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促进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高校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动态管理,适应时代语境从而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应从提升校园建设文化品味,拓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增强教育者文化素养等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孙新华 《甘肃农业》2019,(7):103-1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根植的土壤,是国家走向富强的民族自信心来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识的认同感,唤起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紧迫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培育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去寻找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重要文化理念、思想观念伦理思想、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坚定价值观自信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和渲染下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实现个体的价值理性和道德品性的良性成长,也可助益社会文化领域良好风气的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进中行有效的传承,作为传承对象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了解度、接受度以及渴望度能达到什么程度,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基础。本文是在前期对几所学校访谈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甘肃两所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适宜;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为校园传承优秀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方向,对寻找适合校园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增强校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有指引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泽学 《古今农业》2022,(4):7-16+136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不仅是国家经济和民众生存的基础,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提升和发展,离不开中华农耕文化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贡献。本文从五个典型思想探讨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华农耕文化的育农、乐农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宗教信仰等多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难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予关注,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考虑其特殊性,在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适用上有针对性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精准扶贫的含义,贫困文化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三个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胡泽学  付娟 《农业考古》2022,(1):251-259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中,立足传统文化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任重而道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及融入路径,指出高职语文课程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职通识教育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现代文化的持续冲击,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某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濒临失传的境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通识教育中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为此,研究主要从课程定位与课程要求、课程内容、课程任务、信息化教学及课程考核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陶冶作用和实践养成作用、重视新媒体传导作用、配合家庭教育关键作用、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贯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广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应关注女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开展差别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应突出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通的契合点,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通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结合,在丰富民族民间休闲体育文化这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包含很多文化形式,有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如今,民族民间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成为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如何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结合,已经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了。本文将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以及传递方式上的价值,对民族民间休闲体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是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宝贵财富。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复兴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红色文化的继承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发扬,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框架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想象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通过职业技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百利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呈现形式。儿童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转化和发展中扮演着文化承载者、文化传播者和文化生产者的角色。在此语境下,儿童文学应在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主动借鉴科技、信息与技术发展最新成果,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文化生产;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和人才建设,全方位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们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是发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中。二是适当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和调研,提出了相关实现路径:做好教师培训;挖掘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拓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她不仅包含着可贵的民族精神、深奥的人生哲理,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当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研究价值。只有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