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氮肥的品种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其中在农业生产上最常用的氮肥有4种,即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比例硝态氮肥对烟叶产质量和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不同比例硝态氮肥对烤烟产质量及烟叶氯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皖北潮土烟区 ,硝态氮含量占总施氮量的 75 %时 ,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最高 ;在皖南水稻土烟区 ,硝态氮含量占总施氮量的 5 0 %时 ,产值最高 ,硝态氮含量占总施氮量的75 %时 ,均价、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不同比例硝态氮肥对降低烟叶氯含量都有一定作用 ,在皖南水稻土烟区和皖北潮土烟区降幅分别为 13 .8%~ 16.8%和 10 .9%~ 2 0 .9%。因此 ,在专用肥配方中使用适当的硝态氮肥也是烟叶提质控氯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化肥产品中通常根据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将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市场上养分标明为硝酸盐形态的氮肥为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养分标明为硝酸盐和铵盐形态的氮肥为硝铵氮肥,如硝酸铵。随着人们对硝  相似文献   

4.
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和硝酸钙对设施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形态氮肥都可增加设施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且都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30 d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基本稳定。硝态氮肥对设施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都可增加设施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都是在施肥3 d后达到最大,以后逐渐减少,30 d后基本达到平衡;②3种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速效磷含量都无显著影响,施入土壤中的磷肥1 d后即大部分被土壤固定;③不同形态氮肥都可以增加设施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但速效钾含量仅与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施入钾肥的固定率表现为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未施氮肥。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处理设施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未施氮处理分别增加了26.88%、18.28%、11.07%,铵态氮肥更有利于提高钾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等施肥处理渗漏液中硝态氮含量在10.17~21.88 mg·L-1之间,渗漏液硝态氮占总氮含量的比例在85.5%~90.8%之间.各施肥处理渗漏液硝态氮含量呈前期较低,迅速七升,而后逐渐降低的季节变化趋势.玉米生长季各处理硝态氮淋失总量顺序为:单施氮肥>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无肥处理,单施氮肥处理硝态氮淋失总量最高(44.31 kg·hm-2),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处理硝态氮淋失量分别较单施氮肥降低47.6%和54.2%.氮磷钾合理配施方式有助于显著减少紫色土坡耕地硝态氮淋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石灰性土壤中亚硝态氮的累积机理和条件,为氮素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氮肥种类、氮肥用量、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对土壤亚硝态氮产生和累积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WHC)的60%,温度为25℃),硝态氮肥处理的土壤中几乎未检测到亚硝态氮;3种铵态氮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亚硝态氮累积,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依次为硫酸铵>尿素>硝酸铵;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化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培养温度为45℃时,土壤亚硝态氮含量最小;培养温度为25℃和35℃时,土壤亚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小,且均高于45℃时。土壤中亚硝态氮累积总量与氮肥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均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亚硝态氮最大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出现在硝化作用5~10 d后。【结论】在该试验培养条件下,硝化过程是石灰性土壤亚硝态氮的来源,土壤亚硝态氮累积量随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适宜累积的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7.
<正>化肥能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是,并不是所有化肥都适宜在蔬菜上施用。下面介绍几种蔬菜施肥注意事项:一、硝酸铵和其它硝态氮肥一般不宜施用于蔬菜凡肥料中氮素以硝酸根(NO3-)形式存在的均属于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钙和硝酸钠等,其中硝酸铵兼有NH4+和NO3-,但习惯上列入硝态氮肥。硝态氮肥施入菜田后,会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硝酸盐在人体中容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硝态氮残留浪费了氮肥资源,加大了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同时给地下和地表水环境带来威胁,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表征硝态氮淋失风险的重要指标。选取苏州市甪直镇淞浦村稻麦轮作土壤为试验土壤,取水稻一个生命周期为试验时间,设置氮肥施加浓度梯度,分层对土壤取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各个耕层中硝态氮的含量在施加氮肥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不施氮肥的氮素残留减少,其他施氮肥组氮素残留均较施肥之前有所增加;土壤硝态氮主要累积在30cm和150cm以下;施氮肥量越大,土壤硝态氮在0~180cm土层范围内的累积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资源,与人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引起全世界各国的关注,硝态氮成为进入地下水最频繁的污染物质,对此我国和欧美等国均进行了大量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化学氮肥的施用是造成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我国不同类型农田氮肥施用对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影响情况有所不同,蔬菜田氮肥施用量很大,其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情况最严重,超标率要明显高于粮田种植区和水稻田种植区.而近年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及施肥方式不当等原因,粮田和稻田的地下水污染情况也不容忽视,即使现在没有发生污染,耕地土层中因降雨、灌溉水淋溶而积累的硝态氮仍是地下水体的潜在威胁.