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福建农林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结果为佐证,揭示了福建农林大学本科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并为提高其跨文化敏感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跨文化因素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文化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我国高级人才的必备素质。然而,基于种种原因,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能力却比较薄弱。文章通过分析跨文化因素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各个方面的影响,指出"跨文化意识提升"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育涉及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理工科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喜欢用数学公式来解决一些形象思维问题。把逻辑思维的方式运用到语言学习的翻译中,尝试性地用代数法从四个方面用译例来解析一些英语难句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春波  安永辉  赵丽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802-14803
论述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以及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农村生源学生的口语能力相对低下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农村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若干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宋葵 《中国农业教育》2011,(6):26-29,33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从认识、知识和行为三个测量维度,对南京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能力的发展不均衡。为此需要在教学中强化研究生的交际意识,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6.
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是翻译教育生态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从翻译教学生态环境、学生译者中心、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出发,探究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发展的方向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教学模式,即灵活运用直观介绍模式、对比分析模式、案例分析模式和实践活动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英语能力已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对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本文以某个已经实施了两年分层教学的非英语专业班级为例,浅析该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基础课程中的效果及利弊,并给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无法实现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市场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我院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专业服务课程,尝试在高职类非专业英语学生中进行以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教学工具,依托良好的英语教学软件和相关英语教学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项目化情境教学。设置课内课外两大项目情境,以课内总项目情境为线索,下设三个分项目情境。在完成了一年的计算机网络项目化情境教学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取得喜人效果。证明在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的项目化情境教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通过显性路径和隐性路径两种方式.根据口译课程的特点,在口译教学中运用隐性教学方式将跨文化教学内容融入到口译各技能的训练之中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做法.一项对比教学实验的结果表明,依托口译技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整体水平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对差异认同感有显著积极影响;实验结果同时表明此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成绩.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综合跨文化敏感度和除了差异认同感的其他四个维度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成绩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该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以更全面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也是语言学习者必备的能力之一。采用Chen和Starosta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从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敏觉力和跨文化效力做了全面调查,并结合该校自身特点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已然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大计的重点。相较于跨文化认知和行为层面的研究,跨文化情感层面的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另外,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聚焦智能化、交互化和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之间的关联性,总结出"互联网+"时代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智慧课堂的特征,认为其在提升高等教育阶段的跨文化敏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探讨并建构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提出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课堂来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长期境外留学的高校师生为被试,采用跨文化交际敏感和跨文化交际恐惧量表,考察被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果表明,性别、专业对被试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和恐惧度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和留学时长对其具有显著影响。与年龄较小的被试相比,年龄较大被试的跨文化敏感度明显较高,跨文化恐惧度明显较低。留学时间长的被试,其跨文化敏感度明显高于留学时间短的被试,而其跨文化恐惧度明显低于留学时间较短的被试。因此高校外语教育应拓展境外学习和实践机会,为师生创造终身学习的外语学习环境,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敏感出降低跨文化交际恐惧。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了更多面对面交际的机会,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交际结果。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深入分析,找到有效的破解策略,科学有效地推进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践性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理工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以及辅导员在开展理工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以理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为例,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并且提出提高辅导员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基于职业技能的需求,高职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以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为研究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跨文化教育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从理论方面研究论证将跨文化交际策略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指导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档案袋评价具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功能,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写作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笔者相信许多从事高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教师都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难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2000年3月制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阶段写作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20~150个单词的短文,内容切题,条理清楚,语言正确;能改写或缩写课文内容;能正确书写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然而,英文写作向来被认为是英语专业学生四项基本技能中最弱的一项.因此,怎样改进教学、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3因子问卷模型,即英语听力焦虑,英语听力技能自我信念及英语听力技能3因子,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以手机网络为核心的教师、学生、课堂四位一体英语听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的各高职院校中基础英语课程仍是一门面向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基础英语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具备并掌握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所需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评价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时候,不能简单的仅凭一次期末考试,或以是否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成绩好坏的标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曾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特别有利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特别是在英语去课堂上,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然而各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定位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和总结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