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北部海区青石斑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是浙江沿海夏秋季钓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又是名贵的出口品种。关于青石斑鱼的摄食习性,目前仅在国内一些综合性文章中有零星报道,尚未见专题报告。本文就浙江北部海区青石斑鱼的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青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石斑鱼属于南方海水养殖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北方地区养殖的关键技术,总结养殖经验加以推广,自2006年始我们在乐亭县北港立新海水养殖场进行了青石斑鱼工厂化及室外池塘养殖技术探索,养殖初获成功.现将两年多来的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原性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体表黏液黏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H-F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不同处理后的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40、60和80℃热处理10min后河流弧菌的黏附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100℃处理10min则能极显著降低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黏液对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高碘酸处理则能极显著提高河流弧菌的黏附率;8种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麦芽糖能极显著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乳糖、果糖及蔗糖能显著性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半乳糖则没有显著性影响;高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但较低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Sephadex G-100分离得到3个洗脱峰,河流弧菌对第1个洗脱峰的黏附作用最强.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青石斑鱼表皮黏液中存在特异性黏附受体;黏液中的主要黏附受体是热稳定性较高、耐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的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4.
<正> 石斑鱼手钓,属手持单钩曳绳钓,为专门捕获栖息在礁盘地带水域里的石斑鱼的渔具。在南海近岸分布甚广,尤以南海东部南澳县近岸为著名。由于石斑鱼的经济价值较高,而且是出口的产品,因此,收入高,年平均产值为9,800元,是一种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捕捞工具。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ehrome oxidase,COX)是线粒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的终末复合物,是线粒体氧化能力的关键调节物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 Ⅰ)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具有酶催化活性的3个亚基之一.本研究以本实验室构建的青石斑鱼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长587 bp的EST序列为基础,采用RACE-PCR方法克隆鉴定出青石斑鱼(点:pinephelusawoar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青石斑鱼COXⅠ全长1 659 bp,5'端非编码区3 bp,3'端非编码区105bp,开放阅读框1 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青石斑鱼COXⅠ与线纹刺尾鲷COXⅠ同源性最高,达96.9%.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COXⅠ基因在青石斑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COXⅠ基因在正常的青石斑鱼和注射了副溶血弧菌灭活疫苗的青石斑鱼的脾、肝、心、头肾、肾、肌肉和鳃中都有转录表达.注射副溶血弧菌灭活疫苗后,除了鳃组织,其他组织中COXⅠ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都有显著提高(P<0.05),而鳃组织中的COXⅠ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斑鱼(Epinephalus)属鲈形目能科,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水性鱼类,在中国近海有31种,其中,南海有30种,东海8~9种,黄渤海仅1种。目前我国大陆沿海养殖的种类主要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  相似文献   

7.
南海主要珊瑚礁(鱼旨)科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西沙的浪花礁、华光礁、琛航岛、永兴岛、北礁和南沙的渚碧礁、南薰礁、东门礁、美济礁、赤瓜礁、永署礁、华阳礁等12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捕获科鱼类6属25种,渔获量计942尾256.4kg;其中在南沙调查区捕获6属22种,共641尾205.5kg,优势种依次为尾纹九棘鲈、蜂巢石斑鱼、六角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在西沙调查区捕获6属14种,共301尾50.9kg,优势种依次为尾纹九棘鲈、六角石斑鱼、黑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同时分析了主要种类尾纹九棘鲈、六角石斑鱼和蜂巢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有三种石斑鱼俗名都叫“青斑”。即:“红点青斑”Epinephelus.coioides(另一学名为E.suillus)、“黑点青斑”E.malabaricus(另一学名为E.salmonoides)及E.tauvina,即巨石斑鱼。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红点青斑”E.coioides和“黑点青斑”E.malabaricus。两者共同点是身上都布满斑点;都有5条深褐色的斜纹;繁殖季节、产卵习性、生长速度等大致相同。但E.malabaricus的斑点小呈黑褐色,并分布到下颌腹面,身上有白点及白斑。E.coioides的斑点大呈红褐色的,前颌腹面没有斑点,身上无白点及白斑。以往一些文献的学名及其对应的中文名称存在不少错误和混乱。本文建议:中文名称“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应该合并作为E.coioides的同种异名使用。E.malabaricus的中文名称应为“马拉巴石斑鱼”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不同处理后的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40、60和80 ℃热处理10 min后河流弧菌的黏附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100 ℃处理10 min则能极显著降低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黏液对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高碘酸处理则能极显著提高河流弧菌的黏附率;8种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麦芽糖能极显著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乳糖、果糖及蔗糖能显著性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半乳糖则没有显著性影响;高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但较低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Sephadex G-100分离得到3个洗脱峰,河流弧菌对第1个洗脱峰的黏附作用最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青石斑鱼表皮黏液中存在特异性黏附受体;黏液中的主要黏附受体是热稳定性较高、耐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的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0.
<正>石斑鱼是石斑鱼属鱼类的统称,全世界已记录有100多种,我国记录有46种,主要养殖种类是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巨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等。石斑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  相似文献   

11.
5种常见石斑鱼的线粒体DNA酶切物理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识别5、6碱基序列的17种限制性内切酶,即BamHⅠ、BglⅠ、BglⅡ、Dr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KpnⅠ、MluⅠ、PstⅠ、PvuⅡ、SalⅠ、ScaⅠ、SmaⅠ、StyⅠ、XbaⅠ和XhoⅠ,对南海海域石斑鱼属(EpinephelusBloch)野生蜂巢石斑鱼(E.merra)、鲑点石斑鱼(E.fario)、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测算出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七带石斑鱼的mtDNA分子大小分别为(18.52±0.21)kb、(18.44±0.21)kb(、18.56±0.18)kb、(18.57±0.19)kb和(18.36±0.11)kb。通过单、双酶切分析,分别构建了蜂巢石斑鱼10种酶共20个酶切位点、鲑点石斑鱼9种酶共17个酶切位点、青石斑鱼8种酶共16个酶切位点、赤点石斑鱼7种酶共12个酶切位点和七带石斑鱼7种酶共13个酶切位点的酶切物理图谱。BglⅡ和XhoⅠ两种内切酶的酶切谱带可作为鉴别这5种石斑鱼的RFLP标记。  相似文献   

