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磷素循环与磷肥施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土壤磷素和磷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宗衡  周晓芬 《土壤》1992,24(2):77-79
分析了河北省土壤磷素的现状,总结了近年来磷肥对不同作物的增产效果。根据多点研究结果提出了不同肥力基础的麦田和棉田的适宜施磷量以及磷肥合理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磷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的施用位置和类型对姜堰、广德两地水稻生长、磷素吸收以及施肥后地表水磷浓度的影响,为水稻根区施磷提供科学依据。磷肥种类为磷酸二氢钙(MCP)和磷酸氢二铵(DAP),施用方式有:1表面撒施;2偏3 cm,深5 cm穴施;3偏12 cm,深5 cm穴施。结果显示施磷对两地水稻均无显著增产,姜堰地区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广德。不同施磷位置对水稻吸磷量有显著影响,姜堰、广德两地MCP偏3 cm处理的水稻总吸磷量较MCP偏12 cm处理分别高13%和12%,且DAP偏12 cm处理的水稻总吸磷量显著高于MCP偏12 cm处理,两地增幅分别达到12%和16%,磷肥撒施虽然在水稻分蘖期有较高的吸磷量,但在水稻成熟期不如磷肥偏3 cm穴施。施肥第10天的地表水总磷浓度以磷肥表面撒施处理较高,比磷肥穴施处理分别高245%(姜堰)和94%(广德)。以上结果表明:1适当位置的磷肥穴施不但能够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还能有效缓解径流排水造成的磷流失;2磷酸氢二铵的磷肥适宜施用距离范围较磷酸二氢钙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陕西省约400个耕层土壤样品和15个土壤剖面的磷素含量、组成和供给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根兹布勒哥一列别捷分级系统对Ca-P的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a-P级中,约64-35%是磷灰石;10-24%是Ca3-P;Ca1·2,-P只占4-18%.研究表明,全省土壤有效磷的供给水平是低的,平均只有5.4ppm;Ca-P和AI-P与土壤有效磷呈正相关,与Fe-P呈负相关。本文还采用Olsen法连续测定土壤有效磷,本文谓之“土壤活性磷”。它因土壤的不同而变化较大,黄泥巴10ppm;黄绵土12ppm;楼土33ppm;莱园土126ppm。土壤活性磷是评价土壤供磷的重要依据,土壤含活性磷高的,供磷潜势大;反之则低.根据土壤供磷潜势低和磷肥移动有限的特点,建议集中深施在根系附近和水分供应的适当位置。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稻田磷素状况与磷肥的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樱  罗成秀 《土壤》1992,24(2):83-87
文章就湖南省稻田土壤的磷素状况、磷肥增产效果、磷肥在轮作制中的分配以及土壤速效磷与磷肥肥效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用肥料效应函数方法,提出了早稻和晚稻的磷肥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腐植酸钾与速效磷肥结合形态对磷的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速效磷肥及其与腐植酸钾的混合物和反应产物在土壤中培养60天中磷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的效果最好.其施入土壤后10~15天磷就几乎不再被固定,60天中有效磷含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60天后比单施磷肥多14.6%,比混合物多12.7%,抑制磷的固定率是混合物的8.4倍,相对提高了磷肥的有效性.化学研究表明,反应产物水溶磷减少,枸溶磷增加,但这种枸溶磷不是简单的CaHPO4,而是以腐植酸-磷酸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可能是反应产物在土壤中有效磷能够维持平稳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钾与速效磷肥结合形态对磷的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速效磷肥及其与腐植酸钾的混合物和反应产物在土壤中培养60天中磷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的效果最好。其施入土壤后10~15天磷就几乎不再被固定,60天中有效磷含量基本保持状态,60天后比单施磷肥多14.6%,比混合物多12.7%,抑制磷的固定率是混合物的8.4倍,相对提高了磷肥的有效性。化学研究表明,反应产物水溶磷减少,枸溶磷增加,但这种枸溶磷不是简单的CaHPO4,而是以腐植酸--磷酸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可能是反应产物在土壤中有效磷能够维持平稳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钾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利用及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在河南驻马店烟区研究了钾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利用及土壤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随着钾肥的追施比例和追施次数增加,不同部位的烟叶含钾量均增加,尤其是上部叶钾含量显著增加,2次或3次追钾比1次追钾处理上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18.9%~26.9%、35.0%~41.1%,使耕层土壤供钾能力在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减少了土壤钾素下移,增加了烟株总吸收钾量,显著提高了钾素的利用效率,以钾肥基追比3∶7、分3次追钾处理钾素利用效率最高,达45.48%。