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重要措施之一.金针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食性杂,危害隐蔽,成虫期是其唯一暴露的时期,利用叩甲性信息素是金针虫种群动态监测和防治的重要手段.该文对叩甲科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中国在叩甲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分布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的种类最多,达到37属,占总数的28.9%;其次为华南、西南、华中3区共有种类,为13属,占总数的10.2%;再其次为华南、华中2区共有种类,为8属,占总数的6.3%。  相似文献   

4.
用支序分析法对天牛总科高级分类阶元进行了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狭胸天牛亚科及锯天牛亚科为原始类群,瘦天牛与狭义的天牛科互为姐妹群,把瘦天牛亚科提升为瘦天牛科是正确的,支序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运用支序分析法探讨了中国隐脉叶蝉亚科Nirvaninae 15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选用了41个形态学特征和1个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5个属中,薄扁叶蝉属因其前翅革片基部翅脉明显、前缘城具横脉等祖征,为最原始的类群。隐脉叶蝉属 内突叶蝉属与凹片叶蝉属 扁头叶蝉属是最进化的一对姐妹群。从族级水平上看,在现有的4族(隐脉叶蝉族、额垠叶蝉族、棱头叶蝉族及缺缘叶蝉族)中,缺缘叶蝉族与其余3族先构成姐妹群,隐脉叶蝉族与棱头叶蝉族 额垠叶蝉族为姐妹群。依据支序分析的树形图,建议将缺缘叶蝉族、棱头叶蝉族从隐脉叶蝉亚科中移出。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叩甲科优势种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究竟是哪些叩甲科优势种类在我国严重危害农林植物,以及它们的动态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澄清,特别是对各种叩甲的取食对象更需仔细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食性、寄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对我国25个省(区)、813个地点的叩甲科区系的实地考察,提出了在我国叩甲科区系中种群数量较大的12个优势种类,并对中国叩甲科优势种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思考,提出:对叩甲科的种类和分布,特别是数量发生情况,在中国一直处于十分模糊状态,需要澄清;对叩甲科的寄主和食性问题也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7.
中国象甲科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甲总科中国分类系统主要包括蔡邦华(1973)6科系统、赵养昌等(1980)5科系统、李鸿兴等(1986)14科系统及杨星科(1999)12科系统,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是赵养昌等的5科系统;象甲科中国分类系统主要包括蔡邦华(1973)16亚科系统、赵养昌等(1980)26亚科系统及李鸿兴等(1986)33亚科系统,国内广泛采用的是赵养昌等的26亚科系统.中国对象甲科的分类研究经历了西方学者研究阶段(1758—1927)、应用基础研究阶段(1928—1973)、系统分类奠基阶段(1974—1980)及系统分类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4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军蚁亚科分类研究:膜翅目 蚁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列出中国行军蚁亚科15个已知种、亚种和变种的名录及分布地,其中7种为已知工蚁。文中编制了工蚁分种检索表,提供了各种工蚁的简要描述和插图。维希努行军蚁DorylusvishnuiWheeler和齿突盲蚁AenictusdentatusPofel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方红  张治良  高传部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20-7821,7829
通过对多年积累的金龟子蛹的形态学研究,系统描述了鳃金龟蛹的基本形态特征,首次编制了我国已知13属30种鳃金龟蛹的分种检索表。鳃金龟蛹的主要分类依据为:唇基、上唇及触角形状,额区特征,前胸背板形状,腹部背板有无发音器,发音器的数量及形状,腹部背板中纵线的形态,气门颜色及形状,尾部形状,尾角的有无;雄蛹外生殖器的形状,阳基侧突和阳茎端的形状;雌蛹臀节腹面形态、生殖孔形状及位置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出中国行军蚁亚科15个已知种、亚种和变种的名录及分布地,其中7种为已知工蚁。文中编制了工蚁分种检索表,提供了各种工蚁的简要描述和插图。维希努行军蚁Dorylusvishnui Wheeler和齿突盲蚁Aenictusdentatus Fofel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支分类学方法,对中国团毛菌目黏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在分类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将团毛菌目黏菌重新划分为2个科:散丝菌科和团毛菌科,前者包括散丝菌属、纹丝菌属、盖碗菌属和贫丝菌属;后者包括团网菌属、半网菌属、变毛菌属和团毛菌属。同时根据形态特征从系统发育角度讨论了各属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蝽总科科级阶元所做的特征分析,选取了共28项新征.运用 PAUP 程序对蝽总科的主要科级阶元进行了支序分析,得出蝽总科中主要科的科间关系支序图.与已有的同类工作做了比较和讨论。同时对这些科的演化关系以及一些形态特征在系统发育中的意义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勇  陈克平  姚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8-821,829
系统发生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不同生物DNA、蛋白质序列的进化关系。PAUP和TreePuzzle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系统发生分析软件,但其使用方法较为复杂,不易被初学者掌握。从序列信息模块、序列参数模块、运算命令模块3个方面介绍了PAUP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对TreePuzzle软件的使用和进化树的编辑与注释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采用CTAB法对基物培养获得的香蒲拟发网菌(Stemonitopsis typhina(Wiggers))进行总DNA提取,并用引物对其12S rDNA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序列长度为376 bp,探讨了香蒲拟发网菌的分子系统学关系.  相似文献   

