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述了嗜冷菌蛋白酶的耐热机制及其所引起的UHT乳的胶凝性质,提出了控制耐热性蛋白酶活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并评价兜兰的耐热性指标,以广州迁地引种的‘魔帝’兜兰和‘肉饼’兜兰为材料,通过研究其生理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研究其在高温胁迫后(25、32、38℃分别处理5、10、15天)的生理生化反应,利用表观观测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条件下,耐热性综合评价,‘肉饼’兜兰>‘魔帝’兜兰。对7个生理指标的耐热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SPAD、CAT和POD 3项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66.92%。研究结果可为2种兜兰在迁地引种及其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粒用苋幼苗在高温锻炼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同功酶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叶片细胞膜耐热性的关系,发现叶片膜蛋白在高温下的高稳定中能是粒用苋耐热的原因之一;SOD在热锻炼过程中对维持膜蛋白的稳定,提高膜的耐热性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粒用苋幼苗在高温锻炼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功酶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叶片细胞膜耐热性的关系。发现叶片膜蛋白在高温下的高稳定性可能是粒用苋耐热的原因之一;SOD在热锻炼过程中对维持膜蛋白的稳定,提高膜的耐热性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球莴苣耐热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结球莴苣品种为试验材料,从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耐热性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抽薹时间是理想的耐热性鉴定指标。POD和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抽薹时间显著相关,因而可作为结球莴苣耐热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红掌耐热机理和选择耐热育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以皇冠、阿瑞博、骄阳和粉冠军4个红掌盆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9℃高温对它们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其耐热性。分别测定胁迫不同时间后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10个生理指标,并分析各指标随胁迫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4个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MDA)呈上升趋势,RWC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通过10个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以及胁迫48 h后指标值大小的综合分析,可初步认为,皇冠和阿瑞博的耐热性较强,而骄阳和粉冠军的耐热性较差,与实际生产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水稻孕穗期耐热性QTLs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异常高温或低温导致籼粳亚种间杂种育性下降是影响其优势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USSR5(粳稻)/广解9号(籼稻)//USSR5回交群体为供试材料,构建了相应的分子连锁图谱,分别以高温处理下直接小穗育性及小穗育性热敏感指数为指标,对水稻孕穗期高温耐热性及其相对耐热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4和5染色体上检测到孕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各一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6.4%~15.8%;在第4、8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孕穗期相对耐热性相关的QTL,qhts-4和qhts-8,LOD值分别为3.81和2.8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8%和9.9%。对其进一步的上位性分析表明,有8条染色体的4对位点存在基因间互作,小穗育性耐热性除受主效QTL控制外,还受基因间互作及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温胁迫及耐热性育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温胁迫是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水稻高温胁迫与耐热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有关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阐述,包括:1.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品质以及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2.水稻的耐热性表现。最后,就有关耐热性育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麦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8个小麦品种开花后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耐热性在小麦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耐热性的高低与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冠层温度显著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品种开花后的同化物积累量;叶片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冠层温度可以作为小麦抗热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超高温灭菌牛乳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脂肪上浮、结块、酸包和苦包等)。耐热酶具有较强的耐热能力,经超高温灭菌后仍有残留,因而导致产品出现上述质量问题。阐述了超高温灭菌牛乳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乳中耐热酶的性质;论述了产品质量问题与UHT乳中耐热酶的关系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FAST指数在复原乳区分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ST 指数是评价牛奶热损害的敏感指标,在研究生鲜乳热加工、奶粉及其复原乳色氨酸或梅拉德反应产物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评价了FAST指数用于鉴定生鲜乳和巴氏杀菌乳是否添加复原乳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奶粉生产过程中,色氨酸已经受到破坏,同时,不同奶粉之间色氨酸的荧光强度存在差异。与生鲜乳相比,复原乳中色氨酸荧光强度(FTrp)明显降低,随着生鲜乳中复原乳含量的增加,色氨酸的相对荧光强度线性下降;生鲜乳加热后,其中梅拉德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FAMP)明显升高,此类物质荧光强度升高也与牛奶中复原乳含量增加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FAST指数能有效的用于区分生鲜乳和巴氏杀菌乳,以及巴氏杀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  相似文献   

13.
青枯菌接种的2个花生抗感品种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花生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用不同浓度的青枯菌接种2个抗感花生品种,分5个时期收获样品,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酶活性。感病品种的4种酶活性前期升高,而后期下降。而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前期升高缓慢,后期升高速度越来越快。前期抗病品种酶活性不是都高于感病品种,后期,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则都高于感病品种。对照组两品种花生的酶活性始终变化不大,它们之间酶活性也没有明显差异。PAL、CAT、PPO和POD作为植物的保护性酶类均参与了病程反应,其表达模式的差异可能与花生的青枯病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羊奶热稳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羊奶为原料,通过测定羊奶的热凝固时间(HCT),研究不同pH值、钙盐浓度、加热温度、固形物浓度对羊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6.8时,羊奶的热稳定性最大;羊奶的热稳定性随钙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固形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要想提高羊奶的热稳定性需使羊奶保持最佳pH值,尽量减小钙离子的浓度,既拥有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又保持较低的固形物浓度。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用16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研究轻微至中度热应激对其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1)泌乳牛在轻微热应激期(THI 74.5±1.0)的生理常数指标与非热应激期(THI 65.2±4.1)差异均不显著(P>0.05);中度热应激期(THI 84.0±2.4)的各项生理常数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从非热应激至中度热应激,THI每升高1,直肠温度上升0.04℃;从轻微至中度热应激,THI每升高1,泌乳牛的呼吸频率增加3.4次/min,脉搏增加2.6次/min。(2)在轻微和中度热应激期泌乳牛产奶量分别下降13.8%和26.9%(P<0.01),产奶量与TH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 -0.82),THI每上升1,产奶量下降1.9%。  相似文献   

16.
糙米酵素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糙米酵素是以糙米为主要原料,添加蜂蜜和麦芽等进行调配,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调配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出多种复合酶类,提高了糙米的食用特性和功能特性。初步探讨了糙米酵素在乳、肉和焙烤食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糙米酵素可改变原料和食品的特性,为糙米的深加工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要分析了牛乳的常见加热处理方法及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压热法制备的抗性淀粉为原料,研究抗性淀粉常见的物理特性。膨胀率的测定表明,抗性淀粉的膨胀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提纯后的玉米抗性淀粉颗粒为不规则形状;X-射线图谱表明,抗性淀粉中晶体的存在;DSC曲线进一步证明了抗性淀粉主要是由耐热性较高的直链淀粉晶体构成。  相似文献   

19.
无机盐对莎能羊羊奶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西农莎能奶山羊羊奶为原料,通过测定羊奶的热凝固时间(HCT),研究不同浓度钙盐、磷酸盐、柠檬酸盐对羊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6.7时,羊奶的热稳定性最好;羊奶的热稳定性随钙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添加一定量的磷酸盐、柠檬酸盐均对羊奶的热稳定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制品因原料奶污染及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极易污染大肠菌。从68个常见乳制品和工业产品的大肠菌群阳性样品(包括冷饮、奶粉和酸奶)中分离得到了143株菌,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的生理鉴定试验,确定筛选出108株疑似大肠菌,生化鉴定试验最终确定45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15株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2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2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基本明确了乳制品中受污染的大肠菌群种类及受感染的比例,对今后建立乳制品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和对生产、品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