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IST悬浮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设置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在棉花枯萎病发病初期开始茎叶喷雾IST悬浮剂。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棉花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32.4%~70.6%,对棉花安全且促进生长发育,可增产12.6%~14.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茎叶喷施防治棉花枯萎病药剂。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是严重危害棉花生长,影响棉花产量的颃固性病害之一。3年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对棉花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沼液浸棉种,沼液营养体育苗,沼液灌蔸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区内棉花枯萎病的蔓延,对降低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率,减轻发病程度均有明显的效果,1年防效达50%,连续2年以上防效可达70%,提高棉花产量10%,沼液防治棉花枯萎病试验的成功,为沼气综合利用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防治棉花枯萎病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两年,由于棉花品种的大量引进和大规模推广,安徽省部分棉区(特别是棉花集中产区)棉花枯萎病发生严重.为了防止和减轻枯萎病危害并提高科学用药水平,2001年采用50%枯黄萎灵WP等7种农药进行了棉花枯萎病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林玲  张昕  邓晟  王卿 《中国棉花》2018,45(7):32-34
分析2014―2017年长江流域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简称“区试”)中棉花品种(含品系及杂交组合,以下统称“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的枯萎病抗性较高,在2015年和2017年长江流域区试以及2015―2017年江苏省区试中,抗及高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比例占当年参加鉴定品种的50%以上,而且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的棉花品种对枯萎病抗性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参加长江流域区试的棉花品种。除了2017年的长江流域区试和2016年的江苏省区试之外,中熟杂交种对枯萎病抗性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近2年参试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变大,高抗枯萎病和感枯萎病的比例都增加。因此,对棉花品种的枯萎病抗性鉴定还应从严把关。  相似文献   

5.
由于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一样在全国各棉区大面积发生,且该两病症状混淆难以区分,使参与枯萎病鉴定的棉花品种无法避免黄萎病种子带菌,从而造成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中对抗病性定性不准确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一致确定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改为室内苗期进行,以避免枯萎病抗性鉴定不准确的问题.为了将棉花枯萎病室内抗性鉴定作为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的统一方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理学专家简桂良、孙文姬、马存等人共同起草拟定的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号:GB/T 22101.4-2009).因此,作者承担的2009年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抗枯萎病性鉴定,采用了此国家标准的第四部分--棉花枯萎病的评价技术规范[1]进行,现将实施情况的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乐平县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和防治概况乐平县子1976年7月间,遵照省农业厅指示,对全县棉花枯萎病,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发现港口乡陈家大队是个重点病区。到1981年,五年内,枯萎病逐步扩展到全县15个社(场),共104个大队,棉花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当年棉地总面积51.4%,其中重病棉田达16,020亩,成为江西省棉花枯萎病的重灾县。这一年全县因枯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达1550担。  相似文献   

7.
198 6年在石河子个别条田发现枯萎病 ,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迅速蔓延。尤其是近年来 ,该地区棉花枯萎病更以迅猛的势头传播。目前 ,石河子地区的棉花年播种面积约为 1 2万公顷 ,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枯萎病重病地 ,而枯萎病的发病面积则占到了棉花总播种面积的 5 0 %以上。大量条田因枯萎病严重危害而造成绝产绝收 ,感病品种在本地区已无人问津。因此 ,了解枯萎病的发生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已实属燃眉之急。1发生原因1 .1盲目引种 ,品种多乱杂。棉花是北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植棉是农户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危险性病害,从零星发生到暴发流行约经15年左右。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从1987年开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棉花枯萎病的优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我国棉花枯萎病的地理分布、抗病机理和抗病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自1931年首次报道棉花枯萎病,至今已蔓延至全国各棉区。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细胞对寄主的抗性机理具有特殊重要性,PLA的活性高低,在棉花抗生物质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棉花枯萎病的抗性遗传,有认为是数量性状方式,也有认为是质量性状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余、乐平、彭泽等棉花枯萎病区有许多同志来信,需要抗病品种。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特为我省枯萎病棉区推荐棉花抗枯萎病新品种——苏棉1号。苏棉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一个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1988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89年中央农业部将它列为全国6个扩繁的棉花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 ,最早于 1892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发生。我国于 1934年在江苏南通农学院农场发现此病 ,1936年又陆续在南京及上海发现 ,以后随着棉种的调运 ,病区日益扩大 ,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与品质。近百年的研究表明 ,完全根除大田棉花枯萎病病菌或杜绝枯萎病的发生目前尚没完全有效的办法 ,但对预防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讨。特别是近几年来枯萎病也大有死灰复燃的势头。为防治棉花再受枯萎病缠身 ,应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技术措施。1 种植抗病性品种自 195 2年我国选育成第一个抗枯…  相似文献   

12.
提起棉花枯萎病.棉农们常有“谈病色变”之感。我省棉田枯萎面积近些年正不断扩大,现已达100余市一般感染枯萎病的棉田.棉花要比无病棉田减产20~30%,高的减产达50%以上,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项顽疾。80年代以来,由于抗病品种的逐步推广,棉花枯萎病的为害程度有所减轻,也棉花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和抗病时间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抗病棉种只能抑制土壤中部分枯萎病的生理小种,当抗病品种及其抗性发生退化、新的生理小种产生之后,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就.会不断消失。除了逐年更换抗病品种、增强棉花抗枯萎病的能力外,近几年随着生…  相似文献   

13.
棉花生产过程中,病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对棉花的产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枯萎病、茎枯病、凋枯病、红叶茎枯病影响较大,枯萎病为病原菌引发的病害,后三者系生理性病害。 棉花枯萎病及枯萎、黄萎混发的病区,多发生在种植棉花多年的老棉区,一般是由种子带病传播开来的,在常规的防治措施上,多以更换抗病品种和实行水旱轮作为主,这两项措施对枯萎病是有一定防效的,但是,  相似文献   

14.
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广、危害重。种植抗枯萎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准确而快速地筛选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前提。近年来,刘士庄等利用兔血球凝集技术以种子作为对象测定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具有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抗病耐病品种匮乏等原因,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呈现出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棉花生产提质增效、保持可持续发展,初步分析了阿拉尔垦区2018―2020年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特点和原因,摸索总结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龚平  苏少红 《中国棉花》2008,35(4):26-26
2007年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棉花枯萎病均严重发生,棉花枯萎病被称为棉花的癌症,种子带菌是目前主要传播途径.其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8年,往往是:第一年一个点,第二年一条线,第三年一大片.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叶片脂肪酸组成分和游离单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萎病是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棉花大幅度减产,并降低棉花纤维品质;枯萎病病菌侵染棉株后,通过酶及镰刀菌酸的作用造成叶片失绿萎蔫,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通过干扰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应用于棉花生产,是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国外应用地膜覆盖减轻土壤传病已有较多报道,但未见有关病原菌菌量变动的系统记录。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覆盖后,对棉花枯萎病的控制效果,对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棉花枯萎病的消长和土壤内病菌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棉花枯萎病的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棉花枯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加重发展的趋势。本文全面系统的回顾了自我国成立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以来在棉花枯萎镰孢菌生理小种鉴定,抗病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年近来我国在枯萎病防治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由江西省一位棉农告知,在棉花枯萎病地种过一年薄荷之后再种棉花,连续八年棉枯萎病几乎未发生、发展,而没有改种薄荷的连作棉田,枯萎病则不断加重、扩大。为探讨薄荷根泌物对土壤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采用薄荷土和无菌土接菌播种棉花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