15.
膜翅目扁蜂科各属间支序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膜翅目Hymenoptera扁蜂科Pamphiliidae各属之间的系统关系,利用支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扁蜂科的9个属进行属间支序分析,结果表明将扁蜂科划分为腮扁蜂亚科Cephalciinae和扁蜂亚科Pamphilii-nae是合理的。现有的分类系统中将扁蜂亚科分为扁蜂族Pamphiliini和脉扁蜂族Neurotomini是合理的,各族的单系性得到证实。扁蜂族是一个单系群,由扁蜂属Pamphilius 齿扁蜂属Onycholyda (丝扁蜂属Pseudo-cephaleia 克扁蜂属Kelidoptera)构成;脉扁蜂族只含一个属,独自构成一个单系。现有的腮扁蜂亚科中各族的划分也得到支序分析的证实,腮扁蜂亚科这个单系群由直扁蜂族Caenolydiani (华扁蜂族Chinolydini 腮扁蜂族Cephalciliini)组成,华扁蜂族与腮扁蜂族是姐妹群,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腮扁蜂族是由阿扁蜂属Acan-tholyda和腮扁蜂属Cephalcia构成的一个单系群。  相似文献   

16.
基于21个形态性状,对34个赖草属类群进行了表型分支分析.经简约分析,得到了70颗同等最大简约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显示:①赖草属在形态上为高水平的分化,在组间及种间均存在着广泛的变异,不支持现有的赖草属分组;②北美的赖草属植物与欧亚大陆赖草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远;③L.duthiei、L.duthiei var.longearistatus和L.coreanus与其他赖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其从猬草组合到赖草属中.鉴于性状状态间存在着较多的平行和逆转进化,同时性状状态间的演化可能平行的、多次的或者是特化的,这样复杂的演化关系很难通过简约化的分支分析来重建,结合细胞学和DNA序列分析很可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将自测的实蝇科6种和从GenBank中检索到的12属40种的mtDNA-COI基因编码区序列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657 bp序列中,变异位点41.4%、简约位点35.62%,A+T含量为64.7%,转换与颠换的比值为0.868.分子系统树表明:果实蝇属、合腹寡鬃实蝇属为最先分化出来的属,是较为原始的类群;其次是按实蝇属、凤实蝇属、绕实蝇属,腊实蝇属为较晚分化出来的属.按实蝇属、果实蝇属及合腹寡鬃实蝇属是近缘的;绕实蝇属和腊实蝇属是近缘的.  相似文献   

18.
将已报道的膜整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通过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膜整合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都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簇,说明它们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系统进化树由3个单系群组成:△9-脂肪酸去饱和酶;△12、15-脂肪酸去饱和酶;前端脂肪酸去饱和酶包括△4、5、6、8脂肪酸去饱和酶.△12、15-脂肪酸去饱和酶单系群与前端脂肪酸去饱和酶单系群构成姐妹单系群,它们可能是由△9-脂肪酸去饱和酶单系群进化分枝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