件,通过曲线估算回归分析合肥市街旁绿地各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关系,并得出相应的最优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结构和干扰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6个亚高山针叶林样地的结构,分析了树干的大小、年龄和空间分布格局,运用树干胸径生长格局解释了林地干扰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王朗自然保护区亚高山针叶林的组成、结构与林地干扰历史息息相关.林冠层的干扰严重影响着王朗自然保护区亚高山针叶林的组成和结构.树干的风倒、掘根和折干形成了林窗,而林窗的形成在过去200 a时期内是一个相对连续的小尺度过程.树倒和折干使林木平均每6 a有一个生长释压.林窗促进了树木的更新,并使得林木林冠组成能够得以维持.同时森林的更新受林下竹子同幼苗生长竞争和竹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校园水杉林和蜀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土壤呼吸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两林分土壤呼吸与气温、地温、土壤含水量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位于市区的安徽农业大学校园水杉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为0.80~1.59μmol·m-2·s-1,近郊森林公园的马尾松林为0.85~4.49 μmol·m-2·8-1;两林分的土壤呼吸存在显著差异(P<0.000 1).  相似文献   

16.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样线或样方法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3种绿地体系中21个样地内鸟类群落、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与绿地植被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1种、节肢动物278种、植物269种. 通过对不同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植被结构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植被与节肢动物群落对城市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及其多样性与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种类、绿化面积或绿化宽度以及节肢动物种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鸟类密度与公园水域面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植被组成、绿化面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功能的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园林与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路线调查法以保定市为例,研究了城市园林不同植被中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及群落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城市园林不同植被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排序为:阔叶林>水边草地>针叶林>灌丛。均匀性排序为:水边草地>灌丛>针叶林>阔叶林,不同植被夏季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并对城市园林林木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常绿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 m×100 m的大型固定样地,用相邻格子调查方法将样地划分为100个10 m×1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林木进行实测。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描述空间结构特征,以坡度、坡向、海拔和粗糙度作为地形因子,利用方差分析分析空间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坡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竞争指数显著增大(P<0.05)。半阳坡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阳坡(P<0.05),Ⅰ级粗糙度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低于Ⅲ级粗糙度(P<0.05)。随着样地内海拔的升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增大(P<0.05),但样地内海拔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聚集指数显著减小(P<0.05)。②在Ⅲ级粗糙度中,Ⅰ级坡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Ⅱ级坡和Ⅲ级坡(P<0.05),Ⅱ级坡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Ⅰ级坡和Ⅲ级坡(P<0.05),半阳坡的聚集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阳坡(P<0.05)。在样地内的高海拔区域,Ⅰ级坡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Ⅱ级坡和Ⅲ级坡(P<0.05);而在样地内的中海拔区域,Ⅲ级粗糙度的聚集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Ⅰ级粗糙度和Ⅱ级粗糙度(P<0.05)。  结论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不同的地形因子对其空间结构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合理调控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是促进树木生长的重要经营策略。图10表2参31  相似文献   

19.
冠层结构影响着林下光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 hm2固定样地内枯立木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量化枯立木多度、胸径、分布与冠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地内枯立木以小树为主,胸径和树高均偏小;枯立木多度随林冠开度、林下总光照、林下散射光和林下直射光的增加而减小;而枯立木胸径随林冠开度、林下总光照和林下直射光的增加而增大;林下光照在枯立木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枯立木集中分布在林下光照较弱且林冠开度较小的区域,枯立木的多度和胸径受林下直射光影响较大,而枯立木的分布则主要受到了林下散射光和总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雨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8-15789
[目的]研究合肥地区部分湖泊中草履虫丰度与水质的关系。[方法]对4个采样点的草履虫丰度和水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草履虫丰度和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即草履虫丰度越小,水质越好。[结论]草履虫丰度可以反映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