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奶牛整个泌乳盛期,精饲料的喂给量随着产乳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增加精饲料而乳量不再增加为止,这样饲养方法叫短期优饲法。具体做法母牛产后15—20天,按饲养标准喂给,另外每天再增加1-2公斤混合精料,作为提高产奶量的预付饲料。加料后,若母牛产奶量继续提高,食欲也好,隔一周再调整一次饲料。在整个泌乳盛期,精饲料的供给量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既然要科学合理饲养管理,就要清楚奶牛泌乳期的各个阶段特征,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本文详细介绍在产乳初期、盛期、中后期,母牛的产乳量,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方法。奶牛泌乳期一般是指产后15~200天,从产生初乳到产奶结束。这段期间既要合理供给营养,又得考虑成本的问题。只有饲养管理得当,才能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比如,奶牛产乳初期(产后15天)应该以恢复体况健康为主,  相似文献   

3.
《饲料博览》2005,(4):53-53
此期体质已恢复,乳房软化,消化机能正常,乳腺机能日益旺盛,产乳增加快,进入泌乳盛期。在分娩后16-100d为泌乳盛期。若头产母牛在15—21d内不催奶,逐步给予良好的营养水平,可使高峰期延长到120d。泌乳盛期是整个泌乳期的黄金阶段,此阶段产奶量约占全泌奶期产奶量的40%左右。高产奶牛采食高峰要比泌乳高峰迟6—8周,就不可避免地在泌乳高峰期出现一个“营养空档”。  相似文献   

4.
饲养奶牛的收人,主要来源于成年母牛的产奶量。奶牛产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2个因素,即遗传和环境。遗传上的产奶潜力要变为现实的产奶量,就要不断改进和提高饲养技术。因此,根据高产奶牛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充分发挥母牛遗传产奶潜力,获得较高的产奶量,是当前奶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1泌乳前期奶牛产犊后开始泌乳,泌乳量逐渐上升至泌乳高峰。泌乳早期指产犊后开始到产后70天,此期产奶量可  相似文献   

5.
泌乳初期是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一段时间,通常也称围产后期。这一时期母牛的特点是胎儿代谢产物的不良影响逐渐消逝,乳腺和循环系统机能尚不正常,乳房还水肿,消化机能减退,子宫未恢复,恶露未排尽。由于开始泌乳,体内钙丢失量大,此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的后备母牛及不同泌乳阶段的成年母牛在日粮、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方法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论是后备母牛还是成年母牛都必须分群饲养管理。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①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②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以后的产奶量是关键饲养期。③泌乳盛期(110天),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一个泌乳期为10个月。母牛产后泌乳量上升很快.泌乳盛期约在产后20~70天.高产牛可延续到产后3个月,泌乳盛期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在泌乳高峰期内日粮中增加精料减少粗料给量.以料促奶。饲喂高能量的饲料.粗料以青干草、青贮、多汁类饲料为好.常规饲养法是每产3~5公斤奶给1公斤精料。泌乳3个月后随着产奶量的下降.调整日粮结构.增加青粗饲料比例.降低精料给量.以奶定料。  相似文献   

8.
母牛饲养 奶牛的一个泌乳期为10个月,母牛产后泌乳量上升很快,一般在产后1个月达到高峰,高产牛可持续到40~50天,泌乳高峰期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产后3~6个月按月递降5%~8%,泌乳6个月以后产奶量每月递减8%~12%。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04,(2):51-52
1奶牛泌乳盛期的生理特点 泌乳盛期是指从泌乳初期到产奶高峰(8~10周)期间。泌乳盛期是饲养难度最大的阶段,因为此时泌乳处于高峰期,而母牛的采食量并未达到最高峰期,因而造成营养入不敷出,处于负平衡状态,导致母牛体重骤减。母牛在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乳房的水肿已经消失、软化;②机体内的催乳素的分泌量会逐渐的增加;③食欲已完全的恢复正常,乳腺活动  相似文献   

10.
1.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 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即依据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产房期:指母牛分娩至产后15天,此期为母牛身体恢复期.因食欲不良,采食量减少,体重剧烈减轻,为此,应增加采食量,防止过度减重.要供应优质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在产后6~15天,每天约加精料0.5千克,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此期精料日饲喂量按每100千克体重喂1千克精饲料,日粮中粗饲料与精饲料之比按干物质计为54∶46.  相似文献   

