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华北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华北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较高浓度情况下表现为基本不取食。经24h的拒食活性测定,3龄和5龄的非选择性AFC50分别为0.0246 mg.ml-1和0.0439 mg.ml-1,选择性AFC50分别为0.0097 mg.ml-1和0.0309 mg.ml-1。研究结论为开发利用此类植物性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果米仔兰杀虫活性成分及毒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楝科植物红果米仔兰的杀虫活性,本以生物活性跟踪法对该种植物的叶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活性物质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叶的甲醇抽提物活性高于氯仿抽提物和石油醚抽提物。甲醇抽提物经氯仿萃取,所得萃取物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的4号流份F4有最高活性。F4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0.12%,致死中浓度(LC50)为0.13%,抑制生长发育中浓度(EC50)为0.21%。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虫酰肼(RH-5992)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杀卵作用测定表明,在200 mg/L浓度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1日龄卵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浸叶法测定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发现1、2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较高,3~5龄幼虫敏感性下降但之间差异不大;拒食活性测定表明虫酰肼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生长,降低其取食量,在10 mg/kg浓度时,表现了较强的拒食活性,96 h后拒食率达到73%以上。研究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其可延缓甜菜夜蛾的生长,使幼虫历期、蛹历期增长,同时降低甜菜夜蛾的生育繁殖能力,使幼虫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瑞香狼毒素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瑞香狼毒素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是本室从杀虫植物瑞香狼毒中分离得到的一个高活性化合物。本文研究了该活性成分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采用浸渍叶碟饲喂法测得:在48h时瑞香狼毒素对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拒食作用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5.1mg/L和16.9mg/L。采用点滴法测得瑞香狼毒素对5龄幼虫的拒食作用的拒食中量(AFD50)为0.565μg/头。瑞香狼毒素对AChE活性的抵制率高达78.5%,表明该活性成分可显著抑制AChE活性。  相似文献   

5.
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3%和80.4%;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4.9%和80.2%。处理后72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0μg/mL和3.3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0.42%和84.11%;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1%和100.0%;在0.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4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57.5%和72.73%;在0.8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84.1%和80.9%。  相似文献   

6.
非洲山毛豆对菜粉蝶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非洲山毛豆丙酮抽提物对菜粉蝶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测定 ,结果表明 :用非洲山毛豆叶丙酮抽提物每头点滴100μg干植物材料 ,对5龄菜粉蝶幼虫的校正畸死率为100%;每头点滴50、20μg干植物材料时 ,对 3、4龄菜粉蝶幼虫的校正畸死率分别为86.7%和72.21%;处理菜粉蝶蛹时 ,发现预蛹期比蛹期敏感。试验还表明其对斜纹夜蛾和粘虫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现有农药中寻找杀虫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了11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细胞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杀菌剂丙环唑的活性最高,处理后24h和48h,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细胞的LC50值分别为23.89μg/mL和13.62μg/mL。在活体试验中,以0.5μg/头剂量的丙环唑注射斜纹夜蛾4龄幼虫,处理后24h和48h,试虫血淋巴中血细胞数分别下降了19.67%、21.38%,血淋巴含量分别下降了20.42%、23.87%。以0.5μg/头和1.0μg/头剂量的丙环唑注射处理后,斜纹夜蛾幼虫体重显著降低。在注射处理后48h和72h,丙环唑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0.91μg/头和0.63μg/头。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细胞和斜纹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显示出杀菌剂丙环唑衍生物控制害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几种植物性昆虫拒食剂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印楝素、川楝素、紫背金盘氯仿抽提物和红果米仔兰甲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5 龄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试验表明,用取食活动次数、取食间间隔、取食内间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作为指标,可反映拒食剂对昆虫取食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强弱,可用于评价拒食剂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印楝素、川楝素、紫背金盘氯仿抽提物和红果米仔兰甲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5 龄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试验表明,用取食活动次数、取食间间隔、取食内间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作为指标,可反映拒食剂对昆虫取食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强弱,可用于评价拒食剂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触杀法和拒食法测定了蜈蚣草甲醇粗提物和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溶剂萃取物对莴苣指管蚜和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三氯甲烷萃取物对两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莴苣指管蚜随着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校正死亡率升高.