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施行林业栽培技术。其中青海云杉作为国家绿化重点培育树种,具有生长周期长、易于存活、实用性价值较高的特点,对青海及所有西北地区都起着重要保护作用。本文就青海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展开探究分析,首先详细阐明青海云杉的育苗栽培相关技术要点,其次对青海云杉的造林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总结论述,为我国青海云杉的良性生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云杉是四季常绿树种,树冠形态十分优美,也是国家绿化工程的重点普及树种,在青海以及整个西北地区的林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在林业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造林技术的应用,提高造林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前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为青海省的主要造林树种,青海云杉属于天然林的主要构成树种。因为青海云杉在青海省具有广泛的种植范围,这也使青海云杉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青海云杉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影响,降低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水平,对青海地区林业种植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所以,当下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降低青海云杉病虫害对树木造成的影响,避免病虫害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绿化植物,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是造林工程主要选择树种之一。青海云杉兼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优化青海云杉育种技术,提高播种和栽培水平意义重大。从实际栽培情况来看,需要立足于全过程,全面把握播种育苗要点,将改良技术运用到位,提高青海云杉幼苗成活率,保证后期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5.
青海云杉育苗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海云杉属于一种四季常青的树种,其冠型非常优美,具有较强的生长和适应能力。青海云杉不仅是高海拔地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林木资源,而且也是荒山造林和城镇绿化中非常重要的树种。本文通过对寿鹿山青海云杉育苗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旨在可提升青海云杉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的依据。青海云杉是一种常绿松科类的大乔木,整个树姿和冠形都非常的优美,是绿化造林中非常重要的树种,更是西北整个地区不断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林木资源。因此,通过深入  相似文献   

6.
青海云杉是甘肃省天祝县的重要天然树种,常在山谷与阴坡组成单纯林,也是用于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青海云杉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阻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保证天祝县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文章针对自治县中的青海云杉常见病虫害的病症表现和发病规律进行阐述,然后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甘天祝藏族自治县青海云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伴随社会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项绿化措施开始被广泛采用。其中,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青海云杉能够在海拔3500m以上的地区生长,是我国西北防护林建设的主要种植树种。为了提高我国植树造林的总体效率和质量水平,本文对青海云杉的育苗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造林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贺树荣 《河南农业》2022,(26):25-27
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甘肃省种植面积广,通常生长在海拔1 600~3 800 m区域,木材性质和云杉较为相似,在建筑领域、舟车领域、家具领域、木纤维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近年,甘肃省青海云杉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为了可以提高青海云杉的产量及品质,相关部门对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优化。病虫害防治是栽培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加强栽培管理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出现概率,减轻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基于此,本文对青海云杉的主要病虫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以期可以为青海云杉病虫害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马泽 《乡村科技》2023,(13):104-106
青海云杉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树种之一,具有形态独特、适应性强等特点,且在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与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造林面积的持续增加,病虫害发生也日趋严重,不仅直接影响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还威胁林业发展,因此强化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此,重点梳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青海云杉病虫害发生概率,助推当地林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云杉的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并且具有保持水土和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青海云杉的生物特性,从苗圃选择、树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移栽管理等环节来阐述育苗栽培技术,研究青海云杉的造林管理技术,凸显其重要价值。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主要位于青海的都兰以南地区、西倾山以北地区和祁连山区等高海拔地区,这里地质环境适应云杉的生长,云杉的大量培植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固土壤,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产生。本文主要就云杉的移栽和养护技术展开,通过对移栽前的准备工作,移栽树苗的处理和移栽后的养护进行分析,在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中总结青海云杉的移栽和养护经验,壮大林业云杉的种植和培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青海云杉是青海省特有的乡土树种,在本地的林业生态系统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些年随着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扩大,青海云杉已经成为荒山造林和城市绿化的常用树种。随着青海云杉树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青海云杉育苗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青海云杉育苗栽培技术和造林管理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随着对青海云杉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树种已经成为高山地区重要森林更新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同时也可以将青海云杉作为家庭观赏树种种植,适合园林中孤植和群植,常常被当作庭荫树木、园景树木。青海云杉林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供建筑家具及纤维工业原料用材。现阶段青海云杉育苗主要采用实生繁殖技术,但采用实生繁殖技术繁殖出来的幼苗在前期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生长缓慢,结实较晚,并且实生种子园由建设很投入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这就使得市场上青海云杉幼苗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更为优质高产的青海幼苗,就成为现阶段林业科技工作者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本文从苗圃地的选择及整地技术、种子的处理及播种技术、施肥及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幼苗管理,造林时间选择、栽植技术及林地管理等方面详述了青海云杉的育苗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云杉作为一种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兼有的珍贵品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在环境极端恶劣的地区中生存种植,现阶段已逐渐成为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青海云杉由于自身生长习性,对于栽培技术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幼苗阶段,需要做好技术保护,提高成活率,保证生长态势良好。本文立足于实际种植,对当前青海云杉的育苗栽培及其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云杉为绿化中常用的风景树种,本文通过对青海云杉移栽苗木的选择、种植地及时间的选择进行叙述。并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青海云杉栽后的养护管理技术,为绿化中青海云杉的移栽和养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又名粗枝云杉、大果云杉、粗皮云杉,为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和四川海拔2 400~3 600m地带。云杉耐阴、耐寒,喜凉爽、湿润气候,在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上生长较快,发育良好。云杉材质优良,树形优美,枝叶茂密,既是优质用材树种,也是高寒地区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道路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在高寒地区大力培育这一优良树种,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多年来育苗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青海云杉是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重要树种,同时也是荒山造林和城镇绿化的优先树种之一。文中主要分析了青海云杉的常见病虫害问题,阐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希望借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从根本上提高青海云杉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通宝库林场1981年引进红皮云杉,通过5a时间的观测调查发现,红皮云杉适应本区环境条件,具有速生抗病虫害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引种是成功的。1986年开始上山造林试验,并被引种到大通植物园、西宁植物园。经过20多年的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红皮云杉在引种区生长正常,能安全越冬,没有发生病虫危害,比乡土树种青海云杉生长快1~2倍,是一个很有栽培前途的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云杉是青海省实施植树造林工作的主要树种之一,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青海云杉的大面积种植对于林业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青海云杉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青海云杉的病虫害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将会对青海省的林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青海云杉基本生长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青海云杉是青海地区的主要优良树种,它为当地组成了大面积天然水源涵养林,但多年来青海云杉深受叶锈病病害侵袭,它严重影响了青海地方的营林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