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生物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杀作用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种生物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表明,4种生物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均有毒杀作用,24 h内1.5%天然除虫菊素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照化学农药48%毒死蟀,48 h后两者毒力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1.5%天然除虫菊素、0.6%氧苦·内酯和1.8%阿维菌素与48%毒死蜱的药效差异不显著.初步表明前三者可用于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2.
五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差异、作用特点和田间控制效果,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比较了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LC50对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药剂致毒的温度效应和盆栽防效。结果表明: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虱螨脲最高,LC50分别为0.173 mg/L和0.295 mg/L,氟铃脲和氟啶脲次之,均高于对照药剂辛硫磷;而吡丙醚和灭蝇胺低于辛硫磷。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以LC50处理4龄幼虫后,虱螨脲、氟铃脲和氟啶脲对其存活幼虫后续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和繁殖力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单雌产卵量较清水对照分别降低72.6%、57.8%和58.1%;灭蝇胺也可使成虫产卵量降低;吡丙醚可引起卵孵化率下降。该类药剂对其幼虫的毒力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虱螨脲、氟铃脲和氟啶脲7.5、15 g a.i./667 m2处理对当代4龄幼虫的防效较低,但对下一代幼虫的防效可达93%以上;虱螨脲、氟铃脲和灭蝇胺与新烟碱类的噻虫胺混用,可显著提高药剂的速效性,且持续控制作用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韭蛆)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菌群结构及抗生素敏感性。本研究对韭蛆3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16S rDNA鉴定后,采用23种抗生素对其分别进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鉴定后的6种肠道细菌属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HQ202813.1,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vitulinus MN640907.1,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CP045606.2,芽胞杆菌Bacillus sp. MG914019.1,沙雷氏菌属菌株Serratia fonticola MH379711.1,沙福芽胞杆菌Bacillus safensis MN704552.1,并分别命名为B.o1、B.o2、B.o3、B.o4、B.o5、B.o6。对6种可培养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o1对21种抗生素都敏感,其中对多粘菌素和磷霉素表现为耐药;B.o2对21种抗生素都敏感,其中对乙酰螺旋素、林可霉素表现为耐药;B.o3对19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多粘菌素耐药;B....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蛆(韭菜迟眼蕈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韭蛆——韭菜迟眼蕈蚊 ( Bradysia odoriphaga)是为害韭菜、葱、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 [1~ 4]。各地防治韭蛆均以灌施化学农药为主 ,使用的品种主要为有机磷农药 ,如辛硫磷、毒死蜱等。在河北省不同韭菜主产区 ,同种药剂使用量相差很大 ,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韭蛆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 ,然而尚未见有关不同地区韭蛆对各种药剂敏感性的研究报道。为了探明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菜田韭蛆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作者于 2 0 0 0年 4月对保定市郊区、定州市、肃宁县和永年县韭菜田韭蛆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 ,同时测定比较了韭菜田和…  相似文献   

5.
防治韭蛆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在地下部为害韭菜鳞茎和根,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枯死,一般药剂难以凑效,防治该虫是韭菜生产上的一大难题。根据保质、保产、保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对韭蛆幼虫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感染Bt后幼虫体内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首先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明确了菌株JQD117对韭蛆3龄幼虫72 h的LC50为2.8070×107cfu/mL,然后采用10×LC50、1×LC50和0.1×LC50三个浓度饲喂感染韭蛆幼虫,定期取样测定韭蛆体内5种酶活性,结果表明以较高浓度(1×LC50和10×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较大,而以低浓度(0.1×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其中,以1×LC50和10×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36 h和6~60 h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在6~60 h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显著抑制。以0.1×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活性只在36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12~48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羧酸酯酶活性只在6 h与对照相比受到显著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三种感染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感染JQD117对韭蛆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扰乱了韭蛆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对外源毒素的分解,本文为Bt防治韭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药剂,健全韭蛆防治登记药剂信息,山东省农药检定所组织国内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农药企业成立“特色作物联合试验协作组(山东)”,进行了10种杀虫剂防治迟眼蕈蚊的室内活性、安全性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虱螨脲和氟啶脲对幼虫毒性极高,LC50值为0.333 7~0.468 3 mg/L,新烟碱药剂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虫啉也有较高毒性,LC50值为3.163 2~4.475 5 mg/L.安全性试验表明供试药剂对韭菜较为安全,仅氟铃脲、虱螨脲和氟啶脲在使用4倍大田推荐量后对韭菜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实际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剂量,勿过量使用.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虫啉的杀虫速效性和持效性优异,药后7d和21d防效分别为65.70%~95.13%和53.70%~88.44%.氟铃脲、虱螨脲、氟啶脲和灭蝇胺杀虫速效性不突出,但持续控制效果显著,药后21d防效为71.33%~97.89%,保株效果为68.52%~96.86%.印楝素和苦参碱对幼虫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防效果达到60%~80%.成虫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能有效的控制后代幼虫为害,防效为45%~80%.因此,供试的10种药剂可作为韭蛆防治的登记药剂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韭菜迟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山东年重叠6代,田间种群呈春、秋两个高峰。发育适温为13—28℃,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4.2±0.4℃、有效积温为514.7±3.7日度。种群生殖力受季节影响;土壤温湿度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温度高于30℃、含水量低于5%或高于20%,存活率显著下降。药剂防治以50%辛硫磷乳油和40.7%乐斯本乳油效果较好,残留量也较低,药效受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韭菜根蛆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阶段叫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其幼虫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夏、秋季在露地发生,有3个为害盛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40%毒死蜱乳油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显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 ,俗称韭菜根蛆 ,是危害韭菜较重的一种地下害虫 ,在阜宁地区常年大面积发生 ,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品质 ,常用药剂防效不理想 ,防治较难。毒死蜱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对土壤害虫有防效。为明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选择性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了沼液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沼液对韭菜迟眼蕈蚊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对幼虫的驱避率、拒食率分别达55.30%、53.81%,雌雄成虫选择反应率分别为33.2%、30.5%,对雌虫产卵驱避率为36.8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沼液∶水(1∶1)处理幼虫、成虫,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提高,处理后45d防效达到最大,分别为43.16%、56.50%。  相似文献   

12.
