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示范材料小麦试验示范强筋品种共10个,分别为新麦26、郑麦7698、郑麦366、郑麦9023、郑麦101、丰德存麦5号、丰德存麦1号、西农979、西农585、西农20;对照品种为新郑市主推中筋小麦品种矮抗58.  相似文献   

2.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拔节期以后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扬花以后是小麦白粉病、蚜虫、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和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灌浆期是黑胚病防治的关键时期,郑麦366黑胚病很轻,不需要防治。病虫害防治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考察干物质、产量、钾含量及其利用效率,研究3个不同品种优质小麦(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施钾效果差异,揭示优质小麦钾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显示,施钾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优质小麦功能叶片SPAD值,从而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增加。不同优质小麦品种比较,不施钾条件下,郑麦7698产量及各构成因子最高,施钾后花后干物质转移率及产量变化幅度均最小;且钾素利用效率无论施钾与否都维持较高水平,钾素收获指数和钾肥生产效率也高于其它两个小麦品种,说明郑麦7698具有钾高效利用特征。郑麦0856施钾后产量、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幅度均高于其他两个小麦品种;其钾素农学利用率也最高,说明郑麦0856对钾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南阳盆地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粮食供给,发展优质麦产业,提高南阳市小麦供给质量和水平,我们进行了优质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均可在南阳市推广种植。从丰产性来看,怀川916、郑麦7698、郑麦101,居前三位。从抗逆性来看,郑麦9023、西农979、怀川916抗逆性好;郑麦366、郑麦583、郑麦7698抗逆性较差;其他品种有一定的抗逆能力,生产上可根据具体需要选用良种。怀川66是2018年新审定的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可用来代替外国进口小麦品种,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好,可按审定要求在南阳市推广。总体来看,怀川916在2018年的品试中高产、综合抗逆性好,表现突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马勇  钟腾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37-138
就近年来建湖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逐年加重的现状进行研究,2010年、2011年为中等发生,2012年为偏重发生,2013年、2014年为大发生,主要分析了当地白粉病重发的气候、耕作制度、品种等原因,并提出通过品种替换、药剂防治和加强农业管理等措施来减轻小麦白粉病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郑麦9023/鄂麦12//丰优7号"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5。  相似文献   

7.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氮素高效利用优质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研究了施氮对3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郑麦0856、郑麦0943、郑麦76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提高3种优质小麦功能叶片SPAD值,其中拔节期郑麦0943增幅最大,扬花期郑麦7698增幅最大,且二者均高于同时期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净光合速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郑麦0943增幅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除郑麦0856增加外,其余2个品种显著下降;同化物积累量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且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花后同化物积累率郑麦0943和郑麦0856增加(其增幅低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稍高于氮高效品种济麦22),郑麦7698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收获指数以郑麦0856和郑麦7698增幅较大,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较高,缺氮对郑麦7698和郑麦0856有效穗数降低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郑麦0943。整体而言,3个优质小麦品种相比,郑麦0943不施氮减产幅度较小,郑麦0856和郑麦7698对氮素反应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强筋高产抗病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最新育成的优质强筋、高产、抗病、半冬性、矮秆小麦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国审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核心品种. 2005年中国郑州小麦展示暨交易会上进行优质品种评比,郑麦366综合品质评价居我国新选育强筋小麦品种首位.2007年12月,在由农业部主办的"2007全国小麦品质鉴评会"上,郑麦366综合品质指标在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进入现场鉴评阶段,获得优质强筋面包类品种第2名,面条类品种第5名.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5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中研麦1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104。原名"中研麦0702",由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育成,属弱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2009~2010年度平均亩产478.4公斤,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4.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0~201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2.3公斤,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8.0%。该品种表现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一般。抗寒性和抗倒春寒能力较强。分蘖力中等,春季返青起身早,抽穗扬花早,成穗数多。株型较紧凑,茎秆韧性较好,抗倒能力较强。穗层  相似文献   

