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示范运用结果,对沿江稻区一季稻生产现有单产潜力和超高产可能实现的目标进行了系统技术研究与运作鉴比测评,以阶段发育延续的方式,论证了该区域达1.200 0万kg/hm2超高产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现1.275 0万kg/hm2以上高限产量的可能,提出了提炼秧苗、强化茎秆、均衡单穗、主攻粒重的系统技术措施,使其高产素质群体质量优势在生长全过程中得到有效延续和增强补充。  相似文献   

2.
2005年阿克苏地区9万hm2冬小麦,平均单产近6300kg/hm2.其中1万hm2麦田单产达到7500kg/hm2.这些年,生产上涌现出许多单产水平达8250kg/hm2甚至9000kg/hm2的高产攻关典型.本文根据这几年来在组织、实施冬小麦超高产攻关过程中所摸索、研究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各地高产栽培的经验,对阿克苏地区进行大面积超高产栽培进行研究、总结,提出实现大面积超高产水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舒城县开展了6.7hm2超级稻超高产攻关试验。结果表明,实现了超高产目标,平均单产达839.6kg/667m2,创造了省内最高产纪录。试验初步摸清了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群体生育定量指标和水肥调控的诊断指标,形成了超高产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大豆超高产实例。美国利 用半矮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创造高产达5610kg/hm2。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5280kg/hm2,中国“新 大豆1号”创造了单产5956.2kg/hm2的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纪录。“辽21051”,单产为4908kg/hm3。豫豆 25号产量高达4759.5kg/hm2,“诱处4号”,得到4878kg/hm2的产量。“MN413”产量平均4726.2kg/hm2。 近年来,中国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超过45%)、高油(超过22%)及专用的优质大豆品种。高蛋白质大 豆豫豆24号蛋白质含量45.68%.平均可达4267.5kg/hm2,高油大豆垦农18脂肪含量23.98%,平均可 达4200kg/hm2,简述了大豆“垄三”、“小双密”、“大垄密”和大豆行间覆膜等先进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并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棉花实行高密度种植是新疆棉花生产上的又一次大革命。三年来,通过对品种中棉35号进行高密度种植,2004年使新疆阿克苏地区16.7万hm2棉田平均皮棉单产较2000年提高了近225kg/hm2,达到1800kg/hm2的生产水平。高密度栽培过程中,各地涌现出许多27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典型。根据三年来超高产栽培的实践,结合各地超高产栽培的经验,对中棉35号品种进行2700kg/hm2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实现棉花超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供广大棉花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春大豆中早熟种黑农40单产4899kg/hm~2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告了 1999年在新疆春大豆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 ,筛选出黑农 40高产品种 ,并研究出实现超高产技术方案。 2 0 0 0年对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示范 ,并对实现 4899kg/hm2 产量结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品种内7优39以15 000 kg/hm~2进行了高产潜力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实际产量平均达15 615.0 kg/hm2,具有超高产潜力;产量结构为:有效穗336.0万/hm2,每穗总粒数178.8粒,实粒数164.5粒,结实率92.1%,千粒重29.2 g。  相似文献   

8.
国审优质超高产夏大豆鲁宁1号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宁1号(JN96-2343)、豆交739、7-1品种(系)种植,选育出了具有增产潜力的超高产种质JN96-2343,并对其生态、生理指标及高产潜力进行了测定。2000~2001年进行超高产和重演性种植,产量分别达4 684.8和4 506.0 kg/hm2,经过国内有关专家鉴定,该种质单产达到国家"九五"4 650.0 kg/hm2的攻关指标,成为国家攻关高产材料有重演性的第一个品系,是目前黄淮地区惟一具有超高产重演性的种质。  相似文献   

9.
7月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选育的超高产抗病专用型早稻新品种中嘉早17,2011年在江西推广面积达8.7万hm2,鄱阳县珠湖农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经专家组现场抽样测产,实际每667 m2达到653 kg。专家组认为,中嘉早17田间表现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粗  相似文献   

