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旱地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代谢的影响及促进水分有效利用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旱地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代谢的影响及促进水分有效利用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4.
钾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春小麦主产区白浆土和黑土上,钾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正效应,施钾明显提高春小麦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了产量,从经济效益,品质和产量综合指标分析,三个试点钾的适宜用量为硫酸钾105kghm^2,春小麦增产3.1%-14.9%,使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各项指标都有明显增加,尤其是对稳定时间和湿面筋含量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辽西地区不同播期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2017年以辽春13号为供试材料,开展3个不同播期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春小麦耗水规律基本一致,苗期需水量较小,进入拔节期后需水量增加,灌浆期以后需水量逐渐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田间总耗水量呈减少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同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3月10日播种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同时净效益也最高。播期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建平地区春小麦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10日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方法组合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建立实现鲜食糯玉米高产、优质及轻简施肥的栽培技术体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1、2022年在江苏南通进行,供试品种为江苏省主推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11号”。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密度水平:4.5×104 (D1)、5.25×104 (D2)、6.0×104 (D3)、6.75×104 (D4)、7.5×104 (D5)株/hm2;副区为施肥模式,在总施氮(N)量225 kg/hm2条件下,设置常规基施普通复合肥N 75 kg/hm2+6叶期追施尿素N 150 kg/hm2 (CF)、缓释型复合肥一次性基施(SF-b)和6叶期一次性追施(SF-t) 3种施肥方式。在玉米吐丝期和鲜食期,测定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在鲜食期测定鲜果穗产量和鲜... 相似文献
7.
提高宁南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单项农业技术和综合农业技术试验证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采用化肥,有机肥,生长期覆盖,深耕等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春小麦可大幅度地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单纯施化肥增产41.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0%,在综合农业技术中,无论何种年型(干旱,平水,丰水年)降水条件下施用化肥(N和P2O5各135~150kg/hm^2)对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提高,约占50%,其次为有机肥1 相似文献
8.
氮素营养对春小麦抗旱适应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本文研究了氮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水分状况,气孔导度、渗透调节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氮素和水分水平下的叶面积,耗水量、根系生长,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变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采用化肥,有机肥,生长期覆盖,深耕等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栽培春小麦可大幅度地提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6年试验期间,在综合农业技术中,无论何种年型施用化肥对增产和水分利用的提高,约占50%;充足有机肥的作用约中30%;生长期间行间覆盖技术作用和占20%;深耕25cm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探究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水肥及根系分布的影响,通过连续两年设置耕作方式(旋耕、翻耕)与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两因素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及土壤水肥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处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显著增加了干旱年份(2015年)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而后者显著降低了1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干旱年份30—60cm和湿润年份(2016年)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为9.5%和7.3%,促进了干旱年份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和湿润年份3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的增加,还提高了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此,实施旋耕秸秆还田和翻耕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水肥分布,促进深层根系发育,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水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5、6、7月降水量为变量因子,利用防雨棚控制降水环境,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6月份(拔节、抽穗期)降水量是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7月份(灌浆期)降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小。一般在5、6月份降水较多的情况下,产量较高;而7月份降水较多时产量较低。通过对模型优化分析,提出了两品种小麦适宜综合水分指标为:喜水肥品种龙麦12号5、6、7月平均降水量为:61.4、107.3、137.0mm;抗旱品种克旱10号5、6、7月平均降水量为:44.0、106.6、117.0mm。在此条件下,小麦产量可望达225g/(666.7m2)。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旱地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西部旱区和郑州市农田上,对甘薯进行水肥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氮磷化肥醉心有使鲜薯和薯干产量增产25.2%-43.0%和29.5%-46.4%,单位养分增产鲜薯29.0-63.5kg;甘薯对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7-1.02g(mm.m^2),增幅为20.5%-73.1%。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17,他引:67
通过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3种不同降水年型的田间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建立优化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80 cm以上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根长密度呈指数下降;综合分析根系对不同土层的水分吸收、作物耗水组成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总耗水的关系,提出华北地区冬小麦最佳灌水方式是:丰水年灌0水、平水年灌1水(拔节水)、枯水年灌2水(拔节水和抽穗水),次灌水量60~75 mm,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庄薯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覆膜对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土壤储水量、马铃薯产量构成、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0—40,40—100 cm土壤储水量,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25.2%)和水分利用效率(28.0%);不论覆膜与否,适宜的马铃薯密度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趋势为6.0万株/hm2 > 7.5万株/hm2 > 4.5万株/hm2,但地膜覆盖优于裸地。因此,在宁南旱地马铃薯覆膜栽培条件下密度为6.0万株/hm2时,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消耗,同时实现马铃薯高产。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根系对水分和氮肥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不同水分和氮素营养条件下春小麦根系的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 ,适量施氮 (尿素 60 0kg/hm2)增加了总根重和深层土壤中的根重 ,改善了根系的水分关系 ,提高了细胞膜的稳定性 ,因而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旱性 ;过量施氮 (尿素 150 0kg/hm2)增加上层根重对抗旱性的意义并不大。严重水分胁迫下 ,过量施氮导致根细胞膜伤害率明显增加 ,根系水分关系恶化 ,根系保水能力下降 ,使小麦抗旱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滴灌施肥时水肥顺序对番茄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利用田间试验,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滴灌施肥灌溉系统运行方式和施氮量对番茄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取先施氮和先灌水两种运行方式;施氮量取372 kg/hm2和204 kg/hm2两个水平。收获后取根样,用WinRHIZO软件对各处理的整根特征参数和根密度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均显著增加,各层土壤的根密度也随之增加。施氮量一定时,先施氮处理中整根的根长大于先灌水处理,而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都小于先灌水处理。在垂直剖面上,先灌水处理使上层土壤的根密度增加,而先施氮处理使下层土壤的根密度增加。运行方式对根长和各土层根长密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径小于1 mm的根系上,这部分根系占整个根系的比例和产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各处理间产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施用不同缓释肥料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Triabon和Field两种缓释肥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效果,肥效期均可达到100d,但Triabon缓释效果优于国产的Field。施用缓释肥料Triabon 00 g/hm^2,春小麦单产7083 kg/hm^2,比对照增产42.5%,且穗粒数、千粒重均较对照增加明显,Field次之。施用缓释肥料的籽实、茎叶N、P、K携出量分别比等NPK养分混配肥料S提高了2.4%~14.8%,5.6%~21.2%,8.0%~11.3%。缓释肥料的N利用率达到37.2%~60.9%,P利用率24.7%~40.3%,K利用率71.3%~81.9%,减少了肥料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炭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探讨生物质炭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形态的影响,该文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不同施用水平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根形态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茎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P0.05),与对照相比,其增加比例范围分别为1.6%~4.9%、0.7%~1.5%、1.0%~5.9%。冬小麦耗水量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水分利用效率由对照的17.06 kg/(hm2·mm)提高到17.69~19.57 kg/(hm2·mm)。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根系总根长和总表面积(P0.05),在0~20和≥20~40 cm范围内,总根长的增加比例范围分别为2.8%~14.6%、8.4%~21.2%;总表面积增加比例范围分别为5.6%~19.5%、1.9%~13.6%。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各处理中以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的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为科学施用生物质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优良的品种与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试验以3个不同年代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00万株/hm2、250万株/hm2、350万株/hm2),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不同。1960s品种(丰产3号)的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980s品种(小偃6号)在中密度时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低密度次之,高密度最小;现代品种(长旱58)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现代品种较前品种的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均显著增加,而相应的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却显著降低。这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的根系生长可能存在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利的冗余,只不过这种根系生长的冗余随品种的更替而降低,并因此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