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黑龙江垦区始终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的重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为了改善垦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农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将造林绿化摆在首位,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尤其国家发出开发大西北号召后,总局党委抢抓机遇,及时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业产业,实施生态经济型林业长远战略,将垦区林业置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又为垦区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如何总结经验,迎接入世,实现林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而其对于资源的利用,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而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过程中,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概念的提出,对我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到退耕还林就离不开林业育苗工作的开展,而林业育苗工作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工程的进展,这关系到我国的绿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是对林业育苗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解析,针对目前我国林业育苗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来帮助国家培育更多优质的幼苗,推动我国生态工程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在林业发展中,政府积极加大林业及相关生产工作的管理力度,营林生产管理现已成为我国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营林生产管理内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解决目前营林生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草)工程为六大林业重点之一,这是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的重大战略性调整,为做好这项社会性强、涉及面广、规模宏大的战略性工程,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应靠政府领导、群众主导、市场引导、科技先导、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5.
白银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认真实施以退耕还林(草)和荒山造林为重点的综合生态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地造林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新的宏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新课题,涉及到技术问题、政策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等等.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及林业生态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尤其在白银这样一个自然和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困难更大,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更艰巨,效果更不易显现.从2000年全市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情况来分析,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林、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是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如何落实解决并完善退耕还林工作,使林业和林业经济得到良好有效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随着我国林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增加.林业建设的重点也进行了调整。改变了过左采伐和造林并重的方针.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第一目标。近年来。主要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平原绿化工程、林业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地区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经国家林业局系统整合后。归并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水土流失、土质盐碱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实施退耕还林成为我国现阶段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林业技术又是退耕还林建设的基础保障力量,本文从林业技术推广的角度出发,以推动退耕还林建设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原樟  刘原柏 《北京农业》2013,(27):188-189
作为我国林业六大基本工程之一,退耕还林工程同样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优劣,以及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从我国森林总体覆盖率及GDP的高度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我国工业领域在现有基础上完成了有效优化,成了我国经济主体支柱。我国贴合“绿色发展”战略体系,全面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就我国现有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思路以及发展现状而言,整体依然有一定问题。如何有效地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有效发展,将是本文探讨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互助县退耕还林还草结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梅年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17-217,221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互助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提出了在退耕还林还草中采取林草结合的发展方向,并对种植模式进行探讨,以为互助县退耕还林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封山育林工程等各项林业建设工程的实施,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林业发展方式落后、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等,这些都与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相对滞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宋云萍  余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35-6336,6364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该文以贵州册亨县林业发展为例,提出了以珠防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短周期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为发展目标,并阐释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亚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11-4613
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梯田的生态效益入手,以宁夏隆德县为例,阐述了在沙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梯田建设相结合所产生的效益,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种树、防沙、治水、封山育林,培育绿色生态环境,规范造林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荒山绿化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旬邑县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造林是林业的基础工作,是森林资源培育的根本措施,造林是人工造林或播种营造林更新来恢复  相似文献   

16.
海南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地域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评估了海南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保育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85.7%的农户支持退耕还林(草)政策;68.5%的农户基本满意目前的现金补贴标准;退耕还林之后,39.2%的农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定位不明确;37.0%的农户的陡坡地部分或全部未退耕。指出进一步优化退耕还林(草)政策,对防止退耕反弹,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林业现状和发展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林业建设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例如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优良树木品种的引进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长期的林业建设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走近“顺天应人”的德国林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一流的林业理论和营林实践为世界各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结合德国野外生态学考察对其以“近自然林业”为核心的森林经营实践予以介绍,以期对我国的林业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些林种选择不合理,盲目扩大等问题。本文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及退耕还林地的分析,阐述了竹类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竹类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还林还草工程有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环境,促进西北地区的持续发展,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基于此,就我国西北地区还林还草工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