目前,我国对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制定了明确的评价监测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系统研究和行政管理,广大科学工作者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驳枝和追施氮肥对早花烤烟成熟期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提高上、中和下部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和硝态氮含量;驳枝在成熟前期提高而后期降低了上部和中部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驳枝提高了下部叶片的硝态氮含量,降低了上部叶片的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互助县蔡家堡乡进行马铃薯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高原干旱山区马铃薯田产量、植株样品氮素吸收、分配和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缓释氮肥与等养分的普通氮肥相比,增产率为10.6%、17.4%;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马铃薯各器官中含氮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叶中氮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在营养生长阶段,在生殖生长阶段80天的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及50天缓释氮肥更有利于茎中的氮素向马铃薯叶片和产量器官转移,50天缓释氮肥在膨大期氮素积累量比其他处理都高,其中比CK、OPT高出88%、68%,马铃薯对于氮素的需求与50天缓释氮肥释放规律几乎一致.其他器官下降趋势较平缓生育期内能够延缓氮素向硝态氮的转化的速率,保证较长时间地向植株提供氮素养分,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土壤和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多种,但向下淋失的氮化合物总是以硝态氮为主,同时硝态氮淋溶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氮肥品种很多,根据化合物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酰胺态氮肥包括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为了提高氮肥的施用效果,科学选择氮肥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氮肥品种很多,根据化合物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酰胺态氮肥包括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为了提高氮肥的施用效果,科学选择氮肥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硝态氮的移动与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其移植动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明显。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养活硝态氮的移动。  相似文献   

15.
德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德国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利用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的作用机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和氧化氮的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阐明了DMPP的使用效果受气候条件、土壤性状、作物品种、种植季节和氮肥品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化施肥、优化增氮125%、优化增氮150%、优化增氮200%等6个处理,研究黄壤坡耕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溶性氮累积、迁移规律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且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分别占总硝态氮含量的37.3%~55.1%、29.3%~45.1%,2种作物可溶性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增氮处理对硝态氮、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作用明显,但对土壤可溶性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不明显;施肥各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及小麦和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及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减氮(OPT-N)措施较其他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各类缓控释氮肥在高关茅草坪土壤中硝态氮的转移。[方法]通过渗滤池和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在高羊茅草坪土壤中硝态氮的运移规律。[结果]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处理比尿素处理均能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淋溶量,且在0~90cm土层中,PCU60处理比PCU30和IU处理减少硝态氮含量及降低淋溶效果更明显。[结论]缓控释氮肥可有效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含量及淋失,是一种环境效益突出、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8.
各种氮肥如碳酸氢铵、硫铵、尿素等施入土壤之后,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把铵态氮(NH_4~ )转化成容场流失的亚硝态氮(NO_2~-)和硝态氮(NO_3~-)。硝态氮在土壤中,经反硝化作用则成为气态的氧化亚氮(N_2O)或分子态氮(N_2)而散失。为此研究能抑制铵氧化为亚硝酸的细菌活动的新型药剂(即增效剂或硝化抑制剂),防止硝化作用所造成的损失,以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增产目的。我们应用国产三种增效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土壤和植株的硝态氮测定作为棉花施用氮肥的诊断手段,是在6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Jaham在棉株的组织测定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硝态氮的分布和适宜的取样部位。Amer、Baker、Grimes和Mackenzie等进一步研究棉花叶片或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水分及栽培条件等等的关系,并提出硝态氮的临界浓度及其和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波涌灌施肥方式对地下水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通过肥液(硝酸钾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坪深150 cm条件下,施肥方式对肥液间歇人渗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片式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施肥方式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随地下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幅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即入渗结束的增加量>再分布1d的>再分布5d的;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增加量与地下水深度之间呈负指数函数关系:不同施肥方式在入渗结束、再分布1d、再分布5d后的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增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表施>深施>灌施>不施肥.灌施时,地下水硝态氮的增加量比表施和深施小,说明灌施肥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轻氮肥对地下水的污染,生产中应提倡这一节肥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