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腐植酸可提高磷肥的肥效,对于其在磷肥中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可为我国磷肥的增效减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腐植酸增效剂按1%、5%、10%和20%的比例添加到磷酸一铵中,制成四种腐植酸磷肥试验产品(HP1、HP2、HP3和HP4),利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在等磷量(施P2O5量0.1g/kg干土)投入及等肥料重量(施磷肥实物量0.16g/kg干土,即施P2O5量分别减少1%、5%、10%、20%)投入情况下,腐植酸磷肥对玉米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 1)在等磷量施用情况下,与普通磷肥(P)相比,四种腐植酸磷肥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4.5%~13.6%,且腐植酸添加量越大产量越高,均显著高于普通磷肥处理;在等肥料重量施用下,随着腐植酸磷肥施入P2O5量的减少,玉米籽粒产量逐渐降低,当P2O5施用量减少20%时籽粒产量与普通磷肥处理相比仍未显著降低。2)腐植酸磷肥处理在等磷量施用下较普通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磷吸收量和地上部吸磷总量,分别增加6.0%~15.4%和6.3%~14.0%,但秸秆磷吸收量无显著变化;当腐植酸磷肥施入P2O5量减少20%时籽粒磷吸收量和地上部磷吸收总量会显著低于普通磷肥处理。3)与普通磷肥处理相比,在等磷量施用下,腐植酸磷肥的表观利用率提高5.9~13.1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6.5%~79.1%、4.5%~13.5%,且均达到显著水平。4)施入腐植酸后主要影响050cm土层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中1530cm土层速效磷含量增加最为显著,与普通磷肥处理相比增加18.1%~36.6%。【结论】 腐植酸增效剂在1%~20%的添加比例范围内对磷肥均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提高玉米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磷肥利用效率,并可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且腐植酸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利用腐植酸的增效作用来减少磷肥施用量是可行的,在当前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可减少磷肥用量20%左右而保证玉米不减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对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约149%和119%;施磷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其中钙镁磷肥高、低施肥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和20.9%,过磷酸钙高、低量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0%和5.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明显高于过磷酸钙处理,施磷可导致小白菜对砷的吸收总量显著增加(P〈0.05),施用钙镁磷肥处理的小白菜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大。磷肥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施用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施磷方式对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以高产春玉米金山27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在3个施磷水平(P2O5 100、 150和200 kg/hm2)下,不同施磷方式(分层施磷和传统施磷)对其磷素吸收、 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水平下,分层施磷较传统施磷方式玉米植株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完熟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磷方式间,茎鞘、 叶片、 穗部营养体各生育时期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差异多数不显著,但完熟期子粒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分层施磷均显著高于传统施磷方式。 同一施磷水平下,叶片、 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中磷素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但差异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 转运率及对子粒贡献率的差异规律性不明显。磷肥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均以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方式,且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分层施磷方式能促进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可提高磷肥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磷的固定是石灰性土壤中磷肥效益低的重要原因,研究两种施肥方式下不同形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迁移以及有效性,为实现磷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方法进行研究,供试土壤为粘质和壤质石灰性土壤。