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自动站功能设置与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地面观测自动化的发展,观测场自动化设备的增加,新型自动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根据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使用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新型自动站的功能设置与注意事项,以及结合本站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促进今后新型自动站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近两年自动观测能见度仪正式投入到业务运行当中,为能见度观测工作减轻了工作量,包括能见度自动观测记录和新型站软件判断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观测地面的综合业务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观测场就会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逐渐增加,这些新型自动站给观测地面的综合业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减轻了工作站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这种新型自动站勘探地面综合业务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观测数据发生错误、外界因素影响、降水指标异常记录等。基于此,本文就从新型自动站地面综合业务常见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其处理办法,使新型自动站可以发挥其真正的利用价值,确保数据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相比之前所使用的地面CAWS300型自动气象站,新型自动站DZZ5更适应地面观测业务改革和调整的新需求,满足了新型自动站在国家级台站业务化运行的要求,成为了今后台站地面业务的发展方向,新型自动站相比原自动站从原理及系统结构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文章以商都县气象局应用的新型自动站DZZ5为例从原理及系统结构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近年来大力推进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改革工作的进行,地面测报业务这项一直以来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工作的项目,随着气象工作现代化的推进,确保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观测人员和雷电防护相关专业人士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气象自动站运行的特点,分析了自动站受雷击损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快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是综合气象观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目前,新型自动气象站已在山东省气象台站投入使用,给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基层观测人员对新型仪器的技术性能及相关技术规定不熟悉,导致新型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时,无法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根据现行业务技术规定,新型自动站出现故障后,经排查,在1h内无法恢复时,应及时启用备份自动气象站。如何在规定时间启用备份自动站并对相关疑误数据进行处理对基层观测人员来说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本文依据汶上国家一般气象站一则新型自动站故障实例就如何启用备份自动气象站及对相关疑误数据处理进行总结,希望对基层观测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台站观测质量提升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调整方案规定及自动站观测业务规范,针对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改革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维护、降水观测及其他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面观测自动化的发展,2013年12月31日商都县气象局启用了新型自动气象站DZZ5,随着新型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根据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使用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本站ISOS软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促进今后新型自动站软件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程度逐年提高,为彻底解放台站测报人员,优化台站人员配置,探索地面观测业务无人化改革,对现有的自动站进行改造,通过增加共享串口服务器,改变采集器与计算机一对一和短距离的传输模式,实现市(省)级远程采集自动站数据,将台站观测业务集约到市(省)级统一处理。县级可同时采集自动站数据,做为网络故障时的应急备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适应新型地面观测业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伟 《农业与技术》2014,(4):207-207
针对当前地面观测业务自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结合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内容,从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动站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自动站仪器的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和认真研究业务调整后的变化4个方面浅谈如何快速、准确、高效适应地面测报业务改革。  相似文献   

11.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保障工作是气象业务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自动站出现故障时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障观测数据连续性和时效性,朝阳市气象局设计开发了朝阳自动站运行监控报警系统。本文针对目前区域自动站运行保障工作现状,分析建设该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具体介绍了该系统平台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气象局改革要求地面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地面观测资料传输正常、地面观测数据正确,在日常工作中观测人员应对自动站仪器经常维护,对常见故障能及时处理.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气象站设备,白天每正点前30 min要查看前2h和本小时数据采集是否正常;一般1~2d重启计算机,每天19:00应检查自动站采集器时钟对时;己实现自动观测的要素数据异常,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先分钟数据替代、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的顺序代替,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象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观测业务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家级台站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观测项目不断减少。自动观测仪器可以实现自动观测、自动存储、自动上传等功能,这些功能能有效减轻观测员的工作。但由于软件的不完善以及网络不稳定等因素,自动观测也会出现数据异常或上传中断等特殊情况。近年来,国家级台站相继实现了自动气象站双套运行,无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型站还是采用双套新型站,2套系统之间产生的不同数据如何相互检验,相互比对成为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设计实时监控软件解决了上述两点困扰。通过上传监控程序,读取软件工作日志,实现上传中断的报警功能,此类软件适用于上传主机远离值班室的台站;设计双套站对比软件,通过对比两套自动站形成的文件中的数据,及时发现可疑数据并报告给台站工作人员,从而帮助观测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确保观测设备正常工作,保障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度,也减轻了台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自动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保障,新型自动站因具有高精确性而被各地气象部分广泛应用。本研究简要分析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中的几种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简述常用的故障排除法,提出应加强日常硬件和软件维护来确保自动站的良好运行,以发挥自动站高效观测业务性能。  相似文献   

15.
毛淑梅 《北京农业》2015,(6):140-141
新型自动站的建成与投入运行为气象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使气象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因此,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稳定持续运行是决定地面观测业务质量的关键。基于此,针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及其测报业务软件系统构架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分析了自动站测报业务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及应对措施,为加强观测人员业务操作技能及保障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软件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来,工作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型自动气象站测报业务软件运行故障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驿 《北京农业》2015,(6):136-137
新型自动气象站作为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设备,在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推进气象事业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确保自动站正常稳定运行,必须熟练掌握自动站测报业务软件的应用。基于此,根据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软件结构设计对业务软件应用中几种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对新型自动气象站测报业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有待补充,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门源县气象局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情况,对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相应处理方法,并提出自动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日常工作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河北省升级换代了新型自动站设备,逐步实现了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地温以及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雪深等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虽然新型自动站设备运行相对稳定,但数据异常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台站综合气象业务人员必须熟悉各类数据文件格式和最新业务技术规定,深刻理解并灵活掌握异常记录处理方法,保证快速、准确地对不正常记录进行人工质控处理,提高自动站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率。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结合工作实际,对能见度、气温、湿度、降水等观测要素的异常记录举例说明其处理方法,供台站气象业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型自动站的投入应用是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气象业务改革的重要一步。该文以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系统构架为基础,对自动站测报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气象测报人员更好地掌握测报软件,提高自身故障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