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宝瑜 《茶叶》1998,24(4):196-199
全国又记录茶树害虫840余种,天敌1100多种。本文综述了我国茶树害虫的现状,主要包括各茶区的代表种群,防治现状和昆虫学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认为将会不断地开发有效的单项防治技术,研究专家系统综合调控害虫。  相似文献   

2.
茶树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化学生态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宗懋 《茶叶》2005,31(2):71-74
本文介绍了应用化学生态学原理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目前进展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和茶树挥发性互利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上,主要利用人工模拟的雌性害虫的性信息素来引诱同种害虫的雄性害虫以达到预测和迷向防治的目的。在茶树挥发性互利素的应用上,当害虫危害茶树后,害虫的口腔分泌物中的酶类会由叶片的伤口进入茶树组织内而使茶树体内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挥发性化合物。这种新的挥发性化合物对这些害虫的天敌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对害虫却没有或只有很弱的引诱活性,通过这类化合物可以使天敌很容易找到它扑食或寄生的害虫的位置,为天敌寻觅到害虫提供了线索,同时为被害的茶树提供了保护.应用化学生态学进行害虫的防治尽管还没有在生产上达到应用的程度,但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3.
茶树害虫防治可分为二个时期:发生期防治和冬季防治。实践证明,要控制茶树害虫的发生和蔓延,这两个时期防治必需同时抓紧,不能偏废。一、茶树害虫越冬的生理基础。目前,茶树害虫的活动正随着季节变化逐渐进入休眠状态。越冬过程中,害虫首先使体内脂肪和糖类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第十四次茶树植保联系点会议,于1984年3月21日至24日在萧山县召开。省农业厅,省农资公司、各地(市)县农业(林、特)局和国营茶(农)场、各联系点的代表共1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陈宗懋、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王家斌作了专题报告;吕文明、楼云芬谈了茶树病虫防治标准和1984年主要茶树害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余姚茶场、诸暨县茶树病虫测报站、诸暨县枫桥公社枫溪大队及建德县、常山县、开化县代表在会上介绍了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和为茶叶专业户、重点户作好茶树植保的经验。代表们在讨论中,畅谈了茶树植保联系点十四年来对  相似文献   

5.
害虫综合治理是由于系统理论引入害虫防治领域和据国家对农业现代化要求而提出的。我国电子计算机应用进入扩大使用阶段、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出现、对主要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系统对策的拟定提供了条件。本文对主要茶树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指导思想到工作步骤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茶叶生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以及茶树害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进华 《中国茶叶》2008,30(2):25-25
钻蛀类害虫是指那些钻人茶树枝干和根部的害虫。近年来,随着宜昌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茶园种植的单一化,茶树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往往只注重防治叶部害虫,而对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不够重视,导致成年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中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影响茶树树势,甚至导致茶树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钻蛀类害虫的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一、广东茶树害虫近年来发生概况众所周知,茶树害虫是茶叶生产不断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防治茶树害虫是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条件,是茶叶生产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确保茶叶生产的重要关键之一。由于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较长,加之常受季候风的影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我省的特产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且残毒危害人民健康。过去资料报导,苏云金杆菌类对茶树鳞翅目害虫,茶毛虫、大尺蠖、茶蚕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没有较理想的菌种,1979年5月起,我们开始进行茶树害虫病原微生物的调查和筛选工作,拟选育出杀虫效率高、残毒低、生产性能好的菌株,用来防治茶树害虫,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任菊仕 《茶叶通讯》1990,(4):24-25,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农业害虫的防治已由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以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新的形势对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在综述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就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谈谈一孔之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茶树病虫化学防治中,长期喷施大量农药,不仅会使茶叶残留农药,杀伤大量天敌,而且会使害虫产生抗性,使化学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引起某些害虫为害猖獗。近年来,各地喷施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的利弊虽有争论,但认为化学防治仍是今后防治茶树害虫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地必须十分注意茶树害虫抗性问题。在我国,对农业害虫抗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还不能找到完全克服产生抗性的方法,而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害虫抗性延缓发展。据报道,目前我国测定证实对一种或几种农药有抗性的农业害虫仅十余种。国内对茶树害虫肯定有抗性的种类虽未见详细报道,但各地反映,在某些茶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措施综合协调防治茶树害虫,是目前茶树保护工作者十分关心和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中,农业防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茶树害虫的农防措施来说,可利用的有中耕锄草、肥培管理、茶园灌溉、台刈修剪、茶叶采摘等等。这些单一措施或其综合,对个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根据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现状,从茶园生态系、动态平衡的原理及近40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茶园害虫优化防治的重要性和目标,并制定了茶树害虫不同种群组合的防治模式,阐述了主要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措施和依据。多年通过对常发性小绿叶蝉多点对比试验,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用药保护天敌优化防治区,茶园蜘蛛比常规化防区多34.61%,叶蝉密度、芽叶被害指数比常规化防区分别低37.48%、9.98%。全园喷布农药次数由6—7次下降到1—2次,每亩比常规化防区减少治虫费用7.54元。鲜叶亩产三年平均多5.52%。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来,浙江的茶叶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总产量和单产都有大幅度上升。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茶树病虫害也有加重的趋势。六十年代以来,尽管在病虫防治技术上有了提高,但病虫发生数量并未减少,为害程度仍很严重,新的病虫时有发生,防治成本直线上升,还出现茶叶中农药残留和害虫抗药性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和对综合防治的概念理解不全面,片面强调化学防治有关。为了进一步提高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从本期起,特开辟《茶园病虫综合防治》讲座,计划从综合防治的概念,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防治指标,预测预报等方面分十个专题进行介绍,希望能对振兴我省的茶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小绿叶蝉防治阈值的研究中,同时调查了不同的虫口密度和芽叶的被害程度对茶树芽叶重量损失率的影响,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作为小绿叶蝉对茶树为害造成芽叶重量损失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叶农残与茶树病虫的科学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食品(包括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给茶树病虫的科学治理和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茶树病虫的防治现状、茶叶农残面临的形势及茶树病虫科学治理的对策等谈点看法。一、茶树害虫种群的变动及其防治现状茶树栽培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随着种茶时间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茶树害虫的种类不断增加,种群数量也发生很大变化。正如陈宗您(1979)分析我国茶树害虫种群的演变趋势,大体可以归纳为4点:1)由体型大的害虫向体型小的害虫演变;2)由食叶性害虫向吸汁性害虫演…  相似文献   

17.
气温是影响茶树害虫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某些时期甚至是决定性因子。本文拟分析气温影响茶树害虫的作用机理及在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GM(o,h)模型预测假眼小绿叶蝉发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眼小绿叶蝉是茶树重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做好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工作,对争取防治工作的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大多是用统计规律来处理随机量的概率统计方法。为了探讨新的预测方法,作者试用灰色GM(0,h)模型来进行预测。根据浙江南湖林场病虫测报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近三十年来,全世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害虫,虽对农林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产生抗性等付作用。茶树害虫的防治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茶树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现有茶园面积9200hm2,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0.7%。我市茶叶加工企业数千家,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多年栽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茶假眼小绿叶蝉等病虫害呈加重趋势,但采取化学农药防治,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为此,本市积极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和示范,着重推广了以病虫害监测预报+杀虫灯+农业防治+害虫性诱防治+信息素粘虫板+植物源农药+冬季清园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不仅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危害,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