规范防治韭菜根蛆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韭蛆(非菜迟眼蕈蚊)发生为达具有群居、分布极不均匀、作物被害状明显的特点,提出在进行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时,应定点、多点小样本取样为宜。药效评价应以计算被害株降低率为主要指标,提出了一种建议性的杀虫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和葱蝇的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的捕食潜能,本试验研究了剑毛帕厉螨对韭菜迟眼蕈蚊卵、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剑毛帕厉螨对不同虫态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3种不同虫态的捕食能力大小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对三者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76头、16.05粒和2.27头。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及1、2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都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3h对卵和1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捕食速率也最高,在3~6h对2龄幼虫的捕食量和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北京郊区多个生菜基地发现根蛆为害,严重威胁生菜生产。本文对北京地区生菜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mtDNA COⅠ分子标记和成虫形态比对对其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根蛆在生菜苗期为害可造成死苗或植株生长矮小,在生菜成熟期亦可为害根茎外表皮,但损失不明显;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生菜根蛆mtDNA COⅠ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100%,生菜根蛆成虫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形态特征一致,可基本确定北京地区生菜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本研究明确了近年在北京郊区生菜上暴发为害的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为生菜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实验室从河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1株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高毒力的Bt新菌株JQ23。经BiologGENⅢ细菌鉴定系统分析菌株JQ23为苏云金芽胞杆菌,相似率为0.596;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明确菌株JQ23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72h的LC50值为8.38×106芽胞/mL;经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Q23在1×107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86.28%;经春季田间小区试验,再次验证菌株JQ23在1×108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10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66.75%。由此可见,菌株JQ23能够有效地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虫口数量,减少作物的受害率,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不同地区韭蛆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监测了山东省7个韭菜种植区的韭蛆种群对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噻虫嗪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区韭蛆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抗性已较为普遍,其中莘县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超过3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为中等水平;泰安种群对供试的两种菊酯类药剂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而对吡虫啉和噻虫嗪,7个供试种群处于敏感或敏感性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低温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室内测试了低温对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YB8的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25℃温度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25℃时菌落生长速率为3.15mm/d,产孢量为5.94×106个/mm2。20、23℃下菌落生长速率(1.94、2.91mm/d)与25℃下相比显著降低(P0.05),产孢量(4.80×106、5.57×106个/mm2)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8~17℃下与25℃相比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下球孢白僵菌对韭蛆的校正死亡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25℃时韭蛆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5.33%,与其他各温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低温对白僵菌生长和韭蛆致病力有显著影响,根据韭蛆的田间发生规律,建议春秋季节韭蛆盛发期使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韭蛆时应在土壤温度接近或达到25℃时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室内评价了5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与高毒力球孢白僵菌YB8的相容性,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5种农药对菌株YB8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供试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5 d时能促进菌株YB8菌落生长,且随着浓度降低促进作用加强(抑制率为-2.26%~-15.69%),10 d时对菌株YB8生长略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0.29%~8.33%);高效氯氟氰菊酯(16.7 mg/L)和高效氯氰菊酯高浓度(30 mg/L)均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6.87%、86.82%),而低浓度(1.67、3 mg/L)则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24.96%、104.10%);二者不同浓度对菌落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在低浓度3 mg/L时,5和10 d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64%和-13.11%;辛硫磷与菌株YB8相容性差,随着浓度增加,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菌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5种农药与菌株YB8联合使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联合作用时农药的LC50值降低,菌株YB8对韭蛆的LT50缩短。因此,生产上推荐菌株YB8与噻虫嗪和噻虫胺联合使用,而避免与高浓度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Ten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IGRs): four juvenile hormone analogs (JHAs) — fenoxycarb, MV-678, R-20458 and dofenapyn, and six molt inhibitors (MIs) — triflumuron, chlorfluazuron, hexaflumuron, teflubenzuron, Dowco 439 and flufenoxuron; and the organophosphate malathion, were evaluated for residual activity in stored grain for 2 years against the rice weevil,Sitophilus oryzae (L.). Triflumuron, flufenoxuron, teflubenzuron, chlorfluazuron, hexaflumuron and fenoxycarb, each at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 ppm a.i., were superior to 10 ppm malathion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The six MIs, each tested at 50 and 100 ppm a.i., gave complete control for 2 years. Moreover,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 ppm a.i. of triflumuron, teflubenzuron, flufenoxuron and chlorfluazuron had good residual activity for 1 year post-treatment and provided almost complete grain protection during this period. Among the JHAs, fenoxycarb had the best residual activity. It gave almost complete control (96.6%) ofS. oryzae at 10 ppm for 18 months post-treatment. The other JHAs at the four test concentrations failed to produce this level of control. The viability of the wheat grain was not affected by any of the insecticidal treatments, with 90% germination recorded in treated and control, grains at all intervals t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