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以沈阳工学院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i-Tree模型评估校园内乔木移除空气污染物的总量及整体效益,并分析不同树种移除污染物的能力,以期为合理规划校园树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沈阳工学院校园内乔木移除污染物(NO2、SO2、O3以及PM10)总量为512kg,净化空气总效益约为4.3万元,其中单株效益最高的树种是刺槐(24.93元/株),其次是银白杨(23元/株)。火炬树(5.2元/株)和色木槭(2.84元/株)单株效益较低。由此可知树体大、生长旺盛且枝叶繁茂的树木单株效益较高,其所提供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树龄小、结构小的树木。所以为了使校园绿地更好的发挥移除污染物的能力,应种植树形高大、生长旺盛、健康状况良好的树木。  相似文献   

2.
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测算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为了探讨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测算方式及精度,该文利用2001年8月沈阳市真彩航片和抽样调查,借助ARC/GIS,以“立体量推算立体量”的方法测算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以风景游憩林最高,为5.35 m3/m2,附属林4.93 m3/m2,道路林3.65 m3/m2,生态公益林3.62 m3/m2,生产经营林2.35 m3/m2;城市森林分布区的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 m3/m2;城区单位面积城市森林三维绿量为0.35 m3/m2.沈阳城市森林总体三维绿量为161 296 716.85 m3,其中附属林为60 116 966.36 m3,37.27%,生态公益林43 321 771.43 m3,占26.86%,风景游憩林30 482 879.04 m3,占18.90%,道路林23 841 208.75 m3,占14.78%,生产经营林3 533 891.27 m3,占2.19%.经检验,该方法精度达到85.50%(α=0.05).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及快速有效的测算方法,以杭州市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36个20 m 20 m的样地,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4个群落指标。依据林木的分形原理,采用对群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显著性检验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4个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样地总体三维绿量呈正态分布,其中乔木层三维绿量占总三维绿量的近90%。4个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22~0.973,残差分析没有呈现明显图案,所得最优方程为y=2 679.155x11+77.620(y为模拟三维绿量,x11为胸高断面积)。根据模拟方程标准回归系数,14个因子中对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胸高断面积。图2表7参22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吉林省木本油料树种色木槭的资源现状,分析吉林省色木槭存量现状及特点,根据色木槭郁闭度与结实量关系及种子含油量估算年制备生物柴油原料油量,剔除边远地区不可采摘部分,得出吉林省色木槭种子年可制备生物柴油量为10万t,进而分析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可为吉林省开发利用色木槭这一能源树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树木的数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化树种丰富,收集到118种,属于40科62属,灌木的数量比例为3.71%,常绿树种的数量比例为53.48%,数量比例大于1%的乔木树种有22种。树种的重要值大于0.03的有11个树种,重要值累计为0.685,并表现为香樟(0.119)>天竺桂(0.087)>刺槐(0.085)>垂柳(0.082)>黄葛榕(0.064)>水杉(0.057)>女贞(0.048)>栾树(0.041)>银杏(0.039)>喜树(0.032)>杨树(0.031)。树木株数和物种数在树高(H)和胸径(DBH)上表现为5 m≤H<10 m和10 cm≤DBH<30 cm等级分布的最多,在单株树冠投影面积(S)和三维绿量(V)上则总体表现为树木株数和物种数随着树冠投影面积和三维绿量等级的增加逐渐减少。H<15 m和DBH<30 cm的树木分别占91.38%和88.74%,S<50 m2和V<100 m3的树木分别占86.93%和70.49%,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化树种不仅在高度和胸径等形态生长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三维绿量上也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6.
