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厚防  唐翀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83-185,258
星云湖及其流域是完整的水陆生态系统,目前湖泊水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水体功能受损;森林植被涵养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调控能力弱;湖泊内污染源污染严重。保护湖泊,必须严格控制入湖污染源,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重点,强化流域与湖体管理,流域治理与湖泊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制定长期防治规划,分期实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宝应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了宝应湖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计算了区域污染物入河、入湖量及构成,并预测了2020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规划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活污染源;随着国家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将有所下降。最后提出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强化管理能力建设等治理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冶湖流域的面源污染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农村生活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量均最大;水产养殖排放的总磷和总氮最大;对大冶湖流域水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地区是阳新县所辖的3乡镇和1开发区、金山店镇和还地桥镇.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村环保设施薄弱、超面积围网养殖、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流域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治理大冶湖流域污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水十条"对城市黑臭河道提出治理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巢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十五里河为例,提出了巢湖流域典型城市型重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措施.在对流域概况、水质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结合河道现状治理情况,提出了以源头截污为核心,以过程拦截为辅助,以河道自净为补充,辅以补充生态基流的治理策略.以期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五里河综合治理提供对策措施,也为其他类似受污染的城市河流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治理、预防石漠化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改善项目区农民生活条件,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做到预防、治理、保护三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因地制宜,逐步改变流域内的石漠化现状,最后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2015年高宝邵伯湖整个湖区的水质、底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水质调查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高宝邵伯湖的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底质监测指标全部达标;但湖内部分水体受到有机污染,并出现富营养化。因此,必须加强对高宝邵伯湖水域环境保护与渔业管理工作,并对治理工作进行整理总结,为将来高宝邵伯湖水质的治理改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全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改善林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以全流域为单元,以科技为先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治理坡耕地、荒山荒坡、植被恢复及沟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保林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做到以沟、以流域为单位,将林地进行全面管理,使生态环境逐步趋向良性循环。1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9.
剑川县金龙河作为剑湖淤积泥沙的主要产源,减少金龙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对治理剑湖泥沙淤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剑湖金龙河入湖口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实现剑湖流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获取,进而分析1995—2015年间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借助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该时段流域内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1995—2015年剑湖金龙河流域轻度以上的侵蚀面积从123.79km~2减少到93.86km~2;土壤年均侵蚀模数从1 826.58t/(km~2·a)降到1 628.27t/(km~2·a);总侵蚀量由933 295.25t减小到832 241.67t。剑湖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地处浙江省的西部山区,1959年新安江电站建成后,山乡顿成泽国,县境内形成了一个大型湖泊,湖泊总面积为5.78万hm^2,县境内为5.36hm^2。千岛湖流域溪流纵横,流域内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较大的溪流有三十三溪,县境内溪流长度在20km以上的有云源港等11条,溪流都从四周高山峡谷流向千岛湖水库,湖区经过长期的治理,生态环境一流,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秀水,也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水域最广、容量最大的一级水体,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湖洲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以横岭湖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洞庭湖区湖洲资源自然特征的分析入手,运用系统理论,结合湖区区域环境的特点和国土整治的需要,提出了湖洲芦、林、牧、渔相结合的不围而垦的开发途径及其利用措施。并以横岭湖为例.根据生态性、主导性及综合性的原则,将湖洲分为五种资源利用类型。本文认为:(1)湖洲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在促进湖区生态环境良性转化的前提下,取得好的经济效益;(2)湖洲利用应从国土整治的需要出发,注重湖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星云湖多年表层湖水中藻类的第一手监测资料及大型仿生式除藻船蓝藻控制效果研究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星云湖藻类发展趋势,分析藻类资源量,研究藻浆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星云湖藻类生物量多年呈增长趋势;湖区藻类主要分布于西北湖湾,藻浆量共48 150 m3,鲜重7 704 t,除藻船年平均打捞量共1 684 m3,鲜重269.44 t;星云湖流域藻浆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可行性,主要表现为藻浆营养成分明显,无显著生态安全风险,湖区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消化利用藻浆,藻浆在星云湖区具有很好的资源化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湘阴县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健康安全,对湘阴县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湘阴县湘江流域段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并提出了完善机制、重点治理、标本兼治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丘北普者黑湖流域种植业发展基础与现状,剖析了该流域内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普者黑湖流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减轻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东平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和分析了山东省重要浅水湖泊东平湖的生态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生态建设、流域工业绿色化、发展流域立体生态农业、健全流域管理体制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星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效益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穆恩深  何跃军  李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67-5268,5312
对赤水河流域天星桥小流域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进行了生态效益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使该小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并且改善了流域内农户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刘宇  王林  祁云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48-5449,5511
杞麓湖流域终年进行蔬菜种植,有大量废菜叶产生。调查了杞麓湖流域废菜叶污染现状及其入湖比例,对废菜叶污染成分含量进行了测试,并估算了进入杞麓湖的废菜叶的污染负荷产生量,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每年约有38万t废菜叶产生,其入湖比例约为20%;入湖废菜叶产生的有机质、N、P分别为3 782.52、192.20、20.37 t/a。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流域内废菜叶转化成生物发酵饲料是提高流域废菜叶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改善杞麓湖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山东段湖泊水环境问题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湖泊流域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山东段湖泊水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湖泊不仅蕴藏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应。但随着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湖泊湿地资源,在获取大量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给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以湖北阳新县网湖为研究对象,根据湖区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对湖区农户经济行为转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户经济行为对湖区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文章模拟了某人工开挖的景观湖在不同供水方式和供水流量下的水流流场。模拟结果说明,同级流量下分散供水比单点集中供水更能有效提高湖内整体水流流速。按分散供水方式,不同量级的供水流量下湖区内水流运动速度与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为保证湖区内水体的流动性,在与生态治理方案相协调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增加湖区分散供水点的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