10.
柘城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小麦高产创建面积0.33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8.3kg,全县6.46万hm2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达512.8kg,较上年每667m2增产3.1kg。全县粮食生产水平跨入高产行列,实现了由产粮大县向产粮强县的跨越,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实现大豆超高产的品种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论述实现大豆超高产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针对在新疆灌区生态条件,实现4 900~6 000 kg/hm2超高产的理想株形,理想群体性状模式及实现超高产指标的实践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12.
选用高产、多抗、紧凑型优良玉米品种浚单20作为供试材料,对超高产夏玉米的种植密度、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变化及群体光合势进行分析,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浚单20在高密度条件下维持了较高的整齐度,叶面积高值持续期达60天以上,整个玉米生育期内PAR_Avg≥300mmol/(s·m2)的有效光照时数达780h以上.通过高产栽培措施的综合应用,2005年和2007年均实现了超15000 kg/hm2的夏玉米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玉香油占单产756 kg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玉香油占2004年早造在揭东县锡场镇超高产栽培示范,面积0.334hm2,平均每667m2产量756kg,并总结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合理安排"四期"、培育带蘖壮秧、本田深翻、科学施肥及用水、及时防治病虫螺鼠害和杂草等。  相似文献   

14.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产籽粒9 000kg/hm2)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产籽粒6 000~7 500kg/hm2)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划分衰老阶段,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氮肥后移,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培育超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措施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都兰县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措施及成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柴达木盆地都兰县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示范基点,开展宣传培训,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展示各种增产技术等措施,主推了系列优良品种、机械条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合理密植等集成配套技术,实现了高产创建目标,2010年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产量4 725 kg/hm2,比常规提高457.5 kg/hm2,其中1.27 hm2核心油菜田平均产量达6 072 kg/hm2,创青海省油菜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6.
2004-2006年连续三年在各县(市)以邯5316、新冬22号为栽培品种开展高产示范,同时试验研究了邯5316、新冬22号实现单产9000kg/hm2超高产的产量模式、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生态特点以及抗冻性、抗病性、抗倒性、抗逆性及源、流、库的协调关系。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想产量结构、创造合理群体的途径、实现超高产栽培品种的生态型、以及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和品种株型。  相似文献   

17.
揭示现实管理条件下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7 500~9 000 kg/hm2)、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结构特征,可以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及超高产提供栽培技术调控理论数据支持。在2014~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同时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种植区的南部(邢台、邯郸)、中部(石家庄)和北部(保定),选择当地单产超过7 500 kg/hm2、9 000 kg/hm2的高产超高产典型地块,进行冬小麦群个体发育动态、产量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指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要实现单产9 000 kg/hm2以上,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80万~79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5 g;实现单产8 250~9 00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1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3 g;实现单产7 500~8 25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685万~695万穗/hm2、穗粒数31~32粒、千粒重41~44 g。  相似文献   

18.
南粳44超高产形成规律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专题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粳44超高产形成规律和关键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南粳44是一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超高产群体的穗数、每穗粒数发展变化空间较大,每穗粒数对产量构成因素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直接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穗增产效果最好.在满足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力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11 250 kg/hm2以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95%的置信区间为:穗数1 hm2 2.675×106~2.875×106,每穗粒数150.2~166.2粒,结实率89.8%~91.6%,千粒重28.9~29.6 g,理论产量为11 425.5~11 728.5 kg/hm2.(2)旱育稀植条件下,南粳44的基本苗控制在1 hm2 7.2×105~8.1×105,施氮量315 kg/hm2左右时,易获得超高产;全量麦秸机械还田塑盘抛秧条件下,南粳44的施氮量285~315 kg/hm2,基本苗为1 hm2 9.75×105,密度和施氮量较为协调,易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9.
盐源县玉米超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盐源县玉米超高产主要技术措施,通过相应配套技术措施创造了经专家验收平均单产18 270.0 kg/hm2的西南地区高产纪录,取得了667 hm2高产示范片平均产量10 691 kg/hm2的效果.指出攀西地区尤其是盐源、喜德等地具有创高产纪录的条件,采用以“缩行增密增穗、规范盖膜移栽、配方施肥”为关键的玉米种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水平,同时在优化栽培技术的前提下玉米产量还有望提升.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甬优8号超高产形成规律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发现,甬优8号12 750 kg/hm2以上产量结构:有效穗216.75万~228.60万穗/hm2,每穗粒数238.4~265.3粒,总颖花量54 498万~57 504万朵/hm2,结实率84.7% ~ 87.6%,千粒重28.12 ~28.42 g;甬优8号超高产栽培群体动态特征表现为“前小、中稳、后强”,通过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等技术途径可以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