陈杰 《现代农业科技》2013,(9):163-165,174
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CBERS-02B数据的三维绿量测算方法。【方法】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地面样地三维绿量和遥感特征的相关性,并在密云县植被覆盖分类的基础上,分林型(阔叶林和针叶林)建立三维绿量测算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密云县森林植被三维绿量的反演,测算密云县三维绿量总量并分析其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建立了密云县阔叶林、针叶林三维绿量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24和0.735,总体精度为80.38%,单位面积均方根误差RMSE为1.41m3/m2,密云县三维绿量为523 561.516万m3,单位面积绿量为2.35m3/m2。【结论】基于CBERS-02B数据的森林三维绿量测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沈阳城市森林5种功能类型的201块有效样地进行了调查,测算了样地内树木的三维绿量,利用将树木绿量汇集于树冠中心点的方法,对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森林的三维绿量垂直分布呈现典型的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与三维绿量垂直跨度分布相一致;新栽植树木对三维绿量垂直分布影响较小,三维绿量值更多地取决于三维绿量垂直跨度,即大龄级大树冠树木对三维绿量的贡献值最大。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垂直分布峰值为9 m。风景游憩林、附属林、道路林、生态公益林及生产经营林三维绿量垂直跨越层次依次为4.6、4.0、3.6、3.4、1.8,平均为3.9。风景游憩林和附属林三维绿量跨越层次较为丰富,灌木所占比例较大;生态公益林和道路林层次较为简单,灌木所占比例较小;生产经营林最为简单,三维绿量垂直跨越层次多为1层,三维绿量垂直分布峰值为5 m。  相似文献   

10.
<正>三花槭(Acer triflorum Kom.)为槭树科落叶小乔木。三花槭秋季叶色红艳,引人瞩目,为东北地区营造秋季色叶林的优选树种,还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三花槭在黑龙江省主产于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区。国内吉林、辽宁、华北和西北等省区也有分布。国外日本、朝鲜、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1植物学特征三花槭为落叶小乔木,最高可达10m;树皮灰褐色,常成片状剥落;幼枝淡紫色、深紫色,具疏柔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绿地树种规划与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存在着本地资源种类选择及应用研究欠缺问题.在分析哈尔滨市周边自然植被五常凤凰山13个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种类构成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其种类在植物群落结构构成中先锋种、优势种及不同群落出现的频率,选择自然群落出现频率高、自然群落结构重要、观赏性优良的7种乔木和灌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其在哈尔滨市区不同绿地类型与生境的生长状况、大树存在情况及不同历史阶段应用的生长状况,同时选择不同生境和不同规格的典型个体,通过测定不同绿地生境中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重量及病虫害的差异性比较研究,从多视角评价7种树木在城市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蒙古栎、紫椴、水曲柳、白桦、色木槭、金银忍冬和鸡树条荚蒾7种树木在哈尔滨市区不同生境的绿地类型生长良好,适于应用.其中水曲柳、白桦、色木槭、金银忍冬及鸡树条荚蒾建议作为哈尔滨市骨干树种,蒙古栎与紫椴可用于各类型绿地,但须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容器栽植混合藤本植物在屋顶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木本藤蔓植物混合栽植试验结果表明:4种藤本植物组合可以达到降温和增湿的作用,提高总叶面积和三维绿量。降温增湿效果为:落叶果树和常绿花卉组合常绿果树和常绿花卉组合落叶果树和落叶花卉组合落叶花卉。三维绿量最大的是落叶果树和常绿花卉组合,单位面积(1 m2)绿量达到0.70 m3。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三维绿量对怀化市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绿地48个典型植物群落夏季11:00—15:00时间段降温、增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高度、分层数、总三维绿量密度、乔木三维绿量密度、灌木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正相关,地被植物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9.9 m3/m2时,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共设置924块样地,对珍稀树种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树木维度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各类绿地共有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树种11科14属18种16 361株,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重要值为15.2%,占明显优势,其次依次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沙松(Abies holophylla)、刺榆(Hemiptelea davidii)及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重要值分别为13.90%、13.33%、11.81%和9.94%。绿地建设时间和用地性质是影响珍稀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公园绿地珍稀树种最丰富,共有16种11 154株,分别占总种数和总株数的88.89%和68.17%,其次是附属绿地,有珍稀树种14种4 873株,分别占总种数和总株数的77.78%和29.78%。朝阳区珍稀树种最丰富,共有15种9 472株,分别占总种数和总株数的83.33%和57.89%,其次是长春新区,共有14种2 445株,分别占总种数和总株数的77.78%和14.9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三维绿量(3DGQ)和林下游憩空间量(FRS)特征,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在广东省珠海市前山公园(13个样方)、北理工珠海学院(14个样方)和梅华城市公园(26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研究林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测算三维绿量和林下游憩空间量,分析不同区位风景游憩林的差异。  结果  位于城市近郊区(UFA)的前山公园风景游憩林单位面积绿量最低。单木绿量较大的树种有白兰Michelia × alb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荔枝Litchi chinensis、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凤凰木Delonix regi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3个研究林地三维绿量分布有一定差异,位于城市核心区(CUA)的梅华城市公园三维绿量分布较均匀;树木胸径与其三维绿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树种树冠形状有关。凤凰木、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木棉Bombax ceiba和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的空间分配策略为林下游憩空间占据绝对优势,白兰的空间分配策略有较强的多样性。  结论  随着研究林地地理位置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近郊过渡,单位面积三维绿量逐渐减小,绿量分布迅速趋于集中;胸径与三维绿量的正相关关系受树冠形态影响;风景游憩林构建过程中,冠层空间和林下游憩空间的分配应结合树种特点进行。图3表1参30  相似文献   

16.
