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产业是云南省优势、特色和重点产业,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农业重点产业之首。本文围绕绿色发展,总结梳理了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了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夯实产业基础、拓深延展茶产业链、实现绿色茶叶优质优价、提升茶叶认证效能、强化产业科技支撑5个方面提出建议,以助推云南省绿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15,(1):27
一是分别补助种苗造林、种苗种草300元/667 m2、120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1200元/667 m2、680元/667 m2,分别分3次、2次直补。二是重庆市财政按每年每667 m2补助5元工作经费,工作经费原则上市级、区县按1∶4分担,不足部分区县承担。三是将退耕还林地纳入森林抚育补贴范围;退耕后营造的林木符合国家和重庆市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分别纳入中央和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四是统筹安排中央、市级财政专项扶贫等资金,用于退耕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相似文献   

3.
梅村乡地处安徽省贵池市南部山区,辖10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2560余户10139人,全乡总土地面积1.36万hm2,其中山场面积1.14万hm2,耕地599.5hm2,素有"九分山场半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之称。1998年梅村乡被安徽省科委批准为"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以此为契机,梅村乡结合实际制定了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和各个园区的具体实施方案。该乡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经过2年的实践,已初步建成6大园区,即生态粮油科技示范园,从湖南省引进中稻优质米品种"香两优68号",在必胜村建成7hm2示范园,采用"两稻一肥"栽培模式,单产高达6375kg/hm2,比常规稻增产15%~20%,收购价提高10%;在新村村建立7hm2"皖油14号"油料示范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施"一油一稻"种植模式,油菜籽大获丰收;生态经果林科技示范园,发展以苦岭为中心的667hm2板栗生产基地,其中重点建设140hm2生态板栗园,以当地优种"必胜板栗"为主,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并对百年树龄的老栗园进行更新复壮;生态茶叶科技示范园,主要以发展肖坑优质茶园为主,茶园管理严格按照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进行科学生产,采取深沟吊槽、埋青,增施农家肥,施用生物肥料,保护该地独特的小环境,确保茶叶品质,兴建高标准机采茶园16hm2,改造了低产茶园56hm2生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按照"山顶乔灌草,山腰梯茶绕,山沟节节套"的总体布局,疏通河道1900m,整治道路3700m,新建梯级和坡改茶园36hm2,建成水保监测亭、水保监测站各1座;生态能源庭院经济科技示范园,建立沼气池,并通过沼气及其产品的纽带作用,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目前已有2个自然村建沼气池已达70户,预计到年底建池户可达到500户,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生态能源工程建设;生态林保护与利用科技示范园,对肖坑村海拔500m以上的667hm2常绿阔叶林实行重点保护,停止采伐天然林,将生态产业重点投向发展有机茶、珍珠菜、魔芋、山野菜、竹产品加工等项目,其中珍珠菜已申请注册,作为名优产品参加了农业博览会展览,使梅村乡形成了相对独立、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新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0%,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设施配套建设初具规模,生态能源建设有了新的突破,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经济效益显著,粮油增产增收,以茶叶为主的开发性农业成效显著,肖坑茶已获"有机食品"证书,产品销往全国,并打入澳大利亚市场。全乡五大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加工业兴起,已建起茶叶、木材、竹制品加工厂,沼气池建设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199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564元;社会效益明显,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强化了群众的生态意识。科技园区已步入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之路,示范区每年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00万元,其中粮油示范园每hm2增收2250元,生态茶叶示范园有机茶叶增值40万元,生态能源庭院经济示范园增值9万元,板栗增值10万元,竹木产品加工增值40万元,梅村乡真正成为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常规拉绳宽窄行、厢式丢秧和常规抛秧3种不同移栽方式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3种栽培方式中,厢式丢秧产量最高(677.4kg/667m2),产值1415.8元/667m2,纯收入684.8元/667m2;其次是常规抛秧(662.4kg/667m2),产值1384.4元/667m2,纯收入652.4元/667m2;常规拉绳宽窄行移栽产量最低(627.3kg/667m2),产值1311.1元/667m2,纯收入552.1元/667m2。经济效益厢式丢秧最好,纯收入684.8元/667m2,比常规拉绳宽窄行移栽增收132.7元,增效24%,减少用工0.7个/667m2;其次是常规抛秧纯收入652.4元/667m2,比常规拉绳宽窄行移栽增收100.3元,增效18.2%,减少用工0.67个/667m2。同时丢秧和抛秧降低了劳动强度,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建议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厢式丢秧技术。  相似文献   

