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砒砂岩地区沙棘根系改良土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砒砂岩区林龄为2a-8a的沙棘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沙棘群落根系改良土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群落的根系可快速增加土体中〉0.01mm微团粒的数量,并使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同时明显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N、P、K等化学元素的含量,从而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有效的改善了砒砂岩区的生态环境和减少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砒砂岩地区沙棘林木覆盖度对沙棘林下草本植被的影响效果,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结果分析,从造林对林下草本植被良性影响角度考虑,砒砂岩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20%-25%为宜。  相似文献   

3.
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砒砂岩区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进行调研,本文对最适合砒砂岩区生长的油松、沙棘、柠条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给出砒砂岩区植被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了砒砂岩区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并总结了不同类型砒砂岩区的措施空间配置模式.生物措施方面以沙棘作为砒砂岩区生物措施治理的突破口,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栽种油松、柠条,在造林方式上宜采用混交造林;在工程措施方面要结合沙棘植物"柔性坝"技术,以大、中型拦泥库为骨架,以淤地坝为主体,建设支流坝系.实现淤粗排细,改善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及泥沙组成.  相似文献   

4.
沙棘治理砒砂岩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砒砂岩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不仅产沙量大,而且粗沙比例高,对黄河危害极大。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沙棘治理砒砂岩的布局:沟坡布设沙棘护坡林、沟道坡脚布设沙棘挡沙坝、沟底布设沙棘拦沙坝。沟底拦沙坝布局根据沟道洪水大小确定。同时在砒砂岩沟道使用沙棘种植专用工具,提高沙棘种植工效3~5倍,同时提高了沙棘种植的质量,在寸草不生的砒砂岩上,沙棘种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质沙棘在不同立地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鄂尔多斯砒砂岩区广泛种植的灌木,其可持续发展与其种质资源密切相关。沙棘属有6个种9个亚种,其中6个种6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其资源量占沙棘总资源量的90%以上。鄂尔多斯已成功引进其中的4种5亚种,以及多个俄罗斯沙棘优良类型。本文就这些不同种质资源在砒砂岩和沙地立地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广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经验,加大沙棘产业化开发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和项目管理水平,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将于2008年3月16~1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技术培训和经验总结交流会,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介绍沙棘的种植技术规程、沙棘产业化开发的前景,讲授水利部水土保持项目最新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土壤、不同层次、不同立地的沙棘及其植被群落的林冠截留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和截留量影响都很大,同时,多年生沙棘通过林冠截留,对砒砂岩地区土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沙棘人工林对砒砂岩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荒地为对照地,对砒砂岩地区8年生人工沙棘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林地的团聚体特性较对照地都有很好的改善。沙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地反映了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砒砂岩地区沙棘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砒砂岩地区沙棘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林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并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与对照地相比,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幅分别为8.7%~23.9%,6.2%~22.3%,22.4%~43.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的增幅分别为14.8%~31.1%,14.8%~18.2%,5.1%~18.3%.说明沙棘人工林能够显著改善砒砂岩地区土壤水分物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Agricultural Systems》1987,23(1):63-72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under rubber plots of 1, 7, 11, 14 and 18 years of age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 properties of soils under rubber over time. Changes in soil bulk density and total porosity during the first 18 years of rubbe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were sligh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 over time. Soil exchangeable calcium and magnesium declined in the 0–10 cm and 10–30 cm layers of the soils with increasing age of rubber plantation. Decline in the levels of exchangeable potassium was, however, confined to the top 10 cm of the soil profiles. Most of the observed decline in soil mineral-nutri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11 years following rubbe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典型绿洲灌区(新疆石河子市下野地灌区)6个不同膜下滴灌年限棉田总盐、盐分离子分布,尝试揭示长期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干旱气候条件影响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中总盐及Na~+、Ca~(2+)、Mg~(2+)、SO~(2-)_4和Cl~-在垂直方向均呈现出"浅集表聚"的分布特征。以膜下滴灌年限为横坐标的水平方向表现出,总盐和盐分离子随膜下滴灌年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但由于棉田土壤中盐分离子本底含量以及化学性质的差异,5种离子年平均降低速率有所不同。结果表明绿洲区现行灌溉制度下膜下滴灌棉田盐胁迫作用逐年减轻的同时棉田土壤化学性质也在发生变化。研究拟为膜下滴灌技术的可持续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PM-1200型悬挂式葡萄埋藤机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兵团葡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葡萄埋藤技术与装备的特点,综合考虑新疆葡萄种植模式以及葡萄埋藤农艺要求,研制出了基于单独“片块状式传动带”和新型“换向齿箱”结构的PM-1200型悬挂式葡萄埋藤机,实现了葡萄埋藤的机械化作业,解决了葡萄安全越冬问题.该机结构合理,工作平稳,性能可靠,操作省力,埋土集中.田间作业检测结果表明:该机作业取土厚度98 mm,作业取土宽度1 227mm,埋藤工作截面积0.25 m2,作业速度2.02km/h,纯小时生产率0.707hm2/h.  相似文献   

14.
污灌区玉米地土壤重金属铜化学形态时空变化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土壤中Cu的不同化学形态时空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环境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2016—2019年春季,对不同耕作层(0~20、20~40、40~60 cm),不同小区土壤中重金属Cu各化学形态以及研究区种植玉米籽粒中的Cu含量进行了分析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该区域污染土壤中全量Cu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在0~20 cm土层中,随时间推移Cu元素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形态呈下降趋势;在20~40 cm土层中,碳酸盐结合态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呈上升趋势;在40~60 cm土层中,除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无明显变化,其余形态呈上升趋势。根据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风险评价,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Cu对土壤环境构成重度环境污染。【结论】玉米种植对该污灌区污染土壤Cu的污染风险有明显降低作用,污染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灌溉类型区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取样分析,对喷灌区、纯井灌区、河灌区及非灌溉区2m深度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长期喷灌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喷灌区与其他灌溉类型区相比,全剖面,尤其是心土层和底土层的含水率有较大幅度降低;犁底层及其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干密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阴山北麓丘陵区就属半干旱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为了改变这种生态环境现状,当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林草植被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选取固阳县退耕还林地作为研究对象,用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植被样地均有较高的土壤质量指数值,其物理质量和化学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柠条样地的土壤质量指数最高;沙棘样地的土壤质量比其它样地差。该地区的植被建设中,柠条的种植对于改善该地区土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民林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持水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森林土壤对水分涵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兴隆林业局下属的新民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红松林、杨桦混交林以及耕种过后放弃的撂荒地里不同深度(0~60cm)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杨桦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下的土壤,不论是表层土壤还是深层土壤,都具有较撂荒地来说比较低的土壤容重、较高的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并且杨桦混交林的蓄水、保水的能力要优于其它的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18.
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促进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方法】以鄂尔多斯市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林龄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①随着林龄的增加,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呈"减小-增加-减小"趋势;不同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3 a林龄的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②在0~100 cm土层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其余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中国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大果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减小趋势。【结论】煤矿复垦区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林龄、树木品种和土壤空间差异,采取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凌海市水土保持示范园区的耕作土壤作为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治理措施和作物共同影响着土壤物理性质;土地治理措施和人为因素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选择效果较好的治理措施,为凌海市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省烟农在封顶打杈后化学药剂抑芽作业中的现有使用方法和器具对烤烟种植所产生的劳动强度大、施药不准确、抑芽效果差、农药浪费及对土壤污染等问题和不利因素,研究了一种造价低、能解决以上问题且适合烟农使用的环保涂抹器具.实践证明,该涂抹器既为烟农种植烤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耕作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