色木槭绿化用大规格苗木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木槭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是东北乡土树种.其树姿优美,叶片5裂,秋季呈现金黄、橘红或紫红色,十分鲜艳,观赏价值很高,宜孤植、丛植、列植或片植,作为庭院树、行道树及街心绿地栽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朝鲜、蒙古、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日本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找出群落结构与绿量之间的联系,探求提高园林绿地群落绿量的途径,选取北京市10个公园绿地共324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于2015年夏季测量群落绿量。从乔木层和灌木层及针阔叶组成情况对群落结构进行分类,将群落结构与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公园绿地群落中,以乔木层为针阔叶混交、灌木层为阔叶树种的结构类型最为常见,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8.33%。这类群落的针阔叶植物数量比集中分布在1∶9~1∶3,针阔叶植物盖度比集中分布在1∶5~1∶1.6。该类群落的绿量与针叶乔木盖度、阔叶乔木盖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得出了这类群落绿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48x1+0.629x2+0.446x3+1.400,x1为针叶乔木盖度,x2为阔叶乔木盖度,x3为阔叶灌木盖度。  相似文献   

18.
槭树树冠秋季变色过程中叶片生理指标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槭树属4种秋色叶树种——白牛槭、拧筋槭、茶条槭、色木为材料,观测了树冠叶片变色率达到60%时树冠不同位置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值、细胞液pH值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对应于树冠由内至外叶色逐渐由绿变红(黄),叶片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渐次降低。叶色变红的白牛槭、拧筋槭和茶条槭,树冠外层叶片的花色素苷相对值显著高于内层,而叶色变黄的色木叶片的花色素苷相对值则内外相近。树冠不同位置叶片的细胞液pH值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不是很大。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相对值、细胞液pH值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之间以及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合理的树种配置是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的基础。  方法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固定样地连续15年(2004—2019年)4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树种对地上生物量碳库储量贡献,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速率差异及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结果  (1)2019年阔叶红松林地上生物量为(282.5 ± 102.8) Mg/hm2,过去15年间年均净固碳速率约为1.0 Mg/hm2,在3个监测周期(2004—2009年、2009—2014年和2014—2019年)内的固碳速率分别为1.54、0.73和0.76 Mg/(hm2·a);(2)样地内地上生物量最高的7个树种(紫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色木槭和大青杨)累计贡献量占整个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96.2%,其中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3个树种贡献了73.6%;(3)紫椴、水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春榆5个树种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其平均胸径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其大径级个体的固碳作用持续增强;(4)主要树种固碳速率存在明显差异(?0.97% ~ 0.77%),其中具有复叶结构的水曲柳是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最快的树种,年均增速约为0.77%,其后依次是紫椴(0.60%)、春榆(0.54%)、蒙古栎(0.38%)、红松(0.09%)、色木槭(?0.46%)和大青杨(?0.97%);(5)7个种群在3个监测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动态,其中紫椴和色木槭、蒙古栎和红松、水曲柳和春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向波动关系,大青杨和春榆呈负向关系。因此,固碳速率在树种间存在时间上的异步性。  结论  该研究揭示的典型温带树种固碳规律、树种间固碳速率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特点可为本地区植树造林实践中树种选择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吉林蛟河主要树种叶片光谱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室测量的阔叶红松林的叶片光谱数据,对吉林蛟河实验区的主要树种(红松、白桦、白牛槭、春榆、裂叶榆、蒙古栎、青楷槭、色木槭和紫椴等)的叶片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测量叶片光谱数据,针阔树种分类精度达到100%;所有树种分类精度为80%~100%。运用波段响应函数分别模拟多光谱传感器GEOEYE-1、RAPIDEYE和WORDVIEW2的光谱,可以有效区分针阔树种,分类精度为71.6%~100.0%;所有树种分类精度为47.3%~7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