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成元 《蚕学通讯》2008,28(2):57-59
南部县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质商品茧生产基地县、南充市蚕茧主产县。近年来,南部县以南充建设“千年绸都”、实施蚕桑“百万工程”为契机,以推进“旱地桑园化、养蚕集约化、经营合作化、技术标准化”进程为载体,促进了蚕桑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培育优势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目前摆在南部县各级各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南部县是全省优质特色效益蚕桑基地县,有25个蚕桑基地乡,2012年全县发种10万盒,产茧350万kg,实现蚕桑综合收入2亿元,发种量、产茧量位于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碾垭乡位于南部县西南边陲,幅员面积23.8km2,辖16个村、114个社、1.2万人,耕地面积653hm2,其中旱地433hm2。如何成片规模发展蚕桑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目标,我们对碾垭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南部县蚕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成元 《中国蚕业》2009,30(2):84-87
通过对四川省南部县35个蚕桑基地乡(镇)223个村818个社的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坚定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调整战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开拓进取、更新品种提高效益、开放市场打破垄断、调整政策加大投入、健全机构加强新技术培训等加快发展南部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省南部县为例,分析了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介绍了南部县“一业七配套”和“四化养蚕”工程并浅谈其先进性,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蚕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南部县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县,2017年全县在发种、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上都超过历史。但进一步做大做强南部蚕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作为。1厘清南部蚕桑产业优势,增强发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 1产业前景好蚕茧市场前景看好,价格稳中有升,是大  相似文献   

6.
两户园地     
<正> 罗先锋:系南部县的第一个蚕桑专业大户。他敢于大胆承包养蚕致富。他家住南部县的碾垭乡11村8组,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力,有“小桑园”3.5亩。现有桑树2400株。他还包了邻近组户的零星桑叶来养蚕,1985年养蚕10张,收入茧款1615元,共育931张,收共育费5,586元,全年蚕桑收入7,201元,人平蚕桑收入2,400.33元。他家承包土地4.5亩,1985  相似文献   

7.
白定智 《四川蚕业》2005,33(3):58-59
阳春三月,春意融融.一股新的蚕业产业化暖流正在南部县的大地上涌动.2005年3月29日,由南部县委,县政府主持的,有县委、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各区区工委书记、各蚕桑基地乡镇及重点乡镇的党委书记、县级有关部门、绿神公司的负责人以及各区蚕业站站长、市县新闻媒体参加的南部县2005年蚕业工作会在市县两级蚕桑基地——兴盛乡召开.  相似文献   

8.
有17个村、143个社、5621户、21654人、1055公顷耕地、幅员面积仅41.4平方公里的南部县柴井乡,首批被列入南部县蚕茧基地乡、南充市蚕桑产业化示范乡.1998年该乡围绕“两基建设强基础,大上科技增效益”的方向,努力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抓住蚕桑生产不放松,已取得明显成效.全乡发种6440张,产茧140吨,比去年发种5800张、产茧110吨,分别增长11%和27.3%;全乡购杂交桑种60公斤,培育桑苗35.72公顷,  相似文献   

9.
1改革管理体制。促进蚕桑发展2003年是南部绿神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全面介入南部县茧丝绸行业的第一年,公司以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对南部县蚕桑生产资源进行整合,以高的起点进行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全年发种8万张,推广共育和发蚁3.3万张,共育发蚁面达到42.6%;推广省力化简易蚕台7700余套,推广纸板方格蔟15万余片,  相似文献   

10.
三清乡位于南部县东北部,距离县城45km,与仪陇土门、铜鼓等乡镇接壤,全乡12个行政村均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64人。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该乡将蚕桑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主导产业,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培育业主大户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1.
重要更正     
<正>我刊2016年第四期第6页刊登南部县蚕桑局供稿"南部县建设专业化僵蚕生产基地"一文,其中"合作社依托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的表述有误,现经核实,西南大学没有与南部县传弘农业合作社合作,由  相似文献   

12.
<正> 从1991年春蚕开始,南部县蚕桑局充分利用伏虎蚕业技术开发培训中心的有利条件。开展对具体指导蚕桑生产的镇、乡辅导员、村中心技术员、社骨干技术员、蚕桑生产大户和村、社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进行蚕桑专业技术培训。《蚕茧优质丰产技术综  相似文献   

13.
正南部县属省级贫困县,蚕桑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肖家乡既是南部县的老蚕区,又是全县精准扶贫的重点乡镇,过去全乡桑园面积大,养蚕农户众多,近十多年时间,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桑园损毁或弃桑不养现象普遍,长时间的不管理造成桑园低产。当前正值农村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针对我乡贫困户多、桑园多低产的实情,加快对低产桑园的丰产改造,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增加农户养蚕量和蚕桑收入,是推进我乡蚕桑产业扶贫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南部县蚕桑基地乡——大河,因烟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蚕茧单产显著降低,给蚕桑生产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妨碍了基地乡建设的步伐,为此,我们对该乡进行了调查。蚕桑生产1982年前,全乡共有桑树1935500株(其中小桑园40亩、间作桑330亩、四边桑19  相似文献   

15.
介绍广西蚕桑产业标准体系的形成历程,总结广西蚕桑产业标准化实施推广取得的提升蚕桑产品产量质量、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推动蚕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成效。分析认为,目前广西存在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标准化工作缺乏专业人才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宣贯不够、标准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推广,种养规模小、不利于标准化的实施推广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蚕桑标准体系、大力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加强蚕桑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标准化示范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成元 《蚕学通讯》2001,21(4):58-59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组农民罗先锋,一家四口人,经营桑园7.5公顷,年养蚕300多张,产茧近1.5万公斤,产值逾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成为当地栽桑养蚕规模最大,收入最高的蚕桑业主大户.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蚕桑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将依靠产业的自身优势,通过优质高产蚕桑区域、高产桑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健全蚕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蚕种繁育供应体系,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南部县柳驿乡蚕桑辅导员山佳仁是一位战斗在边远山区、长年累月为蚕桑发展作出优异成绩的忠诚战士。 1673年山佳仁由乡政府推荐,经县农林局考查合格,招聘为不脱产的蚕桑技术员。参加工作那年柳驿乡只发蚕种342张,产茧7303公斤。经15年的努力,到1987年全乡发种4600张,比1973年增长12.4倍;产茧109.429公斤,增长13.9倍。在乡党、政正  相似文献   

19.
蚕桑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标准化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推广应用的共同趋势。所谓标准化不是机械呆板、千篇一律的老一套,而是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集成,是一种规范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蚕桑生产标准化对于广大蚕农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而又难以接受的新课题,推广蚕桑生产标准化技术不仅是蚕桑行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市探索和尝试推广应用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受到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海安县农业支柱产业。优质桑园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引导、辐射、带动一个区域、地区蚕桑生产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和提升。该示范基地以提高单产、提高茧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加大蚕桑品种、知识、技术更新力度,加速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进程为建设总任务;以建设外向型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为建设目标;以《江苏省蚕桑地方标准》为桑园建设标准。通过基地建设,带动了全县的蚕桑生产,把基地建设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蚕桑标准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