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莴苣指管蚜72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92%,LC50为1.724 2 mg/mL;斜纹夜蛾4龄幼虫24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为65.76%,AFC50为3.934 6 mg/m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4个种和1组未定名种28个菌株发酵液对棉铃虫、菜青虫幼虫的致死、抑制生长和拒食作用。嗜线虫致病杆菌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高的口服毒性,含20%(V/W)嗜线虫致病杆菌CBl2、CB6、CB5、CB28菌株发酵液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6天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7%、88.7%、88.4%和88.4%,饲喂棉铃虫3龄幼虫5天后,相对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4%、95.1%、95.6%和93.8%,上述菌株发酵原液涂抹白菜叶片饲喂5龄棉铃虫幼虫24h后相对拒食率分别为87.6%、83.6%、91.4%和89.8%;光杆状菌CBl、cBl52菌株、嗜线虫致病杆菌CB19菌株和波氏致病杆菌CB32菌株发酵原液涂抹白菜叶片饲喂菜青虫24h后,相对拒食率分别为82.7%、77.2%、75.8%和75.0%。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乙醇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提取物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毒杀作用和内吸毒力。对 2龄 1日幼虫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拒食中浓度 (AFC50)分别为111.57μg/mL和 144.28μg/mL ,生长发育的抑制中浓度 (EC50)为 134.39μg/mL。内吸毒杀作用在 1600μg/mL浓度下能达到 90%以上 ,胃毒作用在 800μg/mL下 ,处理 5d后的死亡率为 73.71% ,对二化螟蚁螟的触杀作用不明显 ,对天敌螟黄足绒茧蜂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讨杀虫植物昆明山海棠根皮中分离出的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杀虫作用机理,采用微量点滴法处理3龄粘虫前胸背板,观察发现试虫均在2 h左右表现出中毒麻醉,8 h后完全恢复,24 h后重新表现为中毒麻醉,48 h后部分死亡。进一步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对3龄粘虫幼虫的24 h麻醉中量分别为8.82 μg/头和 4.58 μg/头,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麻醉中量分别为4.71 μg/头和3.46 μg/头。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对5龄粘虫幼虫头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粘虫幼虫神经系统Na+-K+-ATP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推测Na+-K+-ATP酶可能是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一个重要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虫法、夹毒叶片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13个含酰腙结构的新型吡唑酰胺衍生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胃毒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胃毒和拒食活性,其中苯环上含有氯原子、且酰腙一端的取代基含有杂原子且体积较小的化合物 H7的胃毒和拒食活性最好,明显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H7 72 h胃毒作用LC50值为0.6 mg/L(毒死蜱的LC50值为7.4 mg/L);有10个化合物的拒食活性高于毒死蜱,其中 H7 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 最低,为0.6 mg/L,明显低于毒死蜱(AFC50=6.5 mg/L)。供试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均无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用叶碟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拒食活性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发酵液对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取食 3d后 ,1~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84.75%、68.33%和 59.32%。 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 ,选择性拒食率为 76.59% ,非选择性拒食率为 69.72%。 3龄幼虫取食发酵液处理的叶片后 ,生长极其缓慢 ,在 48h时体重抑制率达 100% ,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下降 ,其中化蛹率仅为 15.56% ,100%蛹不能羽化。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丁香干燥花蕾粉末对赤拟谷盗卵和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对赤拟谷盗卵孵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赤拟谷盗幼虫有致死作用并且全部致死时间随着赤拟谷盗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延长,龄期越小的幼虫其全部致死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7.
透骨草杀虫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柱层析分离、高效液相色谱切分和生物活性追踪法,从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B1和B2),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发现其分别为双氧木脂素A 和E。首次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a、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家蝇Musca domestica为试虫,测定了这2个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 B1和B2 对3龄粘虫24 h的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34.9和52.8 μg/mL,24 h触杀致死中量(LD50值)分别为0.09和0.26 μg/头;对3龄槐尺蠖24 h的胃毒LC50值分别为66.1和1 675 μg/mL,触杀LD50值分别为0.049和1.33 μg/头;对家蝇成虫24 h的胃毒LC50值分别为39.2和969 μg/mL,触杀LD50值分别为0.047和1.12 μg/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