供试磷酸盐为磷酸脲、焦磷酸和聚磷酸,壤土施磷量为0.0581 g/柱,粘土为0.0594 g/柱。施用方式包括一次施用和分4次滴施,同时以不施用磷酸盐土柱为对照。于地下室内 (27 ± 1.0)℃培养28天后将土柱在?80℃条件下快速冷冻固形,从土表向下0—100 mm内每隔5 mm作为一个切割单元,100—300 mm间每隔20 mm作为一个切割单元,测定每层土壤的水溶性磷和Olsen-P含量。  【结果】  培养28天后,一次施用条件下,磷在壤土中的移动距离表现为聚磷酸 (90 mm) > 焦磷酸 (60 mm) > 磷酸脲 (50 mm),粘土中表现为聚磷酸 (80 mm) > 焦磷酸 (70 mm) > 磷酸脲 (60 mm)。分次滴施条件下,聚磷酸 (95 mm) 在壤土中的移动距离比磷酸脲 (65 mm) 和焦磷酸 (70 mm) 分别增加46.2%和35.7%,在粘土中聚磷酸 (90 mm) 的移动距离较磷酸脲 (70 mm) 和焦磷酸 (75 mm) 分别增加28.6%和20.0%。磷浓度下降到一半时所达到土柱深度 (半运移深度) 的结果表明,在壤土一次施用条件下,半运移深度表现为聚磷酸 (15.1 mm) > 焦磷酸 (11.4 mm) > 磷酸脲 (10.5 mm),分次滴施条件下半运移深度为聚磷酸 (20.0 mm) > 焦磷酸 (14.4 mm) > 磷酸脲 (14.3 mm)。在粘土一次施用条件下,半运移深度为聚磷酸 (17.7 mm) > 焦磷酸 (15.8 mm) > 磷酸脲 (14.8 mm),分次滴施条件下,聚磷酸、焦磷酸和磷酸脲的半运移深度依次为51.3、27.1和41.4 m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论一次施用还是分次滴施,聚磷酸和焦磷酸处理均随着水溶性磷含量的增加,有效磷含量在粘土上的增加量大于在壤土上的,分次滴施聚磷酸较一次施用在同样水溶性磷含量下,有效磷的含量在粘土和壤土中的差距减小,焦磷酸处理中水溶性磷与有效磷在两种土壤上较为接近。磷酸脲一次施用后,有效磷在粘土中随水溶性磷的变化量大于在壤土中,分次滴施结果则相反。  【结论】  在质地为壤土和粘土的石灰性土壤中,不论是一次性施用还是分次滴施,磷的移动性均表现为聚磷酸 > 焦磷酸 > 磷酸脲,且分次滴施3种磷源时磷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均显著高于一次施用。同样水溶性磷含量条件下,粘土中磷的有效性高于壤土,分次滴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效果表现为粘土优于壤土。  相似文献   

14.
施用有机肥对蔬菜生长和土壤磷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蔬菜生长、土壤速效磷累积淋溶规律的影响,以番茄、结球甘蓝和芹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开始进行田间小区轮作栽培试验,设置不施肥(CK)、肥料用量52.5 t·km~(-2)(CM1)、肥料用量105 t·km-2(CM2)、肥料用量210 t·km~(-2)(CM3)4个处理,对蔬菜产量、土壤剖面速效磷累积和分布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蔬菜增产不明显,植株磷素吸收量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表土层(0~30 cm)和心土层(30~60cm),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CM3CM2CM1CK;60~9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整体不高。0~90cm土壤剖面速效磷累积量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呈直线和指数形式增加,肥料投入量的"双速率转折点"为100.4~118.5 t·hm~(-2)。随种植年限延长,30~6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呈直线形式增加,且随施肥量增加,土壤速效磷淋溶速率加快;60~90 cm土壤速效磷表现出与30~60 cm土壤类似的规律。因此,加强有机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合理利用对于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广业  阎龙翔 《土壤学报》1993,30(4):443-446
土壤中磷素形态及其转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张守敬和Jaokson7建议的无机磷分级体系尽管应用在酸性土壤上说明了许多理论和生产上的问题,但未能将石灰性土壤的钙磷从易溶的二钙盐到难溶的磷灰石加以区分,从而难于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价,使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形态分级研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广东省不同耕作制下 ,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很大 ,大致为菜地土壤 >水稻田 >果园土壤 ;预测广东省年磷肥需求量应在 2 0 0 0年的基础上增加 3 0 %~ 44.4%。指出磷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加强磷肥领域的研究 ,促进因土因作物适量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土壤磷素状况及磷肥需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明了广东省不同耕作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很大,大致为菜地土壤>水稻田>果园土壤;预测广东省年磷肥需求量应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30%一44.4%。指出磷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磷肥领域的研究,促进因土因作物适量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8.
