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种子浸渍法分析秋水仙素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的诱变效果,通过系统比较不同处理下发芽势、发芽率、植株形态、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大小和气孔密度等的变化,对加倍效果进行初步筛选与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无菌水浸渍)相比,不同处理对小桐子种子的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发芽率表现出了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0.5%秋水仙素处理24 h时胚根膨大率最高(64%);秋水仙素诱导后植株气孔变大、保卫细胞变大、气孔密度显著减小,具有多倍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小桐子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以及近年来对能源植物小桐子的扦插繁殖、组织培养以及嫁接繁殖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小桐予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来自8个不同种源地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为参试材料,对各种小桐子在广西玉林地区的生长和果实状况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定植后除博白种源保存率较低外,其他种源的保存率均在85%以上;册享种源与TY-7、博白种源间的树高差异显著[l1],而其他各种源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的地径无差异。册亨种源冠幅最大,罗甸种源最小。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贵州册享种源在种子千粒重、单株干籽产量、单株产油量方面均表现最好;果实含油率最高的为百色种源;TY-7种源单株干籽产量和单株产油量均最低。经主成分分析,贵州册享种源综合得分最高,且该结果与种源的实际情况相近,因此建议选择贵州册享种源。 相似文献
5.
浅析发展小桐子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恩福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5):121-123
文章回顾了云南等地小桐子(又称膏桐)发展从热到冷的历程,简单分析了原因,总结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以神宇新能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为背景,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文章旨在探讨小桐子作为先锋植物用于矿山植被恢复的可行性,以小桐子为研究材料,对盆栽在三种不同土壤上生长的小桐子幼苗的生长指标树高、地径、根系活力进行测定及采用校准曲线法,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根系中Fe、Cu的含量。三种土壤分别是来自大宝山矿区的酸性硫酸盐土(A)、经改土剂改良过的大宝山矿区酸性硫酸盐土(B)和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林地无污染黄心土(C)。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土壤盆栽的小桐子幼苗的树高、地径、根系活力均为C>B>A,根系中微量元素Fe、Cu的含量则是A>B>C。总体来看小桐子在B土盆栽上基本能够正常生长,试验说明小桐子对大宝山矿区酸性硫酸盐土有一定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小桐子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小桐子是一种多用途植物,可供药用、工业用油、生物病虫害防治和饲料开发等。同时小桐子具有繁殖容易,生命力、抗逆性极强等特点,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荒山、干热河谷等地区生产栽培,具有广阔而诱人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小桐子种子油体蛋白的提取及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桐子的种子富含油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材料.从小桐子种子中分离油体,再从油体中提取蛋白,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油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桐子种子油体蛋白经单向凝胶电泳后,得到至少8个蛋白条带,其中可能包含分子量分别为20 ku和24 ku的2种油质蛋白异构体,且后者的表达量为前者的2倍;双向凝胶电泳后,得到油体蛋白质组的二维表达谱,这些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5~10、分子量12~66 ku的范围内;对二维表达谱分析表明:小桐子种子油体蛋白质组至少有141个蛋白点,其中酸性蛋白74个,碱性蛋白67个,表达丰度较高的多为低分子量碱性蛋白.首次报道大量高效提取小桐子种子油体和分离油体蛋白的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分析鉴定小桐子种子油体蛋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云南省小桐子主要分布区23个县(市)的资源,分析小桐子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仁含油率与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坡向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小桐子在海拔400~1900 m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700 m;分布纬度21°57'—26°59'N、经度98°49'—103°7'E,在纬度24°13'—26°9'N、经度100°1'—102°13'E区域分布较集中。海拔1401~1600 m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不同类型土壤的小桐子含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耕作土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而不同坡向、不同土层厚度对小桐子含油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肖智慧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1):84-87
文章阐述了小桐子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药理活性等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小桐子的应用情况。对小桐子的生态作用和经济效益也作了综述,并展示了小桐子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小桐子种子中带胚子叶为外植体,在进行无菌苗培养的基础上,研究利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其丛芽诱导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在MS基本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对小桐子无菌苗丛芽的诱导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所用的不同浓度的3种激素中,浓度为3.0mg/L和2.0mg/L的6-苄基腺嘌呤(6-BA)诱导丛芽的数量较多,但其诱导的无菌苗容易发生变异。激素(KT)在诱导丛芽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在促成丛芽的伸长上,其所用浓度越低,丛芽伸长的长度就越长,但诱导的丛芽个数却不多。添加Ad激素不宜用于小桐子的丛芽诱导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小桐子种植与贫困地区生态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桐子作为联合国生态建设与扶贫项目的主要种植树种,在我国也受到普遍关注。能源替代植物小桐子正以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展开。该文在对小桐子的生态学特性与主要用途进行概述的同时,分析了小桐子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讨论了大力发展小桐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能源替代植物小桐子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18.
特大雨雪冰冻低温气候给贵州小桐子1~3年生幼林和苗木造成了很大灾害.调查显示:海拔600 nl以上的幼林和苗木受害率达100%,海拔725 m以上全部冻死;阳坡和半阳坡的小桐子危害程度比阴坡和半阴坡低,同一坡向的中下部受害程度明显低于中上部,迎风面受害程度最为严重;受害严重的苗木顶梢损害10~15 cm,较轻的苗木顶梢损害0.8-4.5 cm;野生或半野生小桐子未造成灾害.重点针对Ⅲ级和Ⅱ级受害幼林开展贵州小桐子油料能源林的灾后重建,Ⅲ级受害幼林应重造,Ⅱ级受害幼林应开展修枝整形、喷施消毒灭菌、补植等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14株样木建立了以基径(DBD)和树高(H)为变量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L.)相对生长模型W=a(BD2H)b,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不同密度小桐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从低到高6块样地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8.333、22.391、35.887、36.360、29.604、34.458 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率为92.91%~97.60%,而地上凋落物仅为2.40%~7.09%。其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茎次之,果最小。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呈如下趋势:W枝W茎W根W叶W果。小桐子产量随林分密度密度增加先增加再减少,分别为:1.246、2.002、1.449、1.153、0.711、0.647 t.hm-2。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14、1.15、2.41、2.32、1.21、1.39,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西双版纳小桐子产量高于印度奥里萨邦。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区采用1 600株.hm-2的栽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小桐子大规模开发中的生态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概述了小桐子在全球和国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桐子在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大规模种植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包括土地类型转化、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污染、水土流失等,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小桐子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