12.
石斑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属,是一种岛礁性底层鱼类。我国近海分布的石斑鱼品种主要有: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小点石斑鱼等。石斑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鲜活石斑鱼出口港澳市场,经济价值高。因此,石斑鱼是发展创汇渔业  相似文献   

13.
探讨市售配合饲料对青石斑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日后研制青石斑鱼的全价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将120尾2龄雌性青石斑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小杂鱼(对照组)和湿颗粒饲料(试验组)饲喂112 d.从每个平行中随机抽取5尾鱼,测定特定生长率和消化酶活性.试验结果:试验组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部,试验组鱼的胃蛋白酶活性高十对照组(P<0.05),胰蛋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在肠道,试验组鱼的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脏,试验组鱼的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显著提高青石斑鱼胃部的胃蛋白酶活性、肠道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但也降低了胃部、肠道和肝脏的胰蛋白酶活性;同时,配合饲料可以提高青石斑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钓石斑鱼(即手持单钩钓),俗称鲙钓,按钓具结构不同可分为单门钓和双门钓。这两种钓具均由手线、钓线、钓钩、沉锤组成,但在生产中其作业渔期有所不同。一、钓具1.双门钓(1)手线:材料为50拉力的尼龙线,直径0.9mm,  相似文献   

15.
李永富 《海洋渔业》1988,10(3):115-116
石斑鱼是海产名特品,也是出口创汇海产品的名贵鱼种,几年来,在利用石斑鱼资源的同时,由于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特别是在近几年,石斑鱼钓捕作业失控,钓捕过度,导致石斑鱼资源数量上的减少和群体结构渐趋小型化。  相似文献   

16.
摄食水平对几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10.0g)、青石斑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5.5g)和卵形鲳鲹幼鱼(平均初始体重7.7g)的生长和氮收支,建立了生长和氮排泄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在9%和饱食两个摄食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饱食时,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速率接近而明显低于军曹鱼幼鱼的。军曹鱼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9%/d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饱食摄食水平时有最大值;饱食时,军曹鱼和青石斑鱼幼鱼的食物转化效率接近而明显高于卵形鲳鲹幼鱼的。3种海水鱼摄食氮、排粪氮、生长氮和氮排泄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比较可知,军曹鱼幼鱼的摄食氮和氮排泄均最大,而青石斑鱼幼鱼的最小。军曹鱼、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饱食和次饱食摄食水平时的氮收支方程分别为100CN = 7.7(6.0)FN + 22.6(31.31)GN + 69.7(62.68)UN、100CN = 2.7(2.8)FN + 20.9(8.4)GN + 76.4(88.8)UN和100CN = 1.8(1.4)FN + 12.8(9.3)GN + 85.4(89.3)UN(氮收支方程括号中的为次饱食数据);3种海水鱼饱时和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排粪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大,军曹鱼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饱食时的大而用于排泄的比例较饱食时的小,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则相反。因此,鱼类的氮排泄率和氮收支方程存在种间差异,而当食物中氮含量较为接近时,摄食量增大是导致鱼类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考虑生长、食物转化效率、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各因素,可得出在实验的生长阶段,3种海水养殖鱼中,军曹鱼幼鱼的最佳摄食水平为次饱食摄食水平(9%/d或约为饱食摄食水平的70%),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最佳摄食水平为饱食摄食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餐桌上的石斑鱼(Epinephelus sp.)被认为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斑鱼越来越多地进人了普通家庭。目前市场消费的大部分石斑鱼来自钓捕作业的渔获,普遍用于食用的石斑鱼约有30种之多,除中国大陆自己养殖和捕捞的产品外.相当一部分是从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输入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池塘养殖石斑鱼的几个重要环节。推广石斑鱼海水池塘养殖,协助养殖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池塘选择石斑鱼是暖水沿海底栖鱼类,有其特定的生存发展环境,对其进行池塘养殖时,池塘条件也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这是养殖成败关键因素。由于石斑鱼的独特性,对构成池塘的几个组成因素如水深、面积、底质等设施,均有更加严格要求,分述如下:1.水深池塘水的深度是进行石斑鱼养殖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判断池塘能否进行养殖石斑鱼的前提条件,它的重要性在协助石斑鱼安全度夏、安全越冬之后,表现尤为明显。通常池塘平均水深要…  相似文献   

19.
石斑鱼属于(鱼旨)科石斑鱼属,其种类有100余种,世界上的暖水海域均有分布。我国产的石斑鱼约有廿多种,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常见的有青石斑鱼(土鲙)(Epinephelus awoara(T.R.S))、鲑点石斑鱼(红鲙)(E.faris(Thunberg))、赤点石斑鱼(E.akaara(T.R.S))等。石斑鱼为肉食性、底栖性鱼类,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底质多岩礁的海域,进行深浅洄游,,但活动范围甚小,喜欢吞食鱼类和虾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嫩等特点,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体色美,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在港澳地区被视为吉祥之物,享有上等佳肴之美称。目前,在香港,重500克左右的石斑鱼售价达200元港元,若遇传统假节日,售价更高,是一种竞争能力较强的创汇品种。就目前的生产水平看,石斑鱼养殖虽然投资较大,但生产效益高,一般投入  相似文献   

20.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我国沿海主要有青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等,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现将云纹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