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黑脚病”。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1为害症状小麦全蚀病病菌只为害小麦植株的根部第一、二节处,小麦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种子根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重大危险性病害,小麦患病后,根部变黑,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小麦灌浆期出现成片枯死,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控制全蚀病的扩展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2006-2010年我们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小麦全蚀病重发原因及有效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漫延扩展迅速,危害严重,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低,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该病给广大农民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1.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小麦全蚀病病菌危害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了解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症状、规律、传播途径是我们发现和采取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感病后,一般年份小麦减产10%~20%,重发年份可达40%~60%,受害严重田块甚至颗粒无收.受气候、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小麦条锈病2002~2003年连续两年在我省大发生,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小麦锈病又叫黄疸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对小麦为害较大的是条锈病和叶锈病。该类病害分布范围广,流行频率高,危害严重,常常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锈病能迅速传播,很快暴发成灾。在锈病大流行年份,小麦感病品种减产在30%左右,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在50%至60%之间。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赤霉病流行频率高,一般每隔2~3年流行1次.大流行年发病率为50%~100%,减产10%~40%,中度流行年病德率为30%~50%,减产5%~15%.该病不仅造成减产,同时还降低小麦品质.受害重的籽粒皱缩空秕,发芽率下降.病麦含有毒质,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去年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我乡小麦平均病穗率为54.1%,其中当家品种皖麦19为52.3%,推广品种皖麦44、46为90 2%,平均减产30%.由于去年菌源量大,今年种植的感病品种面积也较大.为了防止今年赤霉病再次流行,必须提前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社方 《河南农业》2011,(12):32-3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重大危险性病害,小麦患病后,根部变黑,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小麦灌浆期出现成片枯死,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控制全蚀病的扩展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2006-2010年我们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小麦全蚀病重发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麦叶枯病过去在河南省是局部零星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变化和生产上一些不合适的栽培措施(如播量过大、偏施氮肥等),以及感病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使小麦叶枯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面积已超过700万亩,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左右,重病田减产6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良种调运以及农民自留互换带病种子等原因,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小麦感病后,分蘖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收。为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接种和大田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根腐叶枯病导致小麦减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遭受根腐叶枯病菌侵染后,由于出现枯死性病斑而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的蒸腾强度下降,含糖量减少,从而导致小麦千料重下降,产量也随之减少,叶部病情越重,感病时间越早,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秆黑粉病是我县六十年代以前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后经防治,基本被控制。但近年来,此病又明显回升。据调查,1984—1986年仅有零星发生,病秆率千分之一以下,对产量基本无影响;1987年明显加重,大部分麦田均有发生,全县平均小麦病秆率1%左右,个别地块高达35%;1988年仍呈上升趋势,平均病秆率为1.5%;1989年是自六十年代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全县125万亩小麦,平均病秆率为4.1%,最高达51.9%,预计平均每亩减产10公斤,全县减产1250万公斤,已成为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一个问题。根据调查,分析其回升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因此,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检疫性病害,由于近几年我区土壤处理及小麦拌种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6.
小麦胞囊线虫病在许昌市魏都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发病后,亩成穗数少,穗小粒少,产量降低,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一、发生特点(一)发病症状在小麦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可发病,表现出明显症状。苗期发病,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麦苗瘦弱,似缺肥缺水状。小麦根部出现大量根结;返青拔节期发病,病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是一个毁灭性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玉米、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此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到大发生只需几年时间,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8.
1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是感染赤霉病菌造成的一种病害,以花期侵染为主,侵染后在小麦穗部形成粉红色胶质斑点或霉层,该病不仅造成小麦直接减产,更严重的是感病的麦粒含有毒素,  相似文献   

19.
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白穗(一)症状小麦纹枯病是由喙角担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驻马店小麦种植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纹枯病不断发生,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5%~15%,严重的损失在30%以上,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加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很重要的意义。一、症状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和茎秆上,拔节后症状明显。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周围褐色、中央淡褐色至灰白色的梭形病斑,后逐渐扩展至茎秆上且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l~2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常形成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可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