10.
以郑麦379为材料,研究其在河南省8个地区、2个年度的品质及其稳定性,旨在为郑麦379的合理区域布局及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 a郑麦379的平均面粉吸水率为62.9%,平均面团稳定时间为10.7 min,平均湿面筋含量为30.7%,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郑麦379的籽粒容重、籽粒硬度、面粉白度、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拉伸曲线面积等在年际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该品种上述指标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在制品试验中,郑麦379和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的面包、面条的综合评分分别为85.0、82.3分和92.0、83.9分。与郑麦366相比,郑麦379的面包品质表现稍差,面条蒸煮品质较好,尤其是口感,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南阳市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生及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南阳市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生状况及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对秆黑粉病的抗性,于2011年4-5月份在南阳市各县区随机选取1~3个乡镇对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并于同年10月至次年5月对河南省广泛种植的15个小麦品种进行秆黑粉病抗性鉴定。调查结果表明,除宛城区、西峡县和社旗县没有发现小麦秆黑粉病外,其他县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茎率为0~10.7%,发病田块占总调查田块的41.5%,推测全市发病小麦面积约75万hm2。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对该病的抗性在不同品种间差异甚大,豫麦57属免疫品种,运旱618、漯麦4-168、豫农001、偃展4410、04中36、百农矮抗58为高抗品种,开麦20、濮麦9、郑麦9023为中抗品种,豫农202、豫宝1、金博士1为感病品种,豫麦012和豫农-416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地上部氮素利用的差异,明确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的基础上,以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开麦20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研究其根冠关系、根系生物量、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地上、地下部氮素转运分配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类品种小麦拔节期前根系特性无明显差异,拔节期之后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开麦20。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周麦28和开麦20。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氮素积累量和花后氮素吸收量也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开麦20。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花前氮素转运量、氮素籽粒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周麦28、开麦20。与常规供氮水平相比,降低供氮量,4个基因型小麦根系生物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成熟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和产量降低,根冠比、氮素吸收效率、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升高。增加供氮量,根系生物量表现为周麦27、郑麦366、开麦20降低而周麦28增加。4个基因型小麦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和产量均显著升高,而根冠比、氮素吸收效率、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结论】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较高的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促进了其对氮素的吸收,是氮高效的基础。较高的氮素转运、氮素籽粒分配能力和合理的根冠比促进了其对氮素的高效利用,是氮高效的关键。氮低效品种周麦28虽然也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但其氮素转运能力过低、生育后期根冠比过大限制了植株对氮素的合理利用,不利于氮效率的提高。氮低效品种开麦20氮素吸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地上部生长的需要,限制了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别选用种子磷总量高和低的小麦品种郑麦366和周麦17,探讨品种间幼苗根和茎叶的磷含量以及种子磷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发芽6天和缺磷22天时,郑麦366幼苗根和茎叶磷含量和磷总量显著高于周麦17,而种子磷利用率却显著低于后者;发芽6天时,郑麦366发芽种子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机磷含量和种子磷减少量显著高于周麦17。可见,与周麦17相比,郑麦366的根和茎叶具有较高的磷含量,这与发芽种子中较多的种子磷分解和释放较多的无机磷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及其亲本郑麦9023和烟1604的PPO和1BL/1RS易位相关基因的遗传信息,旨在提高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效率。【方法】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分子标记PPO18、PP0-B5、PPO16和PPO29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标记H20,检测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及其亲本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来源。【结果】小麦品种瑞华麦523在2A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PPO-A1a基因型,与亲本郑麦9023一样,为高活性PPO,不含亲本烟1604的低活性PPO;在2B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A型,与亲本一致,是高活性PPO;在2DL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为PPO-D1b基因型,与亲本郑麦9023一样,是一个高活性PPO,不含亲本烟1604的低活性PPO;利用分子标记H20检测表明,瑞华麦523和亲本郑麦9023一样,是一个非1BL/1RS易位系。【结论】瑞华麦523是一个具有高活性PPO、非1BL/1RS易位系的小麦品种,其小麦PPO和1BL/1RS易位相关基因主要来自母本郑麦9023,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江汉平原主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漯麦6010、郑麦9023、鄂麦58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每公顷225万、300万、375万3个密度处理,分析了密度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孕穗及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间,3个品种在密度为300万/hm~2时,子粒产量和旗叶叶绿素SPAD值均达最高,旗叶MDA含量最低;郑麦9023和鄂麦580在密度为375万/hm~2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比值最高,密度为225万/hm~2时最低,而漯麦6010则在密度为225万/hm~2时比值最高,300万/hm~2时比值最低。同一密度不同品种间,漯麦6010子粒产量和旗叶叶绿素SPAD值最高,鄂麦580最低,郑麦9023居中;而旗叶MDA含量以漯麦6010最低,鄂麦580的最高,郑麦9023居中;鄂麦580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比值最高,其次是漯麦6010,郑麦9023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目标化局势决策在小麦品种布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考2006年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资料,采用单目标化局势决策,对新麦19号、濮麦10号、平安3号、郑麦3634、豫农201、郑农17、花培1号、周麦20号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冻害、倒伏和病害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综合效果测度值。[结果]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豫农201均为最优品种布局,其次是周麦20、郑农17,说明豫农201在各地的适应性最好。由于单目标灰色局势决策分析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其结果更具科学性。[结论]采用品种灰色布局的原理与方法指导品种布局,可作出更客观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小麦糊化特性参数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8个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的一般配合力、遗传参数的估计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糊化特性参数间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遗传力,糊化性状参数以加性遗传为主,显性作用不明显;除稀懈值外,各糊化参数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应注重母本选择力度;8个小麦品种中周麦11、偃展4110、郑麦9023的峰值粘度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作为选育面条优质麦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适应湖北省等高降雨量区小麦新品系或中间育种材料,对引进的16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高降雨量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期和简单农艺性状的调查,并对其中的9份种质进行了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湖北省大面积主栽品种郑麦9023相比,供试种质的拔节期平均提前4d,抽穗期推迟8 d,成熟期推迟1 d,成穗率、穗粒重和千粒重较低,株高和穗粒数较高;供试种质对条锈病的抗性最好,其次是赤霉病和白粉病,赤霉病抗侵染性比抗扩展性好.筛选出免疫或高抗条锈病种质7份;4份赤霉病抗侵染种质中有1份高抗侵染、中抗扩展;1份种质高抗白粉病,没有发现纹枯病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深入了解冬小麦矮源开95016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在2004年度研究的基础上(“开95016”为隐性矮秆基因控制),2005~2006年对“开95016”的矮秆遗传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开95016”与7个高秆亲本“豫麦2号”、“郑麦9023”、“豫麦18”、“周麦17”、“小冰麦”、“豫麦49”、“周麦13”的杂交F2代分离表明,“开95016”株高受2对以上矮秆基因控制,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1和BC2的株高分离结果进行x2检验,BC1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1:3。因此,“开95016”的矮秆性状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