免耕会导致耕地中磷(P)层化,进而促使农田可溶性磷(SP)的流失,导致富营养化。为减少土壤磷流失,提出玉米—大豆轮作区减少土壤磷层化和径流磷流失的施肥策略。实验共设立未施肥、施用磷酸二铵(DAP)、施用磷酸一铵(MAP)、地表施肥(干性肥料或液体肥料)两种施肥方式、注入肥料(干性肥料或液体肥料)、耕作施肥以及覆盖作物措施9个实验样地。隔年施肥量为24.4 kg/hm~2,逐年施肥量为9.6 kg/hm~2。翻地与其他处理相比,在0~5 cm表土层中可溶性磷含量更高。在降雨实验中,肥料来源和施肥量对径流中的总磷量和可溶性磷量影响不大。实验中可溶性磷浓度最高的地块为隔年施磷酸二铵的实施覆盖作物措施的样地。注入肥料施肥法在降低土壤可溶性磷的流失的同时加剧了土壤侵蚀及总磷的流失。耕种时注入液体肥料(聚磷酸盐)的样地损失的总磷量和可溶性磷量比地表施肥的样地低。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施磷对不同质地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盆栽试验为基础,在不同质地(粘土、壤土、砂土)上设计5个磷素水平(P0、P150、P300、P600、P1200)研究棉田磷素状况和棉花磷素积累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质地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在苗期和蕾期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苗期时粘土、壤土、砂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P1200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0.94%、85.78%、94.41%,蕾期则分别增加了76.82%、85.10%、94.20%。苗期时,土壤全磷含量分别在粘土P600、壤土P1200、砂土P6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蕾期时粘土、壤土和砂土的全磷含量均在P1200处理达到最大值,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在苗期时表现为粘土砂土壤土,蕾期磷素活化系数在粘土和砂土基本呈持续递增状态,最大值与对照(P0)相比分别增加了34.22%、85.71%。植物整株干物质积累在不同土壤质地表现为粘土砂土壤土。植物全磷含量则是壤土略低于粘土,砂土最低。棉花整株磷素积累量在不同土质上表现为粘土最高,壤土次之,砂土最低,且分别在P600、P300、P600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不同磷水平下,磷肥表观利用率在3种土壤质地上表现不同,粘土、壤土、砂土分别在P150、P300、P600时达到最大值,与P0相比分别提高了16.84%、29.19%、10.68%。同一磷水平下不同土壤质地磷素生理利用率表现为砂土壤土粘土。因此,在生产中应针对土壤质地合理施磷,粘土土质下棉田施磷量应控制在约150 kg/hm~2,壤土土质应控制在150~300 kg/hm~2,砂土土质施磷量总体应控制在300~600 kg/hm~2,才能促进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棉花磷素吸收,从而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水磷一体化对磷素有效性与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肥一体化是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养分效率的重要途径,然水磷一体化研究较少。本文在模拟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TSP)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磷移动性、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玉米磷素营养与磷肥利用率对不同磷源及其施用方式的响应,旨在提出滴灌条件下磷肥高效利用的最优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与TSP肥料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更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在各土层Ca2-P与树脂磷(resin-P)平均含量分别提高12.4%与21.6%,且可显著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P0.05),resin-P含量的垂直下降幅度降低56.5%;2)与TSP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的土壤中高活性无机磷含量(Ca2-P、resin-P及Na HCO3-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提高21.0%,而低活性无机磷含量(Ca10-P与residue-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则下降10.1%,说明液体磷肥分次施用可减小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转化;3)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吸磷量和植株磷素累积吸收量均对不同磷源与施用方式有明显响应(P0.05),液体磷肥分次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分别比TSP肥料分次处理提高27.1%、34.6%及61.4%。水磷一体化施用可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转化,显著改善玉米磷素营养,并明显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