5.
茶叶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最大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来,西坪镇在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建设与技术管理,促使有机茶园建设得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实现有机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6.
茶园土壤有机肥施用效应和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茶园土壤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方面具有积极效应,同时也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对茶园施用有机肥的作用、施肥技术与安全性风险进行研究发现,茶园施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环境,促进茶树生长及提升茶叶品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是适宜现代化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茶园的施肥模...  相似文献   

7.
茶保姆有机专用肥在茶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多次施用茶保姆牌茶园专用有机肥,茶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逐步提升地力,为茶园优质高产提供保障。综合考虑推荐每667 m~2最佳全年施用量为180 kg,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中下旬及5月上中旬,两次的施肥量比例为3∶1,是适合茶园有机种植的商品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8.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农业经营形态。通过对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的4个对策: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机食品认证的要求,广东省连山县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有机高山茶叶种植,并在产地条件、园地规划与开垦、茶园的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鲜叶采摘方面制定地方标准,指导茶叶种植企业、农户生产。基于此,以连山县为例,简要分析有机茶叶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户稳粮增收,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水稻—大棚草莓"轮作模式6.67hm2,实现稻谷产量550kg/667m2,草莓产量1250kg/667m2,每667m2产值40000元,纯收入12000元,实现"稳粮增收千万工程"目标。文章介绍了水稻和大棚草莓轮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的安排,狮山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就云南武定生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生命源"牌配方肥进行田间肥效试验,以评价肥料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配方肥的依据。据试验,在玉米上施用25%"生命源"牌配方肥处理产量达599 kg/667 m2,较对照(不施肥)产量增加249kg/667 m2,增71%。较施等量现混肥产量增加24 kg/667 m2,增4.1%。较常规施肥产量增加127 kg/667 m2,增26.95%,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茶园、打造生态茶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现代茶业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以"建设美丽茶园、打造生态茶业"为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公司在创新中稳定发展,在2015年公司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7年,在绍兴市美丽茶园评比中,获综合考评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3.
从榆黄蘑的菌包制作、栽培、出菇管理、采收及加工等方面介绍了采用返生态栽培方式在高山林下茶园间种榆黄蘑的栽培技术,并分析间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1)榆黄蘑种植沟深19~20 cm,最深不超过25 cm,菌包入沟后覆盖茶园土2~3 cm。2)出菇管理过程中,温度在15~28℃、空气湿度90%~95%为宜。3)采摘后的榆黄蘑宜保存在3~8℃的冷库中或采用分段梯式温度干燥方式进行初加工,干燥温度以35~60℃为宜。4)通过在林下茶园间种榆黄蘑,重庆市万州区茶园每667 m~2可增加产值2 800元左右,并解决了农闲时茶叶基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问题,促进了万州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茶园使用3种生物有机肥料对比试验,观测早生茶树白毫早物候期、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生物菌种沤肥对春茶营养物候期提早效果比较显著,较其它肥料提早2~3天;从对萌芽密度的影响分析,生物菌种沤肥与长得快微生物有机肥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从茶青产量比较来看,生物菌种沤肥茶叶产量比其它肥料处理高11.9%~13.4%,并且,生物菌种沤肥处理的经济效益达到1100元/667 m2,综合使用成本和各项指标,生物菌种沤肥适合茶树大田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在长阳县开展"马铃薯-玉米-红薯"一年三熟制试验,667 m2产粮食1 231.8 kg;667 m2产值4 062.48元;667 m2物资总投入720元;三季作物的667 m2平均种植收益3 342.48元。简述了本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生态茶园建设是引领茶叶转型升级,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推进茶叶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重庆市生态茶园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总结提出茶-林复合型、茶-果复合型、茶-草(肥)复合型、茶-(林)-菌复合型4种主要建设模式,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茶园建设质量"等促进重庆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小区田间完整试验,研究金光农场友谊分场采用配方施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对甘蔗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处理N2P3K2产量最高,为5967 kg/667 m2,处理N1P2K1增收最高,为544.620元/667 m2。根据氮、磷、钾肥料效应建立施肥模型,氮、磷、钾最适施肥量分别为34 kg/667 m2、10 kg/667 m2和1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燕麦“3414”测土配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乃东县昌珠镇农科所试验地实施燕麦的"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配比施肥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的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 5.12kg/667 m2、P2O5 1.71 kg/667 m2、K2O 2.6kg/667 m2。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分别为N 5.1~5.5 kg/667 m2、P2O5 1.5~2.0 kg/667 m2、K2O 2.0~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栽培试验,探讨3个正大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正大99A12和正大999分别较对照正大619增产106 kg/667 m2和51 kg/667 m2,增产较多;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增加212元/667 m2和102元/667 m2,增效明显.另外指出:正大99A12不仅产量高,其经济性状及农...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