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红外相机在卧龙保护区热水河温泉附近野生动物监测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运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动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是野生动物研究、保护、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环节。红外相机技术,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常规技术,具有对动物干扰小、人为因素限制少、物种鉴定精准、不间断、可持续等诸多优点。红外相机技术相对于传统监测手段而言,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已在野生动物种群监测、多样性调查、种群密度评估等保护工作中广泛运用。为创新阿尔泰山野生动物保护手段,在阿尔泰山林区设置了全自动红外线照相机,结合林区日常巡护监测,开展了野生动物监测研究,探索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阿尔泰山林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期为野生动物的检测及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根据保护区地形图、植被分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公里网格布设了89台红外相机及30条样线,以红外相机法与样线法对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黑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14个公里网格相机拍摄到黑麂活动影像,黑麂相对多度为3.38,拍摄率为0.34%,其分布范围为红外相机拍摄到各兽类分布范围的第8位;黑麂分布集中区位于保护区内的高峰、大龙岗等核心区,种群密度为(7.25±2.63)只/km2,全区密度为(4.77±1.36)只/km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香港特区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川港卧龙保护区持续合作SC08项目(《利用红外相机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温泉附近高原野生动物行为监测研究》)为基础,结合红外相机监测,样线调查、社区问卷调查等手段对卧龙保护区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客观分析了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提出了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及管护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在日常巡护管理中引入红外相机、PDA巡护监测等新技术,搭建基于三维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2日16时许,小五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天雪地,在海拔2000多米处的一棵大树上,一台红外触发相机依然在坚守岗位。这时一个雍容华贵的身影悄无声息地闯进相机的视野,相机留下了珍贵的瞬间。2013年4月30日,当这台相机被工作人员取回后,相机里的画面振奋了大家:一只雄性的成年金钱豹!这证实了小五台山是金钱豹的栖息地之一也首次证实该地区确有金钱豹。  相似文献   

7.
红外相机已成为开展资源管护的高效工具,降低了管护成本,落实了“做细做实,管用有效”的原则。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华阳片区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辖区内人为干扰活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人为活动主要为路过、割竹、挖药和养蜂;人为活动主要集中在1月、4—8月、12月;日人为活动时间主要在6—18时。  相似文献   

8.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不同野生动物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野生动物在旅游路线周边的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有助于保障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安全,提高防控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08-111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兽类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树鼩(Tupaia belangeri)、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野猪(Sus scrofa)、豪猪(Hystrix hodgsoni)这7种;拍摄频次较高的鸟类为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这3种。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自然保护区应长期开展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在保护区的黄柏塬(秦岭南坡)和蒿坪(秦岭北坡)安装了22台红外相机,19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384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62张,其中67.3%为拍摄到兽类的照片,23.8%为鸟类,7.0%为工作人员,1.9%为其他人员。共监测到野生动物6目14科24种,其中兽类16种,鸟类8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动物是羚牛、野猪、小麂和血雉。各种动物四季活动规律不同,不同海拔、不同季节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也不同,同时,利用红外相机研究了大熊猫、金丝猴、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监测中观测到大熊猫好奇玩相机、梳理毛发、倒立撒尿、采食开花的竹子和金丝猴下地活动;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45.2%、37.9%和15.3%;羚牛以站立、采食和走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7.1%、31.0%和7.1%。监测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动物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4 hm2(600 m×400 m)样地中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布置20台红外相机,监测样地内的鼠类密度.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引用物理学中气体分子碰撞率原理,在不对鼠类进行个体识别的情况下,估算样地内鼠类密度.结果表明,以此估算的样地内鼠类密度D3与标志重捕法估算的鼠类密度D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者契合程度高,说明此模型具有相当高的精确性.而在较高的相机分布密度(0.83台/hm2)下得出的鼠类密度季节消长状况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2.
2021年9月至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长顺斗麻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监测,其中3台相机位点拍摄到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成体.结合历年贵州省黑颈长尾雉的分布记录和相关文献,此次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在与云南和广西接壤的贵州西南部地区,应为黑颈长尾雉的历史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0,(7)
为做好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最大程度了解区域内野生动物动态信息,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启动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在24个点位放置了24台相机,每台相机放置93天。研究期共获得照片1003张,其中兽类358张,鸟类261张,人类229张,其他155张,未发现目标的空照片320张。探索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的方法,为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和管理提供借鉴,为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本地资料。  相似文献   

14.
邓志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24-12925,12928
结合尚勇子保护区开展的日常巡护和监测巡护,利用食物源基地改造、红外相机监测和社区网络监测等方法,调查研究了尚勇子保护区内活动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活动规律,以期为今后保护区基层管理所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利用野外安置红外相机与样线法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羊的种群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该文根据2年的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黄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保护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羊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最终产量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了化学分析法、SPAD-502叶绿素仪、高光谱分析法等方法的利弊,并重点介绍和探讨了近年来日益获得关注的通过低成本RGB相机和近红外相机估测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新方法。RGB相机和近红外相机估测叶绿素含量的精度与SPAD-502叶绿素仪和高光谱仪等专业设备相当,而且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且便于携带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狍为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利用野外安置红外相机与样线法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狍的种群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该文根据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保护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狍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鹿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利用野外安置红外相机与样线法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的种群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2年的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马鹿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保护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马鹿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单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原理,介绍了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些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可以理解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结构解析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 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 < 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 < 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 < 0.05)和冬季(P < 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