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蚜(Cinara pinea Mordv.)又名松大蚜,在我国从东北至华南等地均有分布。它为害马尾松、油松、赤松和黑松。成虫和幼虫群集在松树幼嫩枝、干和松针上吸食液汁,同时排泄蜜露,引起煤病,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华鹿瓢虫(Sospita Chinesis Mu-lsant)在松蚜危害的松林中数量较多,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松蚜,对害虫发生数量有一  相似文献   

2.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松蚜(Cinara Pinea Mordwiko)成、若虫危害松属(Pinus)树种1—2年生嫩梢或幼树枝干,成林松树也受危害。在我省主要危害油松及华山松。害虫多密集于枝干,少则数十,多则数百,吸食树液。当年生顶梢被害后基部缢缩,变褐,易风拆和萎蔫,对幼树生长影响特别大。我省过去曾在陕北黄陵,关中眉县、耀县、周至,陕南石泉、勉县、宁陕等县发现松蚜危害,1973年在武功、耀县周至等县亦有发生,如西北农学院校园内油松株被害率  相似文献   

4.
松树遭受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危害后,常使松树呈不同程度的衰弱,但极少死树。衰弱的松树却极易感染松干枯病Cenangium abietis(Pers.)Duby,该病病菌对松树的侵染是构成松树在春夏两季迅速枯死的直接原因。实行封山育林等林业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松干蚧、松毛虫的危害,减轻土壤干旱的程度,创造不利于松干枯病的发病条件,达到减少或防止松树死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松蚜 (ChinarapineaMordwiko) ,同翅目蚜科。近几年蚜害在黑龙江省各地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2 0 0 3年对牡丹江地区的松蚜虫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调查 ,分别调查了东方红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海林林业局等。结果发现松蚜虫危害严重 ,必须进行防治 ,否则有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部幼松树枝干上常见的一种大蚜,国内大多数文献记载,称为松大蚜[Cinara pinea(Mordvril—ko)],分布较广,东北、华北和西北都有记录,寄主有:红松、油松、赤松、樟子松等。  相似文献   

7.
松树(Pinus spp.)是皖东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挫、湿地松和赤松等。由于多为人工纯林,除马尾松外其余松树生长势差,抚育管理较粗放,致使松树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词查,“火炬松、湿地松、黑松发病较重,赤松次之,马尾松较为抗病。以松树萎蔫病、松枯梢病造成的损失重大,其它病害较轻。80年代较流行的松针褐斑病,近年流行趋缓,而松枯梢病、松树萎蔫病则成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保松灵防治松墨天牛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严重威胁我国的森林资源。浙江等地每年因该病造成大量松树枯死 ,防治松材线虫病刻不容缓。当前 ,我国防治该病主要措施是清理枯死松树 ,降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密度 ,减缓病害扩散蔓延。但在风景名胜区的松林和古树名木等 ,一旦发生该病 ,仅清理死树是不够的 ,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 ,防止因病害导致大量宝贵松树枯死。在日本 ,长期以来主要措施是在松树树冠进行空中或地面喷洒杀螟松、倍硫磷、西维因等农药 ,杀灭松墨天牛成虫 ,从而防治松…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连续3年监测松褐天牛及其它松树主要蛀干害虫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褐天牛、赤梗天牛、马尾松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为监测、预报、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在进行松树杂交及促进松树结实的研究中,需要采集松树花粉进行贮藏。为探索简单易行的花粉采集和贮藏方法,我们于1981年春季采集了火炬松、刚松、晚松、海岸松、马尾松、黑松六种松树的花粉,放在试管内进行干燥,并在低温、真空等条件下贮藏20个月,保存良好。现将研究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是松树的重要害虫。山东、辽宁省自50年代发生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防治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浙江、江苏省1972年发现松干蚧为害,造成马尾松成片死亡。为寻求新的防治途径,于1979年起在浙江省富阳县对晚松等10种松树,进行了对松干蚧抗性的研究。通过自然调查和接种试验,并进行了内含物分析测定,确定了晚松等8种松树能抗松干蚧。为进一步探索抗虫机  相似文献   

12.
<正>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其幼虫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以蛀食韧皮部、木质部为生存条件,松褐天牛不仅能直接为害松树造成松树死亡,也是"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松褐天牛的防控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引诱剂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的效果最好。生产上使用防治松褐天牛的化学农药产品主要有噻虫啉、吡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 松干蚧是马尾松、黑松、赤松和黄山松(短叶松)等毁灭性的大害虫。具有繁殖快,扩散快和受害松树死得快的特点,它以寄生若虫固定寄生在松树枝条或树干上的树皮裂缝内,吸取树液。杭州西湖山区自一九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沿海地区松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0月至1989年1月,在广东省珠海、斗门等7个县(市)进行了松树死亡原因调查,根据各地松树表现的枝枯、溃疡症状和枯枝数量,及与松突圆蚧发生、为害状况进行比较的结果,初步肯定广东沿海地区马尾松死亡原因是松梢枯病,而不是松突圆蚧。  相似文献   

15.
几种松树受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几种松树受松突圆蚧危害程度和松树枯死木的调查研究,5 a中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的中重度危害程度所占的平均比例依次为76.9%、57.8%和13.3%;3 a中黑松、马尾松、湿地松受害松树枯死率平均比例依次为9.8%、1.3%和0.069%,其结果表明,受害程度为黑松重于马尾松,马尾松重于湿地松,并建议在松突圆蚧疫区营造松类,应尽量选择湿地松树种。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松幼林进行了人工辅助授粉促进结实时,需要采集贮藏松树花粉.为了探索简单易行的松树花粉采集和贮藏的方法,我们于1981年春光集了火炬松、湿地松、刚松、晚松、海岸松、马尾松、黑松等六种松树的花粉干燥之后放在试管内,并在低温、真空条件下贮藏20个月,保存良好.现将试验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人与松树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对松树情有独钟,咏松的诗词歌赋、画松的书法绘画,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不少与松树结缘的诗人画家,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杂交松在桂东南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在广西东南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开展杂交松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var.hondurensis)的栽培对比试验,杂交松示范造林和采脂试验,杂交松不同种植坡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松能适应广西博白县的自然条件,并表现出优良的速生丰产性状,杂交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以及松脂产量均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杂交松的种植规格以2.5m×4m为最佳,以种植在东坡和西坡生长较好;杂交松被松梢螟为害程度在4种松树中最高;杂交松在桂东南松类低产林改造和发展松树人工林中,可作为替代的造林树种,造林时可优先选择在东坡和西坡,并在杂交松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注意防治松梢螟。  相似文献   

19.
田间病害的危害及防治虽然花旗松(Pseudotsuga manziesii(Mirb.)Frano)和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 Mill)对松隐座霉松变种也轻度感染,但隐座霉疫病主要是一个松树病害。 Gilmour,Ivory和Peterson(47,55,74)已经发表了最新的依田间资料而定的感病松树名单,Gilmour和Ivory还试图按其感病性来进行分类。另外,Cobb(10)通过将盆栽松树幼苗暴露于自然侵染的林地中,测定了许多种松树对松隐座霉的感病性。所有这  相似文献   

20.
东北红松     
走进长白山,大片森林中一眼可见树形优美、高大挺拔、树干各异的常绿松树。长白山森林里分布的针叶树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杉松、长白松、长白落叶松、东北红豆杉等10余种。松树中,红松和长白松的叶子细长,红松叶子为5针1束,长自松叶子为2针1束,其他松树叶子短小.叶单片或多针一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