11.
乳用青年母牛自第一次产犊后即称为泌乳母牛或成年母牛,此后将进入泌乳——干奶——再产犊——再泌乳的循环阶段。母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持续280~320天,国际通行标准按305天计算。奶牛泌乳期的长短因品种、年龄、胎次、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本胎次的产奶量和是否能再次正常发情,  相似文献   

12.
侍丽霞 《油气储运》2005,(12):27-27
预支饲养法从母牛产后15~20天开始,在母牛吃足粗饲料的前提下,在按奶给料满足维持和泌乳的实际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每天再多给1.0~1.5千克的混合精饲料,作为提高产乳量的预付饲料。在整个盛期,精饲料的给量随着产乳量的增加面增加,直到增加精饲料乳量不再增加为止。  相似文献   

13.
一、做好奶牛的预支饲养 在奶牛从分娩到再分娩的一个繁殖周期中,要经历升乳期、盛乳期、配种、降乳期以及干乳期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产奶量运渐上升,达到产奶高峰所需时间视遗传因素、产前体况和产后的饲养管理情况而定,通常大约在产后30~60天产奶量达到高峰,饲养管理适宜可维持2~3个月盛乳期,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若母牛再次配种(产后40~50天),约在产后5个月产奶量下降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4.
母牛分娩后开始产奶至干奶为止.称为一个泌乳期,一般为305天,根据母牛在产后不同时间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的规律以及体重和产奶量都有不同的变化。乳牛具有很强的泌乳性能,对饲料,尤其是青粗饲料的转化利用效率是最高的饲养乳牛,已成为我国家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做好泌乳牛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保证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产奶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饲养技术 1.围产期的饲养 ①围产前期。既要预防奶牛过肥和流产,又要适当增加日粮蛋白质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可以预防母牛产后瘫痪和酮病的发生,但在产犊后第1天开始必须恢复原来钙、磷水平。②围产后期。产后母牛体质弱,食欲较差,乳房出现水肿,子宫未康复。饲养目的是促进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高峰期打下良好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相似文献   

16.
《饲料博览》2004,(2):51-51
1奶牛泌乳初期的生理特点泌乳初期是指奶牛从产犊开始直到产后10~15d的这个时期,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或身体恢复期。在整个泌乳初期内干物质进食量因食欲未完全恢复而比泌乳后期还低15%左右。在此期间,一般母牛体重会减少35~50kg,平均每日减少0.5-0.7kg,个别情况下,平均每日可减少2~2.5kg。这个时期奶牛的特点是:①食欲尚未恢复正常;②母牛体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的干奶期是指奶牛临产前停止泌乳的一段时间,通常干奶期为50~70天。母牛干乳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干乳方法的正确与否、干乳期时间的长短,均直接影响母牛的健康、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生犊的强弱及母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给予干奶期母牛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怀孕经产奶牛在临产前2个月左右,就应当给予干乳,这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干乳期即产奶牛在下一次产犊前的一段不泌乳的时间,一般为45~75天,平均为60天。早期配种的母牛、体质瘦弱的母牛、老龄母牛、高产母牛及饲养条件不太好的母牛等,干乳期可以适当长一些。约为60~75天;膘情较好、产奶量较低的牛可缩短到45~50天.但母牛干乳期最短不能少于40天。否则将影响下胎产奶量和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产奶期指母牛分娩后到干奶前这一时期,一般为305天,一般分为泌乳早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一、各期的饲养要点1.泌乳早期,时间为分娩至产后21天。饲养要点为产后恢复、疫病防控和产奶高峰准备。母牛产后,及时饮温麸皮红糖水,做好挤奶和子宫检查、消毒或给药;转饲产奶期日粮,每日每头增加0.25千克精饲料,按3千克奶增加1千克精饲料确定精饲料用量,为高产做准备。恢峰时饮温和子宫检产奶期日千克精  相似文献   

20.
一、饲养管理 一般奶牛场都制定有不同阶段的饲料配合方案,按饲养标准供应日粮,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干奶期间的母牛膘情过肥,产后牛或泌乳高峰期母牛膘情又过瘦,其原因都是营养失衡。如按五级评分制,干奶期母牛膘情要维持在3.5~3.75,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要维持在3-3.5之间。奶牛的繁殖力受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制约,能量不足和过剩都会对繁殖力产生不利影响。能量不足通常发生在饲料质量低劣、限制饲养、产后泌乳初期及高泌乳量等条件下,以产后初期最为常见,这是由奶牛产后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当产后初始体重下降20%~24%时,母牛发情周期终止,卵巢